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心流

11月12日,阴。

阅读书目:《创造力》。

作者: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主任,1999年至今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德鲁克管理学院。他是"心流"理论的提出者,曾著有《创造力》、《心流》和《自我的进化》等书,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片发自App

金句:

1.真正的创造力从来都不是突然的灵感,不是那种随机闪过黑暗的一道光芒,而是数年艰苦工作的厚积薄发。

2.天时地利显然很重要,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天时与地利的交汇点上,即使他们意识到了,也很少有人知道该怎么做。

3.多数接受我们访谈的人并非生来就很富贵,相反,很多人出身卑微,通过努力奋斗进入了可以使他们不断探索自己兴趣的行业。

4.愉悦不能引发创造力,而会很快转变为上瘾,成为熵的奴隶。

5.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找到问题,把模糊的不快感清楚地表达出来,把它变成具体的、可解决的问题。

记录与感悟:作者采访了91位具有卓越贡献的创新者,分析了他们对创造力的陈述,总结出了创造力的运作过程和“心流”的产生条件,为普罗大众提出了培养创造力的方法,以及让创造性的能量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建议。

一、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是集领域、学界、个人于一体的系统。

1.领域

领域是一套符号规则和程序。它存在于生物体之外,无法通过DNA遗传,人类文化的传承就是依靠领域这个符号中介进行的。创造力代表着创新,在当今社会,如果创造力要发生,那么首先就必须先学习自己所选择的领域内的基础知识。一个不懂数学规则的人不可能成为数学家,一个从来没接触过此领域的人同样不可能成为该领域的大家。

2.学界

学界是把关领域准入的一群人。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如果仅仅依靠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的认同那么这个标准就太过模糊与随意了。创造力之所以能被称为创造力,是因为它影响和改变了领域,而领域的改变必须是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一个不被学界发现和看见的人,是无法撬动影响整个领域的。

3.个人

创造力最终的实现都是落到具体的个人身上。世界上存在着许多有创新想法的个人,但是,能够将想法变成创造力的却少之又少。受访者大部分认为,成功的发生是运气与能力的交汇点,而很多人要么缺乏足够的能力,要么就缺乏机遇。因此,创造力的发生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抓住人生当中的机遇被学界看见。

二、为什么会有创造力?

所有富有创造力的大师都经历过在外人看来严肃而枯燥的工作,并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孕育出创造力的坚持并非来源于对名利的渴望,而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工作所产生的心流体验。作者为我们分析了产生这样的心流体验需要的五个条件。

1.明确的目标

具有创造力的人始终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只有当生活有了目标的时候,人们才不需要把时间花费在想到底要做什么的苦恼上,才能在一个领域当中心无旁骛地扎根。这个目标需要在人生当中多方面地寻找和尝试才能够确认。

2.准确的鉴别能力

具有创造力的人知道自己做的作品到底是好是坏。一个必须深知当今学界或未来学界的标准,才能够创作出让领域和学界认可的作品,才能够让自己的作品影响和改变领域。

3.技能与挑战的平衡

只有在技能与挑战的程度相当时,“心流”所产生的快乐才能产生。否则失衡的两者只会导致沮丧或是无聊。

4.不担心失败

具有创造力的人都是经历了多年的学习奋斗,其中的成败起落必不可少。如果仅仅因为失败而放弃,那么这绝不可能成就有创造力的个人。

5.忘我的投入

“心流”体验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自我遗忘。也就是忘我地投入到自己所喜爱的事情当中时,可以忘记时间,忘记自我,专心致志只做一件事。这是所有具有创造力的人感到快乐的重要原因。

三、如何培养创造力?

1.获得创造性能量 

培养好奇心。每天做一件不同于往常惯例的事情,并且记录下来,从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创造心流体验。根据产生心流的条件来实施,每天设定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设定需要与自己的能力相当,选择适合自己工作的时间和环境防止分心,以便进入忘我的工作状态。

2.运用创造性能量

将日常生活中不愉快的感觉转化成具体的、可解决的问题。逐渐学会洞察问题的本质,尝试多角度的解决方案才能让创造性融入生活当中。

文化传承的基因并无生理基础,创造力的产生有赖于旧有的文化,其发生依赖于领域,举目纵观所有名人大家无一不是在旧有基础文化上积累而成,对所在领域知识完整系统的掌握是创造力产生的根本。世间路何曾有捷径,有的只是那些不曾看见的坚持和汗水。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造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