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看似日常的问题,其实背后都有很多原理,这些原理都是当前科学的理解,去了解这些原理,才能真正走向真实的世界。
生活在农村,曾经有一老人问我,美国人是不是生活在我们的下面,跟我们脚对脚的行走啊。我说,不能这么理解,地球是球形,美国差不多在我们的背面,美国跟我们时差有12小时,他们白天,我们黑夜,我们白天,他们黑夜。那为什么他们不会掉下去?因为有万有引力啊、、、他尝试着去了解这些,可能理解起来有点痛苦,但我分明看到他的眼里泛着光芒。
我们可以不去了解这些,人是容易局限在一定的范围里开心,但就如这本书的序言里所说,“了解”比“开心”高级得多。
这本书阐述了很多生活背后的原理,特科学,最喜欢作者用了一个词来描述这些东西,那就是“洞见”。每了解一个原理,都是一个洞见时刻。
理性的作用是给感情提供信息和辅助的。我们所有的决策是从感情开始的,以感情结束,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工具,感情才是真正的决策者。自控的关键不是调动理性,而是调动感情。以前我觉得要用意志力对抗自控(基于理性),现在觉得要用正念化解自控(基于感情)。理性是对抗不了感情的。终于明白,我爸以前非常理性地戒了一段很时间的烟,为什么在一次沮丧的时候抽了一支,就钩起了对吸烟的所有感情,接下来的抽烟就一发不可收拾。
身体疾病不是对压力的反应,而是对“你对压力的反应”的反应。从研究斑马为什么不会得胃溃疡,而人却会得胃溃疡?这个问题开始,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人会有很多担心,而导致压力,压力导致失控,然后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从而导致免疫系统不能完全发挥作用,胃溃疡等各种传染病就是这么来的。这些病都是心病。其实每个人都有压力,关键取决于你对压力的反应。
不快乐是口感清洁剂。快乐是短暂的,因为阈值,所以我们调控快乐的策略就是,浅的东西要追求间隔,深的东西要自带多样性。
一个东西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它克服了多少不确定性。克服噪声的正确办法是增加信息的冗余度。信息的本质是克服了多少不确定性,也就是不可预测,而冗余度的本质恰恰是提高可预测性。信息是一个意外,从这些维度出发,有两种事情特别值得去做,第一是出乎别人意料的事,第二是给自己增加选项的事(选择权)。
真正有效的方法对每个人都有效,不管你喜不喜欢。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间隔学习(记忆曲线)、用不同的方式重复着学习一个知识内容(多样性)、经常参加测验(反馈)、新旧知识建立联结。学习好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各有各的学习方法。喜欢真的不等于有效,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达芬奇诅咒。像达芬奇那样喜欢学习,爱好广泛,各种事情都有了解,在各个学科都有涉猎,却没有像达芬奇那有取得重大的成就。因为时代不同,分工越细化,专注才显得更重要。
正能量想象有负作用。正能量想象之所以有负作用,就在于它想象的是做事的结果,而不是想像做事的过程。想象做事的过程,相当模拟训练,想象做事的结果,那是精神鸦片。
系统>概率>运气。运气是情感的说法,概率是数学的说法,系统才是赢家的说法。
运气好的人是常常能跳出自己的主观视角,随意留意到周围事物的价值。做到无我很重要。
正常化偏误。就是灾难发生,却意识不到它的来临,或者把它强行正常化。也就是局面不正常,你还在假装正常。这样就会失去在任何不利情况下保持全身而退的能力。一个解决方法,做到“无我”。以上帝视角观察自己,或者以第三者视角观察自己。
复利,真实世界上没有长期的指数级的增长。真实世界一般呈S型曲线。爱因斯坦根本没有说过什么“复利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的话。
一群人做一件事取得的平均值,和一个人经历这件事很多次取得的平均值是不一样的。系统是没有遍历性,突然明白,个人收益的最大可能性是打不过市场的平均增幅。明白了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一直在波动上升,却还是有那么多股票投资在亏钱。
回归平均。科学的世界里只有相关,没有因果。我们脑袋里有太多的因果惯性思维了。
丑小鸭定理。任意两个东西相似程度都是一样的。分类就是偏见,先想到一个价值,分类才是有值得的,没有价值,随便分类,就很有可能限制自己的认知,无形伤害他人。
迷信,就是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寻找道理,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找到意义,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在没有因果的地方强加因果。当人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迷信思维,因为那是大脑的一种生理反应,强行发现规律和意义,会让大脑分泌多巴胺。
人是非常容易陷入目的论的思维。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的发生,是因为机械化的运转或者由于偶然因素的左右,它没有意义,也没有目的,既不是为了成全你,也不是为了跟你作对。
所罗门悖论。就是决策理论水平和决策操作水平是两码事。有些人知道很多道理,很多知识,给别人建议一套一套的,很有效果,但当自己处于困境的时候需要决策的时候,就一塌糊涂。解决方案就是主动切换视角。
认知失调。就是当你发现你的行为和心目中的自我形象不相符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幻觉来解释你自己的行为。突然明白,我有时候自己明明没有说那么一句话,别人偏偏说我说了,然后两人争论的面红耳赤。其实中至少有一个人陷入认知失调,记忆是会扭曲,这就是幻觉。
确认偏误。先有观点,再用新的事实去支持自己的观点。非常不负责任的思维方式,就像能够证伪的东西才是科学,不能证伪的东西很有可能是伪科学。
最需要的人没有,最有的人不需要。有点像达克效应的意味。最需要学习的笨蛋却不学习,最聪明的人却仍然在学习。也就是说人容易局限于自己的一个圈子,无法跳出来。解决方案就是任意震动,多尝试超越人设的事情。
哥德不完备性定理。只要自然数的公理系统有有限条公理,那就一定存在一些命题,你既不能用这些公理证明它是对,也不能判断它是错的。总有一些语言是这个系统本身无法判断对错的。
我挑选性地总结书中的大部分“洞见”。虽然有些洞见,你可能不会那么感触深刻,但却是我最想记录的一部分。还是那句话,总结性的文字是永远不会让你感触深刻,深入细节才会。
如果我的这篇文章总结能够刺激到你亲自去阅读这本书的话,这可能就是这篇文章对你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