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赋能进行中

13中逸夫楼4楼会议室,秦守洁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智慧论坛”又一次在这里热闹隆重召开,13中的优秀班主任们、工作室的兄弟姐妹们齐聚一堂,用满满的热情和冲天的激情抵御了外面的寒风。

这次论坛由美丽知性的高静老师主持,一共有4位资深老班登台分享自己的独特带班、读书经验,分别是来自于十三中朱彦强老师、七中的尹德静老师,二十一学校的卢升老师,第十完全学校的王瑛老师。

一·

朱彦强是十三中学数学教师、骨干班主任,一个有追求有个性的新时代老班。

他的有解思维显神力,公平抓教育、分层抓教学,用活动来撬动班级思想建设,用集体荣誉激发孩子们的战斗力,抓家访,注重家长的口碑,利用巧妙契机随时解决学生的问题等一系列绝招,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带班管理的经验,确实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法宝,给大家带来很多启发和帮助。

二、

第二位分享人殷德静老师,秦守洁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核心成员,南阳市七中德育主任,20年的班主任,经历10年专业阅读和写作的经验,河南省骨干教师,南阳市优秀班主任,南阳市文明班级,卧龙区最美教师,卧龙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她一直是我心中的楷模和榜样,是我心中的女神,是我学习阅读路上的引领人。说我在读书上有一点点的进步,都是因为这束光在前面的照耀。

德静老师没有使用PPT,整个分享的过程侃侃而谈,真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看她的开头语:祝愿祖国生日快乐,愿山河永在,我辈当不负韶华,国庆小长假,带书看天下。30号德静老师在群里发起了“国庆7天读书打卡”活动,我看到第一时间赶紧打卡中间却没能坚持,实在是惭愧又汗颜。

德静老师接下来更是引经据典,金句连连,条分缕析:

伟大的博尔赫斯说,我能想到的天堂的样子就是图书馆的样子。

朱永新老师也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是一个人的精神的发育史。

她从4个方面进行分享,第一为什么读,第二读什么,第三怎么读,第四如何将读书和教育实践结合在一起。

她谈到专业阅读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吉祥三宝之一,读书能够再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读书与不读书拥有的是不一样的人生,读书与不读书,拥有的也是不一样的教育人生。

因为我们要牢记我们是教人读书的。第二我们是教人学读书的,第三我们是用读书来教人的。

单这三句话都已是颇有深意,耐人咀嚼了。

让人肃然起敬、深深折服的是德静老师孜孜不倦读了很多遍的专业类书籍,她说经典的书籍能给我们精神打底。

她推荐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莫苏霍姆林斯基的《给青年教师的100条建议》,魏志渊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高手教师》,J.U.奥布的《教育人类学》……德静老师本就是我心中的神,此时更需要我仰视才见,因为她开出的这么多专业类书籍我几乎都不曾涉猎,真的又“榨出了我皮袍下面的小来”。

除了推荐教育学类的书要做打底子的书来读之外,她还建议大家读心理学的书,比如普鲁姆的《爱的艺术》,还有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以及武志红的《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等都值得反复阅读。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加,阅历的提升,哲学类的书德静老师也建议大家读一些。

关于怎么读书,她给大家推荐两个原则:一是20%的原则,即一本书里我们能吸收其中20%的重要内容就已经很棒了,我们从这20%当中再抽取80%,慢慢的书中的内容就会变成咱们自己的;二是24本书主义,即平均每半月读一本书,利用咱们的业余时间,一天大约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一年下来就能读24本书。

“如何让我们的读书和教育实践完美结合”是今天德静老师分享的重头戏,也是一众老班们翘首以待的大餐。

她先以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第100条建议》为例,说每个人的阅读收获都不尽相同,有的人读出了爱心,有的人读出了生活的世界,有的人读出来阅读的重要性,还有人读出了家校共育,有人读出了思维课,还有人读出了交际点等等。

德静老师的阅读体悟是不能逐条第1条第2条第3条的读。这么多条建议的内部其实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像自我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家校合作、三个发展(全面发展、谐发展和个性发展)等板块化的内容,需要我们一点点的晨啃读,多次的反复阅读才能吸收其中的精华。

因为有这样打底子书的阅读,所以更容易走进学生,了解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史,能够看到他背后的教育现象、教育原因、教育原理,自然能够宽容、谅解他们成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就这就是因为读书的妙处——改进思想,学会多反思,改进教育方法,看得见背后的教育原理……

毕竟,谅解,对于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触动要比惩罚强烈得多

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一年前工作室的家人们就曾在波涛梁老师的带领下共读,只可惜这本书依然在我的书柜上躺着,还是只读了其中的一点点。德静老师归纳说这本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认知规律就是浪漫、精确和综合三个阶段,包括一门学科,一个学期乃至一堂课,都符合这个认知规律。

