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蔡加尼克效应


这是我参加勇气读书会打卡第88天

阅读书目:墨菲定律

阅读时间:21:00-22:00

阅读题目:蔡加尼克效应——调动孩子渴求度,让孩子念念不忘

1.弄清记忆规律,避开教育心理误区

1)一个故事:1927年,心理学家蔡加尼克做了一系列有关记忆的实验。他给参加实验的每个人布置了15~22个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比如写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将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珠子按一定模式用线串起来,完成拼板演算数学题等等。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时间是大致相等的,其中一半的任务能顺利地完成,而另一半任务在进行的中途会被打断,要求被试停下来去做其他的事情。在实验结束的时候,要求他们每个人回忆所做过的事情。结果十分有趣,在被回忆起来的任务中,有68%是被中止而未完成的任务,而已完成的任务只占32%。这种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的现象,被称为“蔡加尼克效应”。

2)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在心里产生一个张力系统,这个系统往往使我们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工作没有完成就被中断的时候,这种紧张状态仍然会维持一段时间,使得这个未完成的任务一直压在心头;而一旦这个任务完成了,那么这种紧张的状态就会得以松弛,原来做了的事情就容易被忘记。

蔡加尼克效应说明,当心理任务被迫中断时,人们就会对未完成的任务念念不忘,从而产生较高的渴求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觉得宝贵;而轻易就能得到的,就会弃之如敝屣。

3)对于一个人,尤其是孩子,不能让他的愿望过早地得到满足,得到了可能就不会再珍惜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一股脑儿地将知识灌输给孩子,而应该分阶段地给孩子讲解,让他们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其实这也符合人们的记忆规律,人的大脑总是记住一些需要加工的内容,将之放在工作记忆中,就像是电脑的内存一样,而对于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的内容大脑则会有意地去遗忘。

2.巧妙运用蔡加尼克效应,让孩子对知识如饥似渴。

1)按照蔡加尼克效应,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是教授知识还是讲述做人的道理,在讲到关键处不妨稍作停顿或者让孩子谈一下看法,这样孩子就会对知识或道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这个关键点产生深刻的记忆。事实上,突出关键点的方法很多,可以重复强化,可以详细阐述等,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戛然而止不再讲解,这使孩子的求知欲受到阻碍,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迫不及待的求知心理。他的求知欲已经被激发,这时候的教育效果就会比较理想了。

2)为什么这种半途而止的讲解要比滔滔不绝地讲解更利于教育孩子呢?原因在于后者所引起的张力系统业已松弛,而前者所引起的张力系统则仍在继续。可见,蔡加尼克效应在教育孩子时有重要意义,家长应积极加以开发与应用。同样,教师在讲课时若能够运用蔡加尼克效应,也会提高讲课效率。

3)所以,蔡加尼克效应提醒家长应该注重挫折教育,必要的时候给孩子一点打击,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蔡加尼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