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棕的原创n+16篇
全文约5500字
预计阅读8分钟
标签|人际关系
这本书适合什么样的人?
无法坚定从容地坚持自己意愿的人。
无法不怀内疚地拒绝他人请求的人。
无法拉下面子来寻求双赢方法的人。
无法自然流畅和他人聊天沟通的人。
无法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建议的人。
无法心安理得地接受赞美表扬的人。
无法发自内心承认自己不完美的人。
掌握这本书后的理想状态
能够坚定从容地坚持自己意愿。
能够不怀内疚地拒绝他人请求。
能够拉下面子来寻求双赢方法。
能够自然流畅和他人聊天沟通。
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批评建议。
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赞美表扬。
能够发自内心承认自己不完美。
作者简介
曼纽尔·J·史密斯: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美国最权威、最负盛名的心理学家,他在加州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同时也是美国心理学会、精神生理学研究协会的会员。
自60年代起,他对“强势”这一革命性的心理自助领域发起研究,并于1975年首次将研究成果集结于本书出版。40余年来,本书多次荣登美国亚马逊图书榜第一名,并先后被英、德、荷、日等几十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引进版权,全球热销逾千万册。
他以本书内容为基础专门开设的“强势力训练课程”在美国引起巨大轰动,并影响至今。当时前往聆听和学习这门课程的除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的学生外,还有高盛、摩根大通等世界500强企业员工和美国白宫智囊团、美国FBI以及多个国家的外交人员等。
书中的理论和方法,曾被乔布斯、克林顿、希拉里、奥普拉等多位“大人物”亲身实践运用,并立竿见影地改变了他们此后的事业和人生。
书籍简介
你是否经常被上司要求加班而感到无可奈何?
你是否因为父母强加于你的干涉而烦恼不已?
你是否不知如何委婉拒绝来自亲戚或朋友的不合理请求?
你是否正心不甘情不愿地忍让着伴侣的某些习惯和行为?
你是否会因为受到表扬而不好意思,或者因为受到指责而焦虑郁闷?
你是否不知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
在工作、恋爱、人际交往等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因为他人的掌控,因为自身的怯弱,因而造成的被动局面以及随之而来的矛盾和焦虑不胜枚举,其解决之道只有一个——强势!
《强势》(英文版《WHEN I SAY NO, I FEEL GUILTY》)是世界级心理学大师曼纽尔•J•史密斯的经典著作,是一场横扫全球40年的心理自助革命!在书中,他结合心理学、语言学、行为学等领域的理论成果和操作性极强的实践课程,深入浅出地为你揭示:强势不是居高临下的洗脑,也不是咄咄逼人的攻击,而是一种与他人打交道时的特殊能力技巧,它旨在从根本上为自己建立起一整套强大的心理和话语模式,并在打交道的过程中,从骨子里让对方接受和认同你内心的真实意愿。
名人推荐
平台评分
豆瓣
微信读书
心法
强势法则一:你有权坚持自己的行为、想法和情感,并对产生的一切后果负责
强势法则二:坚持你要做的,不必解释
强势法则三:帮不到别人,也不用内疚
强势法则四:你有权改变想法
强势法则五:犯错不可怕,但要承担后果
强势法则六:你有权说“我不知道”
强势法则七:要与人交往,但不要刻意讨好
强势法则八:你有权做出“不合逻辑”的决定
强势法则九:你有权说“我不明白”
强势法则十:你有权说“我不在乎”
技巧
场景1:坚持自己的意愿
1. “我是一张坏唱片”法。言语上的强势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坚持,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出你的意愿,而不生气、不动怒,也不大喊大叫。(语言影响思维)
2. 可行折中法。你可以一直针对自己的物质目标跟别人讨价还价,除非提出的折中办法影响到了你本人的自尊感。要是最终目标涉及了自尊,那么就不可能达成任何折中办法。
场景2:减轻社交焦虑
3. 自由信息法。可以教会你辨认社交伙伴在日常交谈中透露出的一些简单线索,这些线索表明此人对什么感兴趣、很看重什么。
4. 自我表露法。这种方法,可以教会你接受和发起讨论,不管这种讨论针对的是你的性格、行为、生活方式或智慧等方面的优点还是缺点,都会改善你们之间的社交沟通,并减少操控行为。
场景3:面对他人批评式操控
(可以结合这篇世界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人际关系秘籍中的“不反对”来理解)
5. 迷惑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平心静气地向批评者承认他所说的话可能有道理的方式,教会你接受他人带有操控性的批评,但同时也让你保持评判自己行为的权利。
6. 否定决断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坚定而感同身受地赞同他人针对你所提出的批评,无论这种批评恶意还是有益,从而教会你承认自己的过错和失误(无须道歉)。
7. 否定询问法。这种方法,可以教会你主动鼓励他人对你提出批评,以便利用这些批评意见(要是有用的话),或彻底消除这些意见(要是带有操控性的话),同时能够鼓励批评者变得更强势,使批评者少用操控伎俩。
案例
01
“我是一张坏唱片”法
说到这个,我立马就能想到通讯录里的一个银行信用卡销售人员,他就是利用“我是一张坏唱片”的技巧加到了我的微信,并且差一点就成功地将信用卡推销给我。
坏唱片这个技巧对于销售人员而言,不一定是一直死板地重复一句话,也有可能是变着法强调产品的优点、客户的需求,直到某一句无意中戳中客户的痛点或痒点。
总之,他的最终目的是:让客户体验、使用、购买产品,让自己获得经济收益。
再试想以下场景:在超市,销售员反复热情邀请:“尝一尝吧,不好吃不要钱”;在饭局,酒肉朋友反复怂恿:“多喝点,感情深一口闷”;在街头,(专业)乞讨者反复纠缠:“拜托帮帮忙吧”,你是不是都很难拒绝?
