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那些年无书可看

图片发自App

原创|秋日朗月


      我是健忘得很,许多记忆都模模糊糊,但却对那些年如饥似渴的看书念想,记得一清二楚。

      约莫八九岁,天生对文字较为敏感,老师教的语文课本已经满足不了我的欲望,特别想看点其他的书。可当时在农村,留守儿童每天的事情可以是洗衣、挑水、捡柴、洒扫,唯独没有看课外书。

      尚且记得隔壁姐姐因为偷偷看小人书和连环画,被她妈妈拽去浸池塘,惊天动地的哭声,让缩在门角落里的我胆战心惊。

      奶奶也拳拳告诫,不许看小人书,课本之外的书都是不正经的书籍。寒门子弟就指望着能将课本读个几百遍,期待有朝一日鱼跃龙门。


      那段时间,心里总有一股似要喷涌而出的念想,所有有文字的东西我都不想放过。抽屉里每个月去大队部拿的一份份报纸、箱子里姑姑们的语文课本、床底下姐妹们偷偷借来的小说,还有去城里团聚时,妈妈买给弟弟的童话故事……我都像珍宝似的读过一遍又一遍。

      现在想来,也是好笑得很。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日如厕看一份报纸,准备做草纸,却发现故事版面讲的是一个女孩被人贩子拐卖到北方偏远地区,而后又独自逃回家的故事。

      太过惊心动魄,我倒舍不得用它,而是收藏起来。反复看过很多遍,提醒自己小心,切不可被拐卖,万一遇不测,也要学习这种逃生技巧。

      还有那些靠层层关系才借到的小说中,有一本《聊斋》,只仿佛记得崂山道士的章节,其他已经相忘于时光。


      实在没书可看的小学还是捱过去了,初中时间紧张,人也大一点,想看书的欲望却像被蒙上一层粗布,时不时扯一下,拉得心口生疼。

      语文老师是鼓励我们看课外书的,但是书都很贵,好不容易自己凑钱给老师帮忙采购一次,却不知道要看什么书才好。老师给我推荐周作人的散文,我省下每周仅有的两元零花钱,积攒了十几周才能买一本,囫囵吞枣看完却完全理解不了,从此后,整个初中没再看过课外书。


      高中拼命考上县级最好的学校,但还是没有钱买复习资料之外的书。好在学校有图书馆,挤出空闲时间看了高尔基、简爱、飘、绿山墙的安妮、基督山伯爵、茶花女、四大名著等等,心里很是喜悦。但高三时光完全被模拟试卷、周测、月测占满,看课外书那真是奢侈。

      再之后的日子里,心境已不复当初,再也找不到如饥似渴要看书的念头。日子不断朝现实中的好生活靠拢,生活好起来了,心却浮躁得不想翻书。书柜里摆满的,都是与现实生活、养家糊口相关的书,偶尔想起那些年的无书可看,心口还是会疼。但错过的那段成长时光,是永远无法弥补回来的。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忆|那些年无书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