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学论》整本书阅读之第19章阅读笔记下续

第十九章 教学的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

问题二 怎样能用同样的书去教一切学生呢?

(三十-三十二)1.除了专为所在班级编辑的书本以外,不用别的书本。2.准备好一切学习用的书籍用具。上课就作为讲解复述模仿之用,不用浪费时间做辅助的准备工作了。

(三十三-)这种书籍要按照达到容易彻底时间经济的目标规则去写。应该构成一种全部学科的完全的彻底的准确的缩影。写的简单明晰,学生能自学。

最好对话体裁:1.对话体适合心灵,适于鼓动信心。2.对话体可刺激保持记忆,激趣。3.和留下深刻印象。4.现实生活大部分都是富有友谊性的谈话。5.对话可以当做轻松的消遣。

(三十五)所用的书应当属于同一个版本,他们应当业业相同行行相同,这是重要的一方面,为了参考方便,一方面某段一定在某页是可以帮助记忆的。  (没这方面背景,不理解)

(三十六)把书做成一份提要挂在墙上,这种提要是省略紧缩以后的原文,或阐释性的图像与浮雕,使感觉、记忆与悟性天天得到联合的练习。

问题三 一所学校里面所有的学生怎样同时能做同样的事情呢?

(三十七)全班都做同一种功课。只有到了全班的注意都集中在同一个目标,全班都轮流去改正别人的错误的时候,热烈的竞争才能发生。

(三十八)老师能够这样做以前必须做到。

1.教导从每年的一定时间开始,如同太阳对于植物界的影响是从一定的时间及春天开始一样。

2.学科的划分要是每年每月每周每日甚至每小时都有一定的工作,因为这样会使计划好的一切工作易于完成。

问题四。怎样能够按照一种,并且同一种方法去教授一切呢?

(三十九)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他们在他所教的实际语言或艺术方面的进步,去得到指导或去指导他们。因材施教。

问题五  许多的事情怎样能用少数的话说清楚呢?

(四十)把学生的心灵塞满书本与字句的废物,那是白费精力的。不重量要重质。

问题六 一次怎样能做两三件事呢?

(四十一-四十四)自然、艺术例证。青年人的教导应该按照每项活动能够产生几种结果的原则。每种学科都应该与他有关的科目一道教授。比如文字,应该和文字所涉及的事物一道研究,阅读与写作,文体的练习与逻辑思维的练习,教与学,娱乐与认真的学习,都应当不断结合在一起。

所以文字应当永远和事物一道,教授一道学习,就像酒永远同盛酒的桶买进买出,剑同剑鞘,树同树皮一起。无论用哪种语言教,甚至用国语也是一样,文字的解释应当顾到文字所指的事物;反之学生们也应当学会用语言去发表他们一切所见所听所做或所可尝的东西,这样他们运用语言能力的进展就永远可以和悟性的增长并驾齐驱了。

(四十四-四十七)所以规则是这样的,学生应当受到训练,用文字去表达他所看到的一切事物,应当教他懂得他所使用的一切文字的意义,谁也不许谈论他所不懂的任何事物,他也不可在领悟任何事物的时候,不能同时用文字去表达他的知识。因为凡是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思的人就像一座雕像,凡是一味多嘴,而并不懂自己所说的人就像一只鹦鹉。

应该摒弃专教文字,不使人知道有用的事物的书籍。

我们应当专心去增进我们的悟性,而不必去扩大我们的词汇。(即。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你的思维格局大了有了高大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的语言表达就高大上。)

阅读与写作的练习永远应当结合在一道。

教授文学鉴赏时,应当利用可以练习全班学生推理能力的科学和艺术的教材。

(四十八)学生以教助学,能懂得彻底,进步快

(四十九)角色扮演所学

问题七 学科怎样才能循序渐进的划分阶段呢?

(五十八)在16章原则56 78,第18章原则567说过。(忘了)


问题八 关于障碍的排除与避免。

(五十一)有人说的对,但是学的多知道的多,如果这些知识对于实际目的没有用处,那是再无用不过的。(伪学习)

聪明的人不是知道的多的人,而是知道什么是有用处的人,知道所学为己所用的人,能够将所学为所用的人。

假如学科能有压缩,学校的工作就会轻松。

假如我们省去一切不必要的材料,一切不合适的材料,一切细微末节。

(五十二)凡事不能产生虔信或德行,对于心灵的培植并不重要的就是不必要的。无论什么东西不可单因它在学校里有价值去学习,要因他在生活上有用处才可学习,这样一个学生学的知识才不至于一出学校立刻就消失掉了。

(五十三)知识如果不合于这个或那个学生的心灵,它就是不合适的。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无论他的身份如何都会去为上帝与人类服务。

启迪:所教学科不会是让任何学生都能够有同样的兴致。允许有地狱学生存在。但若能够能力能量达得到,地狱学生就不存在。

(五十四)在学校工作中,只要把自然界中的广大的类别和他们的最重要,最主要的区分彻底弄明白就够了,更专门的知识后来有了机会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教学论》整本书阅读之第19章阅读笔记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