细心有爱的德静老师把书中的理论规律迁移到自己的英语课堂中,她每节课都领着学生诵读一些经典书籍,让孩子们全身心的感受学习和生活的丰富,以浪漫的开端调动他们的惊奇和热爱,引发他们的惊奇,引发孩子们对学科对课堂的热爱,在此基础上引领着孩子们积累知识,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最后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如果是班级管理最后综合阶段自然就是要进入主题化、结构化,培养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担当,自己的智慧)………

伊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约翰·D·布兰斯福特的《人是如何学习的》,德静老师都都把其中的精华与她自己授课带班实践相结合,给我们道和术的分享。

这三四十分钟的分享对我而言,绝对不亚于一场飓风式的头脑风暴。德静老师的阅读量、阅读视野、阅读毅力,我真的难以望其项背。她是我们这群人中走的最快、最稳、最前沿的楷模和榜样。

正如主持人高静老师所总结的,无论是一个资深的老班还是作为一个普通老师,需得先大量的输入,形成智慧,才能有高质量的输出,毕竟,成长就在我们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路上。

三·

接下来分享的是卢升老师,她不止是我学习的楷模、榜样、引路人,更是我的贵人,是她引领我走近魏研团队,让我又结识了一群爱好读书写作、精神尺码相同的人。

她分享的主题是《班级管理的艺术》。

四五月份在进修学校做班主任培训时,我就有幸和卢升老师共同登台做报告。彼时她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做一名幸福的老班,里面是干货满满,如今,她就班级管理的艺术方面继续深挖。


她不止是坚持成长,而且是跳跃式的飞速成长。

听过她几次的讲座,我悟出了她成长开花的源泉都有魏书生思想的支撑。无论是计划、监督、反馈系统,还是对个性化学生的以爱为底色的爱护,包括解放班主任的角色,学会互助——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同伴学习,乃至寻求学生与家长的互助,无一不说明她将经典大家与个人的教育教学时间完美的融合,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系。

看着朴实接地气的卢升老师,眼前依稀看到了一位高大上的教育新星、名师在冉冉升起。

四·

最后一位分享的是王瑛老师。

看到她分享的题目,就能吸引住我们的身和心,《相遇在有光的地方》。

是啊,有光亮有风景,这就是教育的美好给工作给生活带来的一丝光亮。我们都要努力做心中有光的老师,因为只有心中有光,脚下才能有路,我们的教育之路才能共同走向康庄大道。

五·

最后的最后,是让一众姐妹们最最最最翘首以待且尖叫连连的时刻,那就是我们共同崇拜的女神秦姐的四两拨千斤式的、干脆利索的小结:

在这欢聚一堂的时刻,我来做一下简单的总结,算是容我语无伦次(看,这依然是秦姐式的自谦,哪里是语无伦次呀,简直比思路清晰还要条分缕析呢)。以什么身份呢?和大家一样是一个虔诚的学习者,是一个认真的倾听者,是一个幸福的享受者,也是一个安静的反思者(这排比句是信口拈来,这自谦也是我等望洋兴叹的)。

然后,秦姐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说了3-个关键词,分别是定位、收获、祝福

她有关定位说了4句话:成长共同体、智慧分享地、心灵新家园、辐射引领源。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老师是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得有自己的专业成长,如果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不做独行侠,因为独行会是一段苦旅,要前者呼后者应,要一起成长。

要在日常庸常的鸡零狗碎、一地鸡毛当中,要在每日教育现场当中,找到属于自己幸福的小天地。

我们既要脚踏实地拼命前行,也要经常站在理想的高台向外张望,还要互相惺惺相惜,因为我们灵魂相同,所以我们彼此之间要提醒务必要幸福,要分享幸福、见证幸福、营造幸福,要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幸福是自己创造。

我们身边能有精神尺码相同、有共同的追求的伙伴们是一大幸事,我们能常常在一起谈天论地,说教育说孩子,给自己赋能也得同伴互相启发,我们共同激情教育,我们都对教育怀着永恒的热爱,从不因为环境的改变、年龄的增长而有所衰减。

我们头顶高高顶立的是理想,脚下深深海底行的是现实,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都是教育人,我们也是追梦人,在追梦的路上,不能辜负了自己的选择,要用梦想去营造自己的星辰大海。

每一次听秦姐的开场白或终场总结都是一种酣畅淋漓的享受,7月底在洛阳成长书院学习时,秦姐就是我的班主任,听了她的几次饕餮盛宴,其他的小讲座小报告都让我生出兴味索然之感,今天下午又是一次高能量的充电和赋能。

感谢工作室,感谢秦姐的引领,感谢今天下午的这次智慧论坛。

充电赋能继续进行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充电赋能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