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五)

    5.知彼解己

      第五个叫知彼解己。这个词我第一次看到,不理解。说是要学会移情式倾听。不是谁都会跟别人倾听的。               

      有时候,听别人一说话,别人还没说完,我们马上就有反应,就想说点什么。

      举一个例子,张三去眼镜店配眼镜,对大夫说我的眼睛看不清楚了,怎么办?医生说:没事儿,来,把我的眼镜给你戴着。张三:不行,你这个看不清、头晕。医生:不可能,这个眼镜我戴着看得特别清楚,你戴吧,没问题。张三:不行不行,我真的头晕、恶心。大夫:你这人咋不知道好歹,明明是好眼镜,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

      你看,大夫痛苦,张三也痛苦。问题在哪里?这个荒谬的大夫不验光,就把自己觉得很好的东西非得推荐给别人,但对张三来讲,那就是一副没有配过的眼镜。这里就缺了倾听这一环。

    所以,跟别人沟通时,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少说话,多提问,多让别人说一说。让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你要做的是两个字:倾听。不能像那个大夫一样,不听就开药。

      不会沟通的人往往是,不等对方说完,或无论对方说什么,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的经验,都是应该怎么回应。这就叫自传式回应。

      别人一说,你就评判,你不对,你这样做水平太低了,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然后把自己经历的事说了一长串,搏得对方抓狂。这种好为人师、自以为是,就是自传式倾听,不起任何作用,还让对方更无助。

      想想我真的过去很造孽,姐姐向我诉苦时,我经常会用自传式倾听去跟她对话,觉得自己好像给她很多的帮助,实际上跟我沟通反而压力更大。这本书教会了我反思,我要改变,我要进步。

      这本书里有一个名词叫移情式倾听。所谓移情式倾听,是指作为倾听者,一定要代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不知道我是否表达清楚,但我自己是明白的。

      再举个例子,一个孩子过来跟爸爸抱怨说上学真无聊透了,我们班XXX就辍学了,回去开了一家修车厂,我觉得人家过得挺好的。干脆我也不上了。爸爸勃然大怒,你小子懂个啥,不好好读书,净胡思乱想,你咋不上天?我和你妈当年要不是好好读书,会有你今天的幸福生活?净是福作哩!这就是自传式倾听,孩子从此不会和父母再沟通。

      老师接下来又表演一个场景:

儿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爸爸:孩子,你是说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败感?(这叫做反映对方的情感)

儿子:没错 ,学校学的东西根本就不实用。(儿子接着抱怨)

爸爸: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父亲没有评判,而是移情式地说对方此刻的感受)

儿子:对,学校学的不一定都对我有用。你看XXX,他学的修车技术才实用。

爸爸:你觉得他的选择是正确的?(父亲还是在陈述,没有评判,父亲的内心一定很痛苦,但父亲若讲出自己的想法,儿子就会跟他辩论,结果肯定不欢而散)

儿子:从某个角度看确实是这样,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以后或许他也会后悔。

父亲:(压抑着兴奋)你认为将来他会后悔。

儿子:一定会的,现在的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会很吃亏的。

父亲:教育好像很重要。

儿子:对,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学。

爸爸:……

儿子:有件事我真的很担心……爸爸你别生气……今天学校进行阅读能力测验,结果我只有小学程度,可是我已经高二了。

      此时此刻,孩子跟父亲敞开了心扉,说出了自己痛苦的根源,是因为考试成绩很糟糕。在整个交流过程中,父亲只是一遍一遍地讲出对方的感受。而对方好像也找到了出路。

      这招厉害吧!

      我们以后就用这招和人沟通,不评判,不给对方下定义,不急于给对方出主意、想点子,只要准确地反映对方的情感,对方自己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记住,感同身受地倾听,说出对方的感受,而不要评判。这就是高效能人士的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