当你拒绝了,你反而会感到内疚,就像本书的英文名那样:WHEN I SAY NO, I FEEL GUILTY
但是,如果你能意识到:他们有意或无意地用坏唱片的方法来约束、操纵你,你何不也用坏唱片的方法坚持自己的意愿,放下心理负担,勇敢Say No呢?
比如多次重复“谢谢,我就不吃了”“我有胃病,喝不了太多”“不好意思我没带钱”等话语。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主角:农村妇女李雪莲就将坏唱片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她要告状,最开始是关于真假离婚的事。
由于工作人员的处理方式不妥,她从院长告到县长,从县长告到市长,从市长告到省长,再从省长告到北京人大代表。告了差不多十年,告下台了一批人。
然而,谁也拿她没办法,直到她前夫出意外身亡。
虽然有些黑色幽默,但确实说明每个人都有权利坚持自己的意愿——哪怕她是个小人物。
不适用范围:生理需要、安全需求没有保证的情况下;权利不平等的情况下……
比如在被人抢劫时,你拒不合作重复说“我没钱,”完全是在把自己推入更危险的境地;
在和上司领导一起吃饭时,如果你忘记了地位的不对等,坚持说自己不能喝酒,也是不识时务的行为。
02
可行折中法
情境1:
这是一个周末,一对情侣终于有时间好好相处,去玩点什么呢?
男生提议说:“很久没去电玩城了,一起去打电玩吧,我还可以给你抓你最喜欢的娃娃。”
女生说:“还是去向日葵花海吧,我早就想去了!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穿上美美的情侣装去打卡吧!”
于是他们开始各自列举理由,最终居然争吵起来,干脆都不出门,谁也没有达成心愿。
情境2:
母亲带儿子去商场买新书包,孩子看到新款变形金刚玩具,说:“妈妈,我不要书包了,你给我买这套玩具吧!”
母亲说:“不行,前天才买了新玩具,怎么又要买?马上就要上学了,你需要一个新书包。”
然后孩子开始哭闹耍赖,非要新书包不可,母亲把他教训了一顿。
此类情境,在生活中应该不少见。如何解决这类意见不同的冲突呢?
作者说: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不损及你的自尊,向对方提出可行的折中办法都是合情合理的。
就像没有一种药可以医治所有的病,强势地固执己见这一方法也并不在任何情境下都管用。适当地让步会让双方甚至多方受益。
情境1中的可行折中法可以是:看天气情况,一天去花海,一天去电玩城,这样两个人都开心;情境2中的可行折中法可以是:先买书包,然后让孩子干家务活赚钱买玩具,让他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以后对玩具也更加爱惜。
在工作和生活中,你的确可以一直用坏唱片法坚持自己的意愿,拒绝他人的请求,但是如果所有情境下都这么做,会将你自己置于一个孤立状态:未来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用各种方法来拒绝你。
此时,相信你能认识到可行折中法的重要性了。
不适用范围:生理需要、安全需求没有保证的情况下;影响本人自尊感的情况下;权利不平等的情况下;涉及法律的情况下……
03
自由信息法
讲述一个信息,尤其要抓住关键字。
具体怎么做呢?
我的导师L先生提到过一个聊天法则:多下切,少上堆,话到尽头就平移。
下切是细分、具体,关注个人感受,上堆是归纳、总结,关注行动方案,平移是将话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话题。
举个例子:
A:你昨天休息去哪玩了呢?
B:去了一家心仪已久的书吧。
A:那里怎么样,有什么特点吗?(下切)
B:装修风格我很喜欢,其次就是氛围很好,并且店里还有两只很可爱的猫。(下切)
A:听起来不错啊,改天我也去坐坐。(上堆)
B:你去过哪些有意思的地方呢?不如我们互相分享一下,以后有空再去打卡如何?(平移)
A:这就有很多了,balabalabala……(下切)
在沟通中,男生通常喜欢用上堆法,而女生则喜欢用下切法。
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交谈对象、实际场景、交流目的来灵活切换沟通模式。
04
自我表露法
这个方法是回应对方的“自由信息,”给出自己的“自由信息,”避免陷入“查户口式”只问不答的尴尬境地。
双向沟通就像打球,你来我往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为了完善社交沟通,把我们自身的信息披露给对方,也很有必要。我们可以选择谈论他人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谈论涉及那些话题的自身情况。后一种类型的自我表露很简单。”
举个例子:
A:你喜欢看什么书?
