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兵推荐的《窗边的小豆豆》讲的是怎样的教育?

11月参加了邹小兵教授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一场讲座,讲座上邹教授推荐了几本书和几部电影,其中包括了《窗边的小豆豆》。

邹小兵教授讲座

当他在推荐《窗边的小豆豆》时,讨论的是如何对自闭症,尤其是中轻度自闭症的孩子进行教育。

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什么是理想的特殊教育?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理想的教育是,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

理想的特殊教育是,没有人特殊,每个人都被平等的接纳、对待。

“放在今天,小豆豆就是一个特殊孩子”

淘气的小豆豆,刚上小学就被劝退学。老师的理由是:“她一个人上学,会影响全校的学生”。

比如不停地翻动桌子盖,在窗边鼓动宣传艺人表演,画画画出了画纸,在桌子上留下了印痕……

所有这些行为,被老师视作不可容忍的问题行为。当纠正无效时,老师把豆豆妈叫到了学校,委婉地提出让小豆豆转校。

为此,她才来到了巴学园,成为巴学园一年级的学生。在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爱护和引导下,成为一个自信、开朗、内心充满爱的孩子。

谁会想到,十几年后,淘气的小豆豆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的真名叫: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便是黑柳彻子对一段童年经历的回忆与发现。

“放在今天,小豆豆就是一个特殊孩子。”邹教授说到,“可是她在合适的教育下,得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发挥。”

小豆豆在巴学园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

巴学园的故事,即使今天已为成人,读起来仍然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幸福,觉得无比温暖。

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一种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感觉。

归属感:我可以在这里

巴学园小班教学,整个学校才50多号学生。50多名学生中,很多是特殊需要的孩子:小儿麻痹症、侏儒症,以及像小豆豆那样在普通学校待不下去的孩子。

他们是主流社会眼中不一样的孩子。在巴学园里,他们都是一样的。所有孩子在这里,都被愉快地接受。小豆豆在巴学园面试时,小林校长听她说话足足听了4个小时!直到小豆豆再也想不出话来!小豆豆感叹: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听她说话,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哈欠也没有打,专注地听着。

消除羞愧,超越自卑,平等地接受教育,在巴学园的教学里随处可见。巴学园里有游泳活动,所有孩子都必须脱光光,即便是身体有残疾的孩子。所有人都能看到彼此的身体。在这个活动里,孩子们无须为自己的身体感到羞愧,他们自由、尽情地在水中游玩。

再比如,巴学园课程的安排就跟普通学校大大不同:由孩子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科目开始学习。有的孩子实验做得好,第一节课就上物理;有的孩子喜欢写字,第一节课就上语文。因此,你会看到在同一节课里,孩子们自行上着不同的课的奇观。这不单遵循了孩子们的兴趣,还让孩子们明白:每个人的爱好特长不同,但都是被接受的。

价值感:我有用,我可以做贡献。

当孩子们在巴学园感受到安全和归属,他们的需求便剩下发展:发展自己的想法、爱好、能力,向别人传播爱。

在巴学园,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老师们不会干涉。

有一次,小豆豆自己最珍爱的钱包不小心掉进了学校的厕所,小豆豆没有哭泣,也没有放弃,而是立刻跑到校工叔叔放工具的库房里,扛了洒水用的长把舀子出来。小豆豆找到厕所的掏口,向外面舀起来。不知不觉,舀出来的东西堆成了一座小山。校长小林先生经过,询问了一下情况,只说了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然后就走开了。

小豆豆发现找不到以后,按照跟校长先生的约定,把那座小山完全放回了原来的便池中。虽然干了大半天,没有找回她的小东西,可是她觉得很有成就感。

孩子们的价值感和学习就是这样在生活中发生的。巴学园的教学活动几乎都在自然情境和体验中进行。

巴学园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活动是散步,边散步,边观察。走到黄色的油菜花前,老师会停下脚步,问孩子们:“这是油菜花。油菜为什么要开花呢,大家知道吗?”接着,老师讲起了雄蕊和雌蕊的知识;集体野炊的日子,同学们用猜拳的方法来分组,有的孩子淘米,有的孩子切菜,有的孩子调味,大家各司其职,通过野炊,小豆豆写道,“孩子们体会到了自己做饭的乐趣,也知道了做饭时多么不容易,还知道了各种食物从生到熟,会发生好多变化。……更重要的是,这是自己亲手做出的饭菜。”

归属感和价值感,不单普通孩子需要,特殊孩子同样需要。

归属感来自接纳、理解和秩序。作为养育人,接纳孩子的不同,理解孩子的特质、问题行为背后的动机,构建稳定的规则和秩序,有利于建立稳定、良好的依恋关系。当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好了,从父母身上学到与人相处的最基本的规则,才有可能建立起对人的兴趣,才会有泛化其他人际关系的可能。

价值感来自尊重和授权。父母需要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力,当他能从父母给出的选择中做出符合自己兴趣的选择,感受到“能干”和“能力”,会体会到与人互动的好处。比如孩子想吃苹果,家长可以让孩子选择吃一半还是吃一个,吃红苹果还是青苹果,吃生的还是熟的,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孩子懂得了选择的意义,自然也建立起“一半”、“一个”、“红”、“青”、“生”、“熟”的认知。这时的数量、颜色和生熟对孩子来讲才是有意义的。另一方面,适当创造些困难,授权孩子解决,利于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里还有好多小故事,强烈推荐阅读原书。

谢谢《窗边的小豆豆》,让我再次感悟教育的真谛。

你可能感兴趣的:(邹小兵推荐的《窗边的小豆豆》讲的是怎样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