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第四周: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一月份经已接近尾声,我居然有点不敢回顾。表面上,我基本每日都打卡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但内心深处,我暗暗明白自己需要真正花费时间与脑力较劲,离开舒适区去完成的一些期待并没有都完成。

在期间,我也曾多次告诫自己,去计划吧,然后执行。但计划与执行就像一个present me 和一个future me在脑中不断迂回的朋友。当每日的意志被消磨得差不多了,present me 再也无法担起痛苦的重任,思考、反省与清醒地决策。累、懒、馋。。。。。。一系列人性的弱点慢慢浮现取代了future me的形象:我根本提不起神来告诫及鞭策自己,为自己制订反思与完善的计划。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精力好,意志力强的人,天生就有productivity 的优势。高能效地在一天内完成诸多产出与知识输入,此外还能反思,分享他人。更有甚者,连身边家人的大小事也能照顾妥帖。

而普通人,在水平线上,或许能完成每日的三要事经已不错了。还得应付各种人生中大大小小,意外或不意外的日常琐碎。

在经济学的学习中,让我对高质量的生活,长期生产力提高,摆脱贫穷,都有了许多反思。人类发展至今,其实世界已经对如何为高质量生活有了一定的衡量标准:接受教育年限,收入程度及提高个人对生活的满意度。什么是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衡量标准再次具体化为个人的寿命。为什么是寿命?简而言之,寿命长短与人的生存环境、健康程度、维持生命的生活方式有莫大关系。寿命越长,各方面指针偏向积极面。生产力就个人而言,每日高质量完成日常事项之余,会有更多学习、输出,创造更高价值事物的时间。譬如学生高质完成学校学习任务之余还能在课余时间加码或学习其他知识并应用其研究成果,发表或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对贫穷一词的看法是片面、消极的,它与一切负面的事物:懒、馋、笨、低效能、习得性无助等等画上等号。然而,“贫穷”却不处不在,或许它就是人性的弱点。回看我的日常思想,也似乎经常被“贫穷”的思维蚕食,有时甚至自我浑然不觉。刷刷微博、娱乐频道,碎片、零散的信息似乎总是那么吸引,让人禁不住一看再看,最后坠入信息黑洞。当再次觉察时,各种大量信息的充斥、吸收与理解经已令自己身心疲惫,无法专注与自己的日常目标与执行。再一看,这些不必要的消耗,就像是短期负效应的叠加。在无意识中,大脑选择了短期而直接舒适的行为。往往令我们后悔,懊恼的却正是这些短期负效应的影响。

但以一种长期的眼光反观自己的行为,或许更能明白短暂的兴喜不会是令自己期待的终点。更理性地帮自己分析、思考短期行为效应屏蔽的弊端。现在需要好好思考,如何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第四周:做一个长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