B:我对名人传记比较感兴趣,我想看看他们是如何成为领袖的,他们拥有哪些品质可以让我学习。(自我表露)
A:你太机智了,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种学习方法呢?!(自我表露)
B:那你喜欢看什么书呢?
A:我看历史故事比较多,比如《明朝那些事儿》。以史为鉴嘛,历史有太多可以分析的了。(自我表露)
B:那我们的爱好有重合的部分呀,比如说历史上的各个领袖。以后可以定期互相分享,互相学习!(自我表露)
A:这个主意很好,什么时候开始呢?
05
迷惑法
迷惑法的方式有三种:①承认事实,②承认可能性,③原则上同意。
面对他人的批评或者操控,我们惯常的反应要么是否认对方、为自己辩护,要么就是做个逃避问题、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战斗或逃跑反应)。
迷惑法则是第三种解决方案,即承认而不是反对他人的批评,出乎对方的意料,也显示你的大度。
这样的话,对方反而由主动局面陷入被动局面,再很难说出更多的批评之辞来。
以下是“迷惑法”在作者开设的课堂上的练习片段:
批评者:瞧瞧你穿的裤子,就像刚从洗衣机里偷来的,熨都没熨过!
学员:裤子有点儿皱皱巴巴,对吧(迷惑法)。
批评者:“皱皱巴巴”太轻描淡写了吧。简直是丑陋透顶。
学员:你也许说得对。裤子看上去确实有点儿不适合穿出来(迷惑法)。
批评者:再瞧瞧你的衬衫!你的品味一定不怎么样。
学员:也许是这样。我在衣着上的品位并非是我的强项(迷惑法)。
批评者:穿成这样的人,显然不会有太多长处。
学员:你说得对。我确实有很多的缺点(迷惑法)。
“那些刚入门的学员,学习的只是回答批评者明确说出的话语,而不必回应批评者的言外之意。这种方法,能够指导初学者变成一个善于倾听的人。不用去猜批评者的心思,不用为了顺应初学者的不安全感,而去理解对方的意思,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这种自我怀疑和不安全感。”
也许你和我一样会产生这个疑问:如果批评者说的并不是事实,我们又怎么能够用迷惑法赞同他呢?
作者的回答是:产生这类问题的原因有二,要么是因为批评太过切中要害,从而让人感到不舒服;要么就是因为学员缺乏整体的强势,需要极力坚持自身正面的东西,忍受不了任何的中伤诽谤。
作者还说:不管是什么样的批评,其中至少都会含有少量事实,而事实的多少,则取决于他人站在什么样的相对立场,来看待受批评者的行为和性格。
从迷惑法上还能延伸出这些方法:在他人开口批评前主动承认错误,以自嘲的方式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
06
否定决断法
上一种方法是当你并不完全认同对方说法时采用的方法,而这种方法是当你完全认同对方所述,并发自内心感到内疚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它能让你强势、自信地接受自身的负面事物。
比如:
A:你又忘记带那份材料出来,真是太粗心大意了!
B:是啊,我又忘了,实在是太粗心了。还有什么替代方法呢?(否定决断法)
犯错了不一定要内疚地试图讨好他人去弥补,也不一定要找各种借口拒绝承认错误,更好的办法是不卑不亢地承认,沉着冷静地想办法解决,未来不再犯类似错误造成更大损失。
07
否定询问法
这种方法是当别人批评,而你并不明白自己的过失何在时可以采取的方法,也就是鼓励他人将批评说得更加具体,以便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
比如:
女:你整天乱扔衣服,搞得家里乱糟糟的!
男:我不明白,这有什么不好呢?(否定询问法)
女:要是有客人来了,看到这么乱,肯定觉得我太懒,不爱打理家里,那样多没面子!
男:怎么会没有面子呢?(否定询问法)家里就是要放松一点,随意一点,舒服一点啊!
女:那也应该保持基本的干净整洁,我没见过谁家里乱糟糟地接待客人!
男:那以后客人来之前,我尽量提前报备,有空的话帮你一起整理,好不好?(可行折中法)
每个人的价值观、信念、生活习惯不同,否定询问法能够帮你挖掘对方话语背后的信念,让你从根本上了解对方的想法,解决根基上的问题。
“凡是利用对错结构进行的操控,都可以通过否定询问法加以消除,双方都可以就个人的好恶进行真正的协商,从而达成可行的折中办法。”
小结:
借用本书作者的结语结尾:
我是我自己的评判者。
你是你自己的评判者。
决定权在于你——假如你想要自己决定的话。
【重要概念】
“我是一张坏唱片”法
可行折中法
自由信息法
自我表露法
迷惑法
否定决断法
否定询问法
【小练习】
当朋友向你借钱,
或老板让你给同事代班
你如何坚持自己的意愿,
“强势”地拒绝?
【知识源头】
L先生说
《强势:如何在工作、恋爱和人际交往中快速取得主导权》
《我不是潘金莲》
【工具推荐】
幕布
印象笔记
讯飞输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