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像秦国商鞅那样的变法,那赵国的变法是什么呢?

说起变法,这历史上的变法运动还真不少,比较著名的像秦国的商鞅变法,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清朝的戊戌变法等等。那么,为什么要变法呢?那是因为旧的政治制度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了。所以要打破旧的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起促进发展的新的制度。

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是魏国的李悝(kuī)变法,后来秦国的商鞅变法和楚国的吴起变法多多少少都有受它的影响。这些国家通过变法,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变得强大起来了,同时他们的变化也在影响着其他的诸侯国。

赵国作为新兴的国家,因为是老牌诸侯国晋国一分为三形成的,所以百废待兴更需要新的制度来促进国家发展。怎么做呢?大家都没经验。制度的改革不是轻而易举、随随便便就能去做的。别人的成功经验对你来说只能作为参考和借鉴,生搬硬套肯定是不行的,要切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对于赵国来说,因本身地处山西北部,东面有齐国、西面有秦国、南面有魏国、北面有匈奴、东胡这样的游牧民族。赵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这些游牧民族的不断侵扰,每年的农业生产都要遭到很大的破坏。当时赵国的第六任国君赵武灵王在继任的最初二十年里,曾三次率军与北方的这些游牧民族作战,结果屡屡遭到惨败,这对赵武灵王不得不说是很惨痛的打击。

赵武灵王意识到国家要富强,赵国的变法改革就不能像其他国家侧重经济制度和军事管理制度,而是要在军事作战思想上下功夫。赵武灵王在与游牧民族作战中,除了惨痛的打击教训,他也研究了这些胡人迅猛的作战方式。那就是相比中原国家步兵加战车的作战方式,胡人的骑兵更为迅速、机动和灵活。

身为政治家与军事家的赵武灵王在研究后,认为要想打败这些游牧民族就得以夷制夷,最终决定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思想。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全国上下不论贵贱尊卑都要穿胡服,学习射箭,引进战马,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骑兵部队。

赵国人的服装是宽袍大褂,不利于生产作战,实际上中原诸侯国都是如此。而胡人服装是短衣窄袖,很贴身,干活打仗都很方便灵活。但是这种易服易俗不是什么人都能接受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政令一出,立即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皇室宗亲和文武大臣都竭力反对。

在这些反对声音中,以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最为激烈。公子成认为中原人是最为聪明和智慧的,社会发展也是最为先进的,诗书礼乐的应用也是最为广泛的,而中原地区也一直是蛮夷学习效法的场所。现在赵武灵王却要穿蛮夷的服装,远离中原习俗,远离先进文化,这是一种社会倒退,不走正道,违反了众人的心意。

于是,赵武灵王亲自到公子成的家中劝说。赵武灵王认为衣服是为了便于穿用,礼乐是为了便于行事,虽然礼乐服饰不同,但是都是为了便利,这一点无论在哪儿都是一致的。如果可以利国,方法不必一致;如果便于行事,礼制也不必相同。如今赵国面临的政治军事环境极其恶劣,像中山国(游牧民族白狄建立)这样的小国依仗齐国强大的兵力都能随意侵犯践踏赵国的领土,掠夺赵国的百姓。所以现在如果不改变服装、练习骑射,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骑兵,以后不但不能报仇,还会因为军事太弱而任人宰割。

公子成听了赵武灵王一番劝说之后,深以为然。于是叩头请罪,答应愿意带头改穿胡服。至此以后,赵武灵王和公子成都开始穿上胡服上朝。以后还有不愿意穿胡服的,赵武灵王还是先劝说,劝说要是都没用的话,就直接治罪。

在赵武灵王强硬的政策下,胡服骑射在全国推广开了,赵国也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赵武灵王带领这支队伍北击赵国边境的中山、楼烦、林胡等游牧部落,打下了包括今天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中部的大片土地。这片土地后来成为赵国乃至以后各中原王朝重要的战马产地。

赵国的变法改革主要是军事思想的改革,除了当时环境所迫,还在于赵国先天的畜牧和驾车技术,毕竟赵国先祖在这方面是有独到的经验的,造父的驾驶技术在中国古代那可是很有名的。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改变服装,也就改变一些风俗习惯,都遇到了那么大的阻力,就更别提秦国的商鞅变法和北宋的王安石变法了,那可是损害了旧贵族势力的既得利益的。最后他们不跟你玩命才怪。

所不同的是赵国是国君在主导变法,而且变法的范围和影响并不是那么大。即使是这样,一代伟人赵武灵王的结局也很悲惨,被儿子赵惠文王软禁最后饿死在沙丘(今河北邢台)。但是他所建立赵国铁骑在后来的二十多年里横扫六国,在中原诸侯当中称霸一时。这只骑兵也成为以后中原各王朝的骑兵宗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像秦国商鞅那样的变法,那赵国的变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