用爱与智慧启发学生——关于《以教学打开生命 :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 刘铁芳/著)的读书笔记——第三章(四、五)(2022年8月25日)

今天是我参加中国教育报读书会朱爱朝领读群的第九天。阅读的内容是《以教学打开生命 :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 刘铁芳/著)第三章的第四、五节。主要内容是:即时性的实现:思维拓展的基本路径;启发的指向:思维的愉悦、对方法的领会与理智:兴趣的生成。

今天似乎找到了一点感觉,对于阅读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条理性,知道从哪个方向去理解、去思考。教师要恰当的关注学生的“闲暇”,且能够给予恰切的启发;教师要最大限度的了解学生“亲熟感”事物的广度和深度,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走进“陌生感”的事物,并以此来不断的激荡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好奇心;教师还要善于建立同质性事物和异质性事物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跃升;当然教师还要懂得因材而启和因时而启,即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给予恰当的启发,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地融人当下,让个体生命充分在场。

书中对本节内容进行了如下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讲,启发最大的教学意义就在于在充分唤起学生生命中的感性质素,并使这些感性质素不断提升为理智化的知识建构,让教学合“时”和“机”地融入学生生命空间的不断开启之中,实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与学生理智兴趣的激发、理智思维空间的开启以及不断成人的有机融合。”使我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当然假使让我来谈点什么,还真的不知如何来谈。我想是因为,自己的阅历不够,感悟力还不够吧。

听朱老师导读音频心得:用爱与智慧启发学生,让他们的生命得以充分的舒展和绽放。

以下内容是关于第四节和第五节内容的一些摘抄:

四、即时性的实现:思维拓”展的基本路径

如果说起兴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之中产生让自己的身心充分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与在场感,那么启发无疑就是要在此基础上为理性生命的敞开提供更为适宜的空间,让学生的理智经由恰切的激发和引导从感性思维转变为更为充分的社会化的理性智慧。

(一)即时性启发始于教学过程中对个体“闲暇”的关注

(二)即时性启发的展开:亲熟感与陌生感的辩证法

启发也就是在亲熟的事物与陌生的事物之间不断交融、碰撞和回返的过程中实现人的理智思维的提升和理性生命的获得。撞和回返的过程中实现人的理智思维的提升和理性生命的获得。如果说亲熟感的唤起往往基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交往情景的再现,那么陌生感的产生则意味着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交往情景的认识的提升和超越。亲熟感是基础,陌生感能唤起惊奇;亲熟感激发爱欲,陌生感引发智慧。教学要在亲熟感中引发陌生感,激励学生的思维。亲熟感与陌生.感相结合,便预示着爱与智慧的融合。

(三)即时性启发的深入:个体思维空间的渐次敞开

如果说,启发始于对同质性事物的认识,那么如何引导个体的思维跃升到更多和更深层次上的异质性事物,则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四)即时性启发的动力:师生之间富于爱心的交流

对于学生而言,真正的教学乃是“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人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这是教学得以有效展开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努力以自己的整个人格来使教学有兴趣",说明教师对教学的爱十分重要,它是教学能够持续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条件。

正如户梭所言:“ 字生把老帅只看作他在儿重时候遇到的灾难,而老师则把学生看作一个沉重的负担,巴不得把它卸掉;他们都同样盼望彼此摆脱的时刻早日到来;由于他们之间从来没有真心诚意的依依不舍的情谊,所以,一个是心不在焉,一个是不服管教。好的教育建基于师生之间的信任与关爱,如果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亲密的情感,那么所有的启发都是站不住脚的,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会沦为一种失去了人性底色的教学技术。师生对于知识的爱也是启发能够向着更高的意义敞开的关键,即师生对于理性灵魂的爱与关切能使双方的交流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五)即时性启发的针对性:因材而启与因时而启

因此,因材而启与因.时而启,乃是要提示教师应切实地从个体出发,从个体此时此刻此地的存在境域出发,让个体思维深度地融人当下,让个体生命充分在场,由此让思维的启发成为个体生命整体的、生动敞亮的活动。

五、启发的指向:思维的愉悦、对方法的领会与理智:兴趣的生成

(一)作为过程的启发:思维的愉悦与对方法的领会

(二)启发的结果:从感性思维的激活到理智生命的敞开

(三)启发的指向:个体整全性的实现

启发不仅要实现个体思维的激活和能动性的显现,也要不断使个体的思维与更广泛的生活世界建立起联系,实现个体理智生命的整全。

不同阶段的启发的中心是不同的,但它们又是一种延续着的整体性的提升过程。思维的愉悦则指向内心情感的生发,是感性生命向着理性生命转向过程中所出现的积极的生命触动,是连接感性思维与理智思维的中间环节;对方法的领悟对应于最初对周遭切身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这一欲求;理智兴趣的生成则是整个启发过程所要实现的终极目的。任何教学活动都应不断让学生从感性生活中走出来,走向更为理性的生活,获得理性思维,而理智兴趣恰恰是实现这种目的的持续性的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启发最大的教学意义就在于在充分唤起学生生命中的感性质素,并使这些感性质素不断提升为理智化的知识建构,让教学合乎“时”和“机”地融入学生生命空间的不断开启之中,实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与学生理智兴趣的激发、理智思维空间的开启以及不断成人的有机融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爱与智慧启发学生——关于《以教学打开生命 :个体成人的教学哲学阐释》( 刘铁芳/著)的读书笔记——第三章(四、五)(2022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