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地方

本篇是老家遐思之三,关于老地方。

本篇写老地方的时候,耳边飘来一句歌词:等你在老地方。时过境迁,实在想不起来是哪首歌了。百度一下发现是毛宁演唱的电视剧《外来妹》片尾曲《等你在老地方》。

片头曲《我不想说》,杨钰莹演唱;片尾曲《等你在老地方》,毛宁演唱

歌词中老地方,是出发的故乡,也是回不去的故乡;是情窦初开的理想,也是天各一方的现实;是梦想的开始,也是迷失的自己。

老地方,是逝去的年华中,同一区域内若干特定的场景,浓缩成的一个地理名词、也可以说是情感名词。老地方渗透着从小到大成长路上的欢乐,怅惘、挑战、向上和奋斗。

不管你会   怎么想    我会等你   在老地方

童年的老地方是老家门口的大门及一颗大杨树,这个场景在初中时被我写进作文中、这个场景是奶奶在世的时候津津乐道于"我的懂事"、这个场景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妈妈的口中,那是第一次我被骗的记忆。现在想来望天发呆同样是一种定力,它注定是人与人不同的开始,无所谓好与坏。淡淡忧淡淡愁,都是后来标签和定义的结果。关键是你如何看待。

老家的大门,有2扇,属于对开门;经常是右侧打开,左侧用门闩掩起来。两扇门中间好像有一个窟窿,可以任由一只手出入,防止外人来打不开门。哪儿年月家里没有门铃叫不开门也是正常现象。右侧大门边上是一块大石头,石头边是一条脏水沟、大杨树就生活这片不大不小的地方。整个大院里就我自己是孩子,前院是爷爷奶奶家,后院是自己家。邻居之间都用长长的篱笆彼此界限各自的地盘,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基本比我大,大街对面有几家,年龄上也一样长于我。于是就有了,傻小子坐石墩,抬头望蓝天看白云;在无人交流对的日子里与天与云,用眼神交流,聊天;可以说是眼巴巴一天天地瞅天和云,蓝色和白色自然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颜色。现在想来,那是怎样的一副场景呢。爱人说一想从小就傻乎乎,缺心眼,也不知道晒。哈哈,从小没有这概念,当时不觉得晒是个啥概念。总之不遭灾不惹祸,就是家人心里的好孩子。说心里话,谁愿意坐在哪儿,实在是没人陪着玩,老妈帮父亲收拾新家去了。上幼儿园年龄还小,想想也只能是这个待遇。

一天,一对熟悉的身影从远处走过来。快到我跟前时,故意像没看到我一样。原来是爷爷陪着奶奶去北京看病,一晃几个月时间没回家了。据奶奶回忆:在快到家门口时,奶奶故意和爷爷说,不会秀龙说话,看他能不能认出我来。老两口进大门后,没走几步的光景,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跑到奶奶跟前,问候说:“奶奶你病好了。“ 奶奶眼里噙着泪,心里却美滋滋的,想来病已经好了一大半。几个月不见,孙子长大了。爷爷也是满脸堆笑,我牵着奶奶的手走进家门。

亲情的回忆留在这处老地方,受骗的记忆也留在这处老地方。大街对面的一个哥哥,应该是长我几岁,至少五角、贰元,钱币大小是知道。趁着我坐石墩休闲的时候,主动搭讪,巧言令色,用五角钱换走了贰元钱。第一次被骗,年幼心理没啥感觉,有人和你聊天,挺好的一件事。原来是老妈临走时留给我2元钱,80年代初2元是大票,相当于现在50元。手里攥着贰元钱,自然引起小哥哥的歹意。老妈回家后,我报告了此事。老妈不由分说,到对接人家交涉,五角又换回了贰元。

初中时的老地方是一座山、一片田构成的山田相间的风景画;是两趟一公里长,间距1.5米左右的杨树林、护佑下对的一条杨肠小径;这片老地方相隔不太远,一条柏油路右侧是风景画,另一条石毛路右侧是杨肠小径;两条路夹角间夹杂着一片农田和住户。它伴随着我青春期的成长躁动、对山水油画的向往,对自我定力的挑战。

风景画由东山(老家俗称)—乌尔古力山和城郊农田构成。每年春季,大地复苏,阳光变暖,辛勤的农民开始侍弄土地、耕地的耕地、播种的播种,田间地头总是绿意盎然,和煦的眼光撒在绿叶上,泛起的光,闪闪发亮。尤其是4、5月春季早晨,从家门口出发跑上一公里,清爽的春风、伴随着脚步踏地的声响,和着心跳的声音,一段一段地坚持着跑到画面边缘,越到这个时候,越要坚持不放弃、因为也就那么几分钟的时刻,太阳从农田和东山的交界地带诞生了;你会不自觉有种错觉,太阳和你都在同时努力生长。为了见到她,你就得跟上步伐,否则你就掉队了,错过了它从地平线上升起的刹那。所以为了不错过和不辜负,你能做的就是跑过这段路。曾经有一段画水彩画热,站在农田中,象征性描绘,可终究是没学过,不得要领,自己自觉地放弃了。因为在怎么描绘也难和内心中的它的天然相媲美;每每想起这片老地方,耳边还会自然流淌,我还是曾经哪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这首歌。人生年华记在心里的,永远是最美的,不管是过往的人还是风景。

