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版“皇帝的新衣” 宋真宗的封禅闹剧

泰山封禅这项活动,在古代可是被历代帝王看作是庄严至上、无比隆重的盛典。从秦始皇到宋真宗,千余年间,共有六位古代帝王到泰山封禅。但自宋真宗上演了一场北宋版“皇帝的新衣”,把封禅演成了闹剧后,历朝历代再无帝王举行此项仪式,一项长达千年历史的封禅成了绝响。


泰山封禅逼格很高

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事起源于秦朝,秦始皇搞了第一次,但根据历史溯源,那就得上溯到黄帝时期。封禅这事简单来说,就是号称天子统治万民的皇帝,干出点成绩后,就要向上天做一次个人工作汇报,表一表功劳。

封禅只能是天子主持的祭祀大典,虽说只要是帝王就有封禅的机会,但并非每位都有举行的资格。能不能去泰山封禅有着一套严格的“准入门槛”,条件有三:其一,易姓而王,国家一统;其二,事功卓著,百姓安乐;其三,天降祥瑞,时呈吉兆,三者缺一不可。

《史记·封禅书》记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时曾经提出封禅泰山的动议,管仲则以没有祥瑞为由劝阻。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数次想要封禅泰山,但都不凑巧,不是遇到天显彗星就是遇到地生灾变,终生未能实现愿望。

宋真宗以前,登上泰山完成封禅大典的皇帝只有区区五位: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这五位封禅泰山那都是丰功伟绩,实至名归的,两个字:够格!

秦始皇扫平六国,北击匈奴,南并百越,书同文车同轨,一统江山;汉武帝收南越,开西域,打到匈奴老窝里;光武帝翦灭群雄,建立东汉,开创“光武中兴”;唐高宗西去长安九千九百里,皆我大唐国土,四海之内,无不臣服;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五位凭实力为泰山封禅进行了品牌背书,泰山封禅逐渐成为了一项权威认证,品牌的意义愈加显著。

从秦始皇开始,泰山封禅规模上也愈发盛大,一次封禅典礼往往规模盛大,筹备时间就需要数年之久,期间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汉代封禅仅仅是百官随行,顶多加上藩王,而唐高宗和唐玄宗封禅时则拉上了番邦酋长和各国代表,从行人员数以万计,颇有“万国来朝”之势,这种情况下非盛世无法实现。

总之,泰山封禅成为了象征,只有圣天子才有资格举行,或者说能举行泰山封禅的,才是圣天子。其余的想要去泰山封禅,都要仔细审视一下自己,对标一下以上五位。

下面我们说的第六位泰山封禅的皇帝是宋真宗赵恒,在历史教科书中除了“澶渊之盟”外,好像没有其他地方提到了,他怎么就有资格封禅了?

宋真宗泰山封禅够格吗

北宋时期天下有两个并驾齐驱的王朝,一为大辽,一为大宋。从北宋建立起,就面对着北面契丹人的威胁。从赵大到赵二,数次伐辽均无功而返,赵二当年高梁河之战后,宋初那支能打的禁军都搭进去了,再无能战之兵,从此由进攻转为了防御,宋朝君臣不敢言战了,燕云十六州成了永远可望不可得的梦。

宋真宗是北宋第三位皇帝,作为一个“二代”,没有了敢打敢拼的血性,只想做个守成之主。但北面的辽朝人可不想让他安稳,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秋,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北宋的都城汴梁。

宋真宗十分畏惧辽人,手足无措,幸而有宰相寇准力劝,把他推上了战场,渡过了黄河,御驾亲征鼓舞了守城士气,前线将士射死辽军主将萧挞凛,一举震慑了辽军,稳定了局势。最终宋辽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协定宋每年输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即“岁币”,互约为兄弟之国。

盟约签订后,宋辽双方罢兵,取得了和平,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战争。赵恒自此便志得意满,觉得这都是自己御驾亲征的功劳。没想到美梦没做多久,就被宰相王钦若一盆冷水浇醒,王钦若用春秋中的说法告诉赵恒,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十分可耻,丝毫不值得夸耀。

宋真宗听后,深感颜面尽失,越想越窝火。王钦若添油加醋地说:从哪跌倒就从哪爬起,想要一雪前耻,就得再上战场,打败辽国。宋真宗一听,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坚决不同意。王钦若这时才亮出底牌:“只有封禅才能镇抚四海,夸示外国,以彰显陛下英明神武。”真宗一听,眼睛就亮了,心也动了,这个可以搞!

