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人留言问烧鹅关于基金的问题。
本来前天打算发一篇关于“4433”选基发的科普文章,后来一想不妥。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使用这个方法,如果没用好的话,反而会被这个方法所拖累。
所谓4433,说起来其实很简单:
【4】最近1年收益率排名在同类型基金的前四分之一;
【4】最近2年、3年、5年及今年以来收益率排名均在同类型基金的前四分之一;
【3】最近6个月收益率排名在同类型基金的前三分之一;
【3】最近3个月收益率排名在同类型基金的前三分之一;
经过上面这4个步骤筛选出来的基金,理论上是照顾到了基金的长中短期的表现,在各个不同时间段的赚钱能力也都还不错。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投资“4433”筛选法选出的基金,就一定可以赚钱呢?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许多人把波动性大列为定投选择的第一标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波动大不是关键,关键是是否能够向上波动,如果主要是水平波动或向下波动,那么不赔钱就不错了,更别提赚钱了。
所以向上波动的能力,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成长性、增长能力,涨的好的基金去定投,自然更容易赚钱。
下面我们用事实说话
我这里用4433的选择法从天天基金上的混合型基金进行了筛选:
下面是从2018年开始5年/3年/2年/1年的前20名排名
这是从2019年开始3个月/6个月/1年的前20名排名
那么这两个表里完全重合的有几只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这个选择方法是比较苛刻的、甚至是死板的。
首先,“4433”基金筛选法受到短期业绩影响较大,比如某基金之前一直表现很一般,但因为周期或者其他原因在最近半年突然收益直线飙升,那么会间接的提高此基金中期和长期的业绩能力。
其次,“4433”基金筛选方法忽略了基金经理变动这一重要因素。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择时能力,稳定性,抗风险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如果之前基金经理业绩优秀被筛选出来,但是后来更换了一个能力一般的经理,那么后期业绩可能就会打大折扣。
最后,“4433”基金筛选法对短期业绩要求过于严苛,通过此方法经常选不出产品,也就是没有符合条件的基金,主要原因就是此方法对短期业绩的要求很苛刻。
用“4433”法则选出好基金,你再过一个月用同样的方法选出的所谓好基金已经不同,如果再过来半年,甚至可能大部分都不一样。
那么这个方法还值得信赖吗?
如果是好基金,不应该有稳定性吗?怎么能过几个月就变呢? 其实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短期业绩在这个体系中的影响太大。
还有长期选择还应该考虑中国股市的周期性问题,经济周期影响股市,股市亦有牛熊周期。从中国股市的周期来看,大约7-8年一轮牛熊。上一次牛市是2015年,至今仍在震荡中。
所以,4433更为科学的使用方法是分年去评估一只基金的业绩稳定性,看看是否能够适应不同市场风格变化。
这张图里是从2016年开始剔除了15年牛市的大涨之后选择出的前20名
这里就可以选择出5只完全满足4433选择法的基金了。
但是这几只真的是成长性好的基金么?
也不一定。
因为根据过往业绩来选其实有点像已知结论反推起因,可能有的时候很管用,而有的时候就完全不对。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基金呢,烧鹅认为以下几点是必不可少的选择标准:
1. 基金经理
实际上基金经理才是基金的灵魂,对于基金的成长性评估,实际上更多是基金经理能力的评估,要全面分析基金经理管理的所有产品业绩及业绩稳定性、投资风格、择时能力、选股能力等。
2. 公司实力
我们会发现有些基金无论基金经理变化还是市场变化,业绩都不会有太大变化,总是表现出较好的水准。因为大公司实力雄厚往往会有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人才储备和对应市场波动的经验及策略,而小公司的选择余地就没有这么大。
3. 基金成立时间
时间当然是越长越好,最短不少于3年。因为时间短了 ,我们就难以区分这个基金的业绩是来自于运气还是实力,而且还要结合前两条一起判断。
4. 业绩
刚才说了这么多根据业绩筛选的缺点,并不是说业绩不重要,而是说没那么重要。可以把4433法放作为初步筛选出品种,同时再加入业绩稳定性、最大回撤等因素,筛掉一些业绩稳定性特别差、最大回撤控制差的品种。
5. 规模
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规模越大其实越难以管理,最好在50亿以内。
至于指数型基金的选择,其实对投资者的要求更高,不仅需要先知先觉,对大盘的走势有一个比较准确地判断力,还需要评估指数的成长性。
烧鹅再简单地说一下基金的投资手法
除了定投之外,还需要组合投资,不同的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承受力不同,所以需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力构筑相应的投资组合。
比如将A股、美股和越南股市资产同时组合投资,相比单一投资A股市场,组合波动性会有效降低。组合基金数量以3-5支为宜。品种不能太多,太少了又影响分散效果,还得结合当时的市场状况,一般来说2年左右做一次组合调整即可,而不是频繁的调整组合。
最后,烧鹅还是要说投资有风险,入场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