杨肠小径是由上百棵高崇入云的杨树构成,据说这片树林是70年代栽种的,大白杨有种特性比着长,高中课文中有散文《白杨礼赞》。纯自然状态下的野蛮生长,或许从扎根的第一口水是人为浇灌之外,其它生命时光中只能是”靠天吃饭“,风餐露宿是常态,风霜雨雪是养料。唯有深深扎向泥土的根系才是巩固生命之源的原动力。这一点从裸露地面纵横交错的树根就能看得出。两行大白杨,中间留出自然间距,恰好够走人,即可挡住太阳又可分散劳累。曾几何时,我曾断想,童年时姨姥曾背着我去外祖父家,应该也是走的这条路吧。那时候我已经可以跟在大人后面走很远的路了,偶尔撒娇不走,得逞的战果是姨姥不辞劳苦背着我回家。

杨肠小径更是我逞能好强的飙车场所,自从学会了骑自行车,我也就成了风一样的男子,耍酷的资本就是飙车,想来这相当于少年玩滑板是一个道理。人的有的时候成就动机,非常简单,找到自己能干愿意干的事,乐此不疲持续下去,总会有不竭的驱动力且有热情伴随。为了证明自己的掌控力和定力,每次从我家往返外祖父家这段3公里左右的路,我一般都会选在杨肠小径,一次次地穿梭在1.5左右间距的杨树林中,自带风感,任自行车的两个飞轮,在凹凸不平的路上,一次次赶超的自己的过去和现在。集中注意力,聚焦好心神,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双臂收紧,目视前方,小心地左右摇摆车把,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腾挪出正确的方向。其实,人有时候做事情就是这样、认准了目标、还需有有意思有情趣去完成,才会满足自己的那颗务实又”虚荣“的心。

长大到高中时代的老地方,有些老地方从情感上在空间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有些老地方从一开始遇见,就从未改变。一入心,是一生。比如生于斯长于斯地一江一河一山一人;

自打五六年级开始,随着驾驶自行车的技术越来越成熟;野性子的我,会利用周末的时间,自由自在的选择自己想去探索的地方。当时最有景致的地方莫过于江边,和其他家长怕孩子去哪儿不一样。我天生是旱鸭子,不会受水的蛊惑,这样我去哪儿自然会让大人放心。这是一处建设在江岔处的水利灌溉站。老地方就在附近的江岸上,这里有一片低矮的树林、树下有小草和细沙铺就。夏日里,阳光毒辣,三三两两的情侣会不自觉地相约于此。在潺潺江水和袅娜成片树荫下,即私密又豪放地谈情说爱好不惬意。岸下就是宽阔的江面,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从吉林榆树到哈尔滨和佳木斯是上游,佳木斯到富锦是中游,富锦以下是下游,而整条江水面最宽阔的地方就在下游。

这块风水宝地,属于我个人所有。小学阶段一直以来这个念头从未断过,我甚至在一处选好的地方,把附近捡拾而来石头围成弯弯曲曲的二道小城墙。希望用这种方式筑造自己的城堡,呵护身边的”女神“,错乱角色的年代,我时常把母亲河松花江比喻成女神,女孩或者母亲角色,总之不容侵犯和亵渎,自己以内心深处有一处世外桃源而欣喜若狂。每逢周末,我会选择来到这里,手里捧着闲书《东西南北中》或者《中学生大参考》等刊物,读读看看,远眺江那边的世界。不自觉会走神,心里惦记着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条江,去看外面的更大的世界。书中文字的描述已无法满足我对世界的向往和渴望。

老地方以此为起点,一直沿着江坝,直到城西很远的嘎尔当村。几乎每隔1-2周,我都会驾驶自行车神游一番。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似乎浏览和呵护已经成为一个少年心里最大的念想。江水无言,她能溶解学习生活成长路上的你能遇到各种无奈坚忍反思挑战与奋斗。一条江大开大合,寒来暑往,伴随小城人们一代又一代。老地方是江水和堤岸相映成趣的景致,天然去雕饰。当然这份私心,总在不恰当的时候被识破。因为这里是所有人的天堂,不只是你一个人独享。类似的插曲不只是一段:小学毕业时的偶然班级同学相聚,不小心目睹到暗恋的女孩与后排哥们“谈恋爱”时,心里还是“挣扎”着咚咚直跳,不可名状的感觉,不是滋味。这种情愫直到高一一次小学同学再聚会,一直没有减少过。尽管当时是畅骑自信车游览松花江堤岸,女孩已亭亭玉立就在我周围。我却只能那样看着想着,不知道为什么却不敢表达······。我那无处安放的美好情感,就让她向涛涛江水缓缓流过,抚平和安慰我心中的美好。

回眸老地方,扎根在心田,枝蔓随者岁月的流淌,浸入年华的露珠,滋养出新的人生意义。人生,有些时候注定是怀念比拥有更值得回味。祈愿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时光里,老地方一切安好,老地方的山水人文一切安好。

祝愿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我们心仪的老地方,在等着你回来憩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