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功臣李善长被处死时,拿出保命铁券,朱元璋却说看清上面写着什么

  1390年,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满门70余口被赐死时,他拿出免死铁券保命,朱元璋冷冷说道:你看上面写着什么?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

元至正14年(1354年),朱元璋脱离岳父郭子兴的队伍,带领着以淮西二十四将为首的刚刚发展起来的部队,进取滁州。

这时,41岁的李善长来投奔27岁的朱元璋。

此时的朱元璋,手里虽然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部队,但对未来,他还是有些迷茫的。

于是,他就问有文化的李善长:天下这么乱,到处都在打仗,老百姓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太平日子呢?

李善长从朱元璋的问话中,判断出自己今天没有投靠错人,朱元璋是一个有理想的义军首领。

他缓缓的答道: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以布衣而崛起,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用五年时间统一天下,成就帝王之业,现在,元朝各项制度混乱,天下已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您应当效法汉高祖,天下足可平定。

朱元璋听了这番话后,惊奇的看着李善长,心中在想:这可不是个一般的读书人,他能清晰判断出天下形势和我的事业的发展方向。

于是,李善长、朱元璋二人互相选择,在未来南征北战的岁月里,他们成为了默契的搭档、亲密的战友。

有眼光的李善长,把朱元璋比作刘邦,同样,深谋远略的朱元璋,把李善长比作萧何。

他们的能力,足以配得上对方把他们比作的人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李善长封为开国功臣之.首——韩国公。

而战功赫赫的徐达、常遇春,都排在他之下,神机妙算的刘伯温,仅封了伯爵,与李善长的公爵,根本没法相比。

以此可见,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然而,朱元璋为了保证大明江山的稳定,开始清洗开国功臣,这些越是有能力的人,便越是朱元璋的清洗对象。

洪武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发后,李善长进入了朱元璋的清洗视线。

这时,本该低调保命的李善长,却做了件很不低调的事情,他在改建住宅的时候,到信国公汤和那里,借了三百名士兵。

而此时朱元璋,正是诛杀开国功臣红了眼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导火索,那些开国功臣就会被诛杀全家。

汤和为借给李善长300名士兵的事情,非常担忧,于是他就把此事上报了朱元璋。

朱元璋当时忍了一口气,没有处理李善长。

可李善长糊里糊涂的,又做了一件不利于自己的事情。

他为犯了罪的亲戚丁斌求情。

于斌是与胡惟庸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这是在朱元璋必杀之列的人,别人躲还躲不及,李善长竟去为他求情。

这次求情,彻.底惹怒了朱元璋,御史们看出朱元璋的心思,纷纷开始上书弹劾李善长。

而罪犯丁斌,又供出李善长、胡惟庸勾结谋反的罪状。

至此,朱元璋下令将李善长满门抄斩。

当李善长看着自己被满门灭绝时,他向朱元璋提到了免死铁券。

朱元璋却告诉他:你看清楚上面写的,谋逆罪是不赦的。

李善长此时也看透了朱元璋,什么谋逆不谋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390年,77岁的李善长,全家70余口,被朱元璋满门处死。

一年后,大臣王国用上书,为李善长辩冤,他认为李善长的谋反罪是不成立的。

而一向杀人不眨眼的朱元璋去,竟然没有怪罪王国用,这很奇怪呀,他怎么可能不怪罪为李善长辩解的王国用呢?

因为李善长有没有谋反,朱元璋心里清楚。

朱元璋为了大明江山千秋万代,将开国功臣,几乎全部诛杀。

这也直接导致,年幼的皇太子朱允炆继位后,面对起兵的皇叔朱棣,他竟无将可用,骁勇善战的朱棣,一举打败朱允炆,夺位成功。

如果朱元璋知道,孙子面对儿子起兵,竟会无将可用时,不知作何感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国功臣李善长被处死时,拿出保命铁券,朱元璋却说看清上面写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