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百度看到一个视频,是一位家长选择退出家长群的视频。
视频链接如下↓↓↓
【退出家长群视频 - 百度】https://mr.baidu.com/r/c2zy9zfcly?f=cp&u=4b653308583f1271
视频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
“我那么有时间收群消息,我不会自己教吗?”
“整天不是让我去报补习班,就是让我帮忙改作业,改完作业还要昧着良心说你老师辛苦了。”
“说实在的,辛苦什么?教是我教的,改是我改的,到底是谁辛苦啊?”
至此,视频结束。
简短的几句话,说出了很多当家长的不容易。
我们常说,教育孩子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对,我们都承认一个事实,这也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目标,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教育!
时代不断更新,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样化,家长群自然也就成为了老师和家长沟通的不二之选。
建立家长群的最初目的,家长能和老师,学校更好的沟通,家校强强联手,只为了提供孩子更好的教育。
但,我上述所说的家长群,仅限于良性家长群,为什么我会怎么说呢?
很多时候,非良性家长群,微信提示音,也变成了许多家长们的“夺命连环音”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非良性家长群,无形之间给家长们带来了巨大压力。
第三点,一些非良性家长群,无形之间变成了,攀比群?马屁群?戏精广告群?
第四点,一些非良性家长群,会加剧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先举例一个曾经上过热搜的一个视频。
视频链接如下↓↓↓
【家长会后的崩溃瞬间:爸爸压力太大家长会崩溃痛哭_seekr-梨视频官网-Pear Video】https://www.pearvideo.com/video_1696526
起因是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点名指出:“某某家长经常不回班群消息吗,打了多次电话都不接听,孩子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望这位家长能够多关心一下孩子。”
这位父亲不停解释说打电话不是不接,是总开会没办法接,说着说着,人都会有情绪的,情绪上头的时候,人是接近崩溃的。
他哽咽着说:
“我怎么可能不关心呢。”
“天天加班到凌晨,我不可能时时刻刻,关心你们(家长群里)的那些东西。”
“你们总是打电话给我,我不是不想接,是开会没时间接啊。”
一个中年男人,孩子的父亲,当着老师和全班孩子家长的面,痛哭流涕,压力和委屈可想而知。
都知道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很像你被野兽追赶时的心理活动,你只能一直向前跑,只要你一停下,马上就会入到野兽的血盆大口!
还有一些“不务正业”的家长群,这个不一一说(比如什么早安打卡,炫富,微商等)
如果你不小心错过了老师发的重要消息,很有可能,你又会被孩子“痛斥”一顿或者被老师“痛斥”一顿。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家长对自己孩子彻底失望,对孩子越来越冷漠;
还有些被工作缠身的家长,不但要熬夜加班,更要照顾微信群老师们的情绪。
双重夹击下,使得家长和老师之间冲突不断,这与建立家长群的初衷背道而驰。
还有一种情况,家长很照顾孩子的内心想法,尽管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家长也被老师批的体无完肤了,但那位家长还是鼓励着孩子,他们是认为,老师把孩子训一下,你回过头来再把孩子训一下,你还是孩子的亲(爹)妈吗?”
言归正传,家长群只不过是一个开放性的交通工具,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整个家庭的修养。
可以怎么说,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对孩子来说,孩子的模仿能力都很强,而父母,也就成为了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是父母构建了世界。
对家长来说,是做好一个楷模的作用,因为家长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认知,是孩子的人生边界。
对老师来说,教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只需要把这份“希望”教育的更好,因为老师不仅仅是老师,也是一名成年人,还有可能是一名家长。
教育具有双向性,需要老师家长的相互配合。
回到最开始说的一句话,家长群建立的初衷,无非就是家校强强联手,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家长和老师相逢本就不易,多一点体谅,都能够以身作则,那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儿童世界其实很简单,他们根本就不懂得成年人之间的弯弯绕绕。
写到这里,“纯粹”两个字,想法突然冒出来了,何为纯粹,就是最根本,最原始,最真诚的东西!这个纯粹,可以是指感情,教育,个人,事,物等等,回归本心。
所以啊,家长群最纯粹的,不就是为了教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