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学习记录2

问:“后世著述之多,恐亦有乱正学?”

先生曰:“人心天理浑然,圣贤笔之书,如写真传神,不过示人以形状大略,使之因此而讨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气,言笑动止,固有所不能传也。后世著述,是又将圣人所画,摹仿誊写,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其失真愈远矣。”

学习理解:圣人所写的文字,就像给人画像一样,给人看的是一个大概轮廓,让人根据这个轮廓去探求真理。

但是他在表达的时候的精气神,环境,音容笑貌,肢体动作是没有办法传下来的。

那么后人在立书的时候,去解释圣人的经典,也只是临摹他的架构,再架构上面加入自己的分析。殊不知,这可能离真相越来越远。

这也就是说悉达多太子,王阳明,孔子等一些圣人从不立文字的原因。

文字相会让人着于文字,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

而有灵魂的躯体,每一个都显得那么独特,对症下药,因人而异才是核心。



问:“圣人应变不穷,莫亦是预先讲求否?”

先生曰:“如何讲求得许多?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未有已往之形尚在,未照之形先具者,若后世所讲,却是如此,是以与圣人之学大背。周公制礼作乐,以文天下,皆圣人所能为,尧舜何不尽为之,而待于周公?

孔子删述《六经》以诏万世,亦圣人所能为,周公何不先为之,而有待于孔子?是知圣人遇此时,方有此事。只怕镜不明,不怕物来不能照。讲求事变,亦是照时事。然学者却须先有个明的工夫。学者惟惑此心之未能明,不悲事变之不能尽。”

学习理解:这一段非常有意思啊!学生问老师啊,说圣人随机应变以至于无穷,莫非是事先研究过?练习过?

而接下来的话,让我挺惊诧的。说圣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圣人之心啊,就像一个明镜一样。

重要的就是这个“明”字。心如明镜,方可映照万物。

你来之,我则映照,你去之,我则不留下任何痕迹。

陆九渊说:我在那无事时,只是一个无知无能的人,而一旦到那有事时,我便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

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其实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活得很焦虑,总会在担心我以后怎么办。

80后也曾经担心后90后怎么办,但是你会发现,90后的生活,活出了一个不在你认知之内的活法。

未来不可知,我们也无法去对未来万事都有预备能预备的,只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不要去管未来怎么样,只要致良知,让自己的心如明镜,那事情来了你自然就会。

放下担忧,不用去操心你的命运只要去操心你的良


曰:“然则所谓‘冲漠无朕,而方象森然已具’者,其言何如?”

曰:“是说本自好,只不善看,亦便有病痛。”

学习理解:这句话是接前面所说的语言和语境的话题,告诉我们一些话语,从某种语境中抽离出来,放到另外一种语境中去反思,去思考,那么就会越来越糊涂,不会越来越明了。



原文

“义理无定在,无穷尽。吾与子言,不可以少有所得,而遂

谓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止也。”

学习理解:所谓是学无止境,从理论上讲永远也不可能百分百听懂。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不是老师,你怎么知道老师所讲的意境和说真正表达的意图?

读一本好书,你会发现今年读,是一种感受,明年读是一种感受,再过几年来读又是一种感受,那么书还是这本书,为什么感受会不同呢?

因为你所处的认知不同,你所处的意境不同,学习没有止境,所悟也没有止境。



原文

他日又曰:“圣如尧舜,然尧舜之上善无尽;恶如桀纣,然桀纣之下恶无尽。使桀纣未死,恶宁止此乎?使善有尽时,文王何以“望道而未之见”?

学习理解:善无止境,恶可以更恶,都没有止境,假如桀纣未死,他们不会干出更多坏事吗?假如善有止境,那么文王怎么会感叹:看见了那道,又好像没有看见呢?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已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学习理解:路澄问:当我进的时候觉得自己修养状态还不错,可是一遇到事情又不行了,那么这个点怎么破?

阳明告诉他,你这个只是知道静养,却没有在世上面去下功夫。所以一遇到事情就会动摇,心神不定。

那么如何破呢,就是在事上去磨练,方能立得住。能够做到静也定,动也定。

不为外物所移,只如明镜去映照。


问上达工夫。

先生曰:“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

“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学习理解:如何去学成上达的功夫?其核心就是讲到了人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的做事。

不要下不着地,上不着天,悬在半空中。

唯有下学,才能上达,不能下学,则不能上达,即使下雪也未必能够上达,所以啊!人要不怨天,不尤人。反已自修,继续下学而上达,这是上达唯一的道路。

这就好比种花,栽培灌溉是下学。枝叶茂盛,鲜花盛宴则是上达。

坐而论道,是下学,拈花一笑,是上达。

“持志如心痛,一心再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学习理解:当你心中有志向,就像心在痛,你一心只在这个痛上,你哪会有时间去管其他所发生的事情呢?你哪还有心思去管闲事,去抱怨,说闲话?

这就是持志如心痛。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习录学习记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