因为宋真宗之前,他老爹宋太宗时期就想搞这么一出,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到雍熙元年(公元984年),不断有人鼓捣着泰山封禅,宋太宗赵光义本人也内心暗喜,想用一场封禅大典为自己正名,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上书动员,宋太宗半推半就下,以“为百姓祈福”的名义诏令筹备封禅大典。

宋太宗明显不够格,舔着脸硬要封禅的行为,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四月份下的诏书决定封禅,五月份皇宫的乾元殿(举行登基大典的正殿)和文明殿(册封皇后和王族的正殿)就被一道闪电直接劈中,在暴雨滂沱中诡异地烧为灰烬。天降示警之下,宋太宗只好取消了这个封禅的妄念。

宋真宗想要泰山封禅就够格吗?前文提过封禅泰山必须凑齐三大条件,宋真宗自认已经有了“文治武功”两大条件。文治就是所谓的“咸平之治”,赵恒即位初期,任用贤臣,减免赋税,注意节俭,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但远不是史书所说的”治世“,顶多是”不乱“,与封禅标准还是距离很大的。而武功则是澶渊之盟带来了和平,这项成绩也挺尴尬,水分很大。

想要封禅的第三个就是“天降祥瑞”。祥瑞嘛,当然是可以人工造的喽。

君臣上下合演的封禅闹剧

虽说宋真宗赵恒最终把封禅剧演成了大烂片,但这场大戏却演得格外有声有色,情节精彩,导演认真,演员敬业,观众热情,可谓良心之作,空前绝后。

作为这场大戏的男主,宋真宗赵恒自知功绩不足封禅的情况下,为了堵住朝臣之口,竟然干出了贿赂朝臣的勾当,上级给下级“封口费”,送给了宰相王旦一坛珍珠,又用同样方法收买了陈尧叟、丁谓、杜镐等数名大臣。

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初三的朝会上,宋真宗给群臣讲起了他与神仙会晤的梦,说一月三日,会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果不其然,有内侍突然来报,说在宫城外有人手持黄帛进献。此前拿到“封口费”的群臣也很知趣儿,马上向赵恒祝贺。

赵恒于是带领群臣焚香望拜,跪受“天书”,只见上面写道:“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为表示遵守天命,宋真宗将年号“景德”(就是景德镇的名字由来)改元为“大中祥符”,并大赦天下。接着宣布京城放假5天、官员集体加薪、公费摆宴庆贺,广泛收买人心。

这年三月,王旦等人为了给宋真宗封禅造势,更是连续5次发动万人请愿运动,一波又一波的水军狂刷赞,将舆论彻底搞嗨了。

宋真宗眼看戏演得差不多了,这年十月初四,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从汴梁出发,前往泰山,路上共走了17天,才到山脚下,然后又停了三天斋戒沐浴,才最终登上泰山完成仪式。

这次封禅玉册,都是仿照唐玄宗那次封禅的玉册一字一句地写,只是唐玄宗用了115个字,而宋真宗用了328个字,字数远远超过了唐玉册。由大臣冯拯撰写,书写则是由宋真宗本人完成的。这两份玉册现在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泰山下来,宋真宗又去了曲阜谒见了孔庙,赐钱三百万,整个活动前后历时长达五十七天。封禅归来后,赵恒似乎入戏太深,真把自己当成了堪比秦皇汉武的明君雄主,整个人都不好了,陷入到了癫狂状态。大中祥符三年六月,又带着群臣跑到汾阴祭祀地神。据历史记载,封禅泰山耗资八百万贯,祭祀地神又花三百多万贯。

全国上下反而更是起劲,纷纷进献祥瑞,尤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献天书活动,这场被《宋史》称作“一国君臣如病狂”的“天书运动”持续时间最长。几年折腾下来,宋真宗几乎把宋太祖太宗的积蓄挥霍殆尽,到其晚年“内之畜藏,稍已空尽”。

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他的皇后刘娥临朝称制,下令将“天书”随同宋真宗一起下葬永定陵,停止天下宫观营造,彻底终结了这场扰动大宋王朝多年的闹剧。

最后历史君说:

宋真宗的封禅泰山,成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事件,它让古人心目中最神圣的一项仪式,变成了污秽的代名词,彻底搞砸了金字招牌。后世帝王都怕搞泰山封禅,会有人将他们与赵恒联系在一起,不愿意因此而遭人议论。就算以好大喜功著称的乾隆都只是游览泰山,打死也不封禅了。封禅大剧自此剧终,老百姓也少了一项负担,未尝不是一件喜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宋版“皇帝的新衣” 宋真宗的封禅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