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促进教师成长,这句话你怎么看?如果不确定,那熊老师就以自己的成长史、蜕变史为例,现身说法。
作者语:练技术、读名著、写文章和做研究,这犹如点点星光,给我些许希望和勇气。
一、技术:从不专业走向专业
上学时候学的专业是行政管理和社会工作,跟教师专业并不紧密联系。
所以在走上教师岗位后,是极其的不适应,就如门外汉一样,很不专业。
即使后来有钻研课,有设计课,但还是照葫芦画瓢,没有自己的核心思想,更没有灵魂,所以,依然是不专业。
看到熊老师关于教师成长案例的时候,真觉得自己是孤陋寡闻,回忆在我的学习规划中,我有这样一个规划:勤练教师基本功三笔字。
看了这个主题的内容我才意识到,原来教师基本功不仅仅是三笔字写好就可以了,还包括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提问、校本教程、朗读、试卷讲评、演讲与口才、命题等。
一个“等”字就说明,老师列举的还只是一部分,如果想让自己从不专业走向专业,就必须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下苦功夫了。
如果你还觉得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入手,那就多请教高人,想必你的收获一定会特别多。
这些都是你当一名教师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
大数学家华罗庚还说:“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所以,勤练基本功吧!那是你的法宝哦!
二、读书:在思想中“出生入死”
作者语:读书是修行,说的是功夫;读书是冒险,说的是感受。
看到这个小标题,我很是疑惑,读个书怎么就“出生入死”了呢?
在看完书里的内容,还真觉得读书真是在思想中“出生入死”。
熊老师在每个阶段看的书都不一样,甚至有的思想在看完书之后,会发生变化,会有更深入的思考。
或是纵观,或是横观,皆因广泛的阅读而起,走入书中,又从书中走出来,可不就是思想火花的碰撞,甚至会与自己的认知相悖,真的是“出生入死”。
这让我想到法国文学家托马斯·布朗这样说过: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无法预知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把握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
而熊老师不正如此吗?
想想自己的读书,还真没有过这感觉,这究竟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的感受我无法感同身受,可是,如果我坚持,相信有一天我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
那就从阅读开始吧!
三、写作:用思考升华学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
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所以,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是走马观花的走一遭,我想,还不如别浪费这走的时间,真的是白走。
在书中,因为阅读,促使爱好思考的人互相珍视而共同提高;
因为阅读,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打破年龄资历的界限;
因为阅读,才是创新思想和语言的重要动力和途径。
而我,正在享受着阅读释放的红利:
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读友相遇,互相鼓励,努力提升自己;
和比我们年长的老师们交流思想,探讨疑惑,这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逐渐的摸索着如何写?如何让自己思路清晰,表达明确,语言简炼等等。
通过阅读,输入知识;通过思考,内化知识;通过写作,输出知识。
只有不断的阅读与写作,才可能让自己走向一个内心的巅峰。
四、研究:向生命深处漫溯
我们常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在书中,熊老师在教与研中,坚持研究思路“小大结合”而不走捷径,才让现实的细致入微和理论的宏阔视野越来越融通。
因为阅读,因为写作,老师有了一个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积淀。
所以当一件事情在我们看来只是简单事情的时候,老师可能已经由这件事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实践,实现良性循环。
这也在提醒着我们,研究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坚持,才能在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提升。
更重要的是我们思维意识的改变,促使我们终其一生,只为生命的教育。
这,可能就是幸福的教育与幸福的老师吧!
五、结束语
留给大家一个问题:龟兔赛跑,为什么最后赢的是乌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