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暴力沟通》

提到“暴力”,也许我们很多人会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其实它不仅仅表现的是动手动脚的行为暴力,也包括日常不同场合场景的沟通中。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开篇就写到,关于作者卢森堡博士去巴勒斯坦展开非暴力沟通的成功案例,原本巴勒斯坦人很恨美国人,而作为美国人的作者在对方国家人很愤怒、很生气…甚至很可能开枪杀人等恶劣环境下展开非暴力沟通,通过一系列疑问句不断的猜测、寻找对方的需求,通过陈述句感受对方的感受,反应对方的情感。

并且作者和对方的沟通中,全程不带任何评判,只是清晰明确地表达对方此刻内心当中真实的感受,对方各种不满情绪逐渐好转,大家还跟作者聊家里发生的各种事,…,最后结束的时候对方还邀请作者去他家吃饭。本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作者通过非暴力沟通很好的解决了,还获得了对方的支持和认可。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被暴力沟通情绪所掌控,导致对方和自己陷入痛苦中,生活也一团糟,所以学习非暴力沟通很有必要,具体它包含哪些内容?怎么做呢?

非暴力沟通的结构:
第一步,说出事实。
第二步,讲出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讲出原因,为什么?
第四步,提出自己具体的需求。

暴力沟通产生的因素,首先是道德评判。
我们对于不熟悉不了解的陌生人会给出道德评判,或者对我们熟悉的朋友也会给予道德评判。

第二个是比较。比较容易伤害他人。
例如,你看他多优秀,你怎么这个也做不好,那个也做不好呢?

第三个是回避责任。比如常说:我不得不。
我不喜欢这份工作,但我不得不做,不然我没有收入,无法维持生活。

作者建议将“不得不”改成“我选择”,这样可以降低自己的痛苦,也可以提升自己的责任感。

第四个是强人所难,即威胁他人。
比如有些宝妈会对孩子说:你考试考的不好,让妈妈好难过,好丢脸。其实孩子考试考的好不好,跟妈妈不好的情绪没有必然关系,不要将自己的需求强加在孩子身上。

非暴力沟通具体怎么做呢?

一、区分观察和评论。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例如发现同事迟到半小时这件事,不直接说出他迟到30分钟,而是直接说他经常迟到,没有时间观念,

非暴力沟通不鼓励绝对化的语言,而主张评论要基于特定时间和环境中的观察。

二、体会,和表达感受。

要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同时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

想我们经常说的“我觉得”,其实是在表达想法,而不是感受。感受,是要用具体的词语来表达出来的。

参考词汇:

三、感受的根源——需要

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四、请求帮助

我们提出需求是想要得到对方积极的回应,那么怎么做呢?就是要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需要他们做什么。需求表达的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对方的回应。

沟通当中学会倾听,如何做呢?

一、全身心的倾听。
我们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打断别人的对话或对方的感受,其实倾听更容易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二、倾听时给予反馈。
当对方向你表达他的处境时,是觉得你对他会有所帮助,是需要你及时给予支持,如果你只是听着他说,不给予反馈,会让对方很失望,继续陷入困境中。非暴力沟通建议我们使用疑问句来表达反馈,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

三、倾听能够预防潜在的暴力。
当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我们将体会到气氛变得轻松,他会停止谈话。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除了以上这些,非暴力沟通还需要我们学会表达对自己的爱,爱自己而后爱他人。
清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感激,重获生活的热情,避免对他人强制力的伤害。

我们都不是圣人,在不同阶段和境遇时都
有不同的情绪和感受,如果都能够记住这个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真实的表达,真诚的倾听,真切的感受,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可以练习,相信我们对很多复杂的人或事都会豁然开朗。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非暴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