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西游记》混世四猴之一。其特点是:“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这或许是最纯粹的一只猴子。其显著特征是“六耳”,“六耳”者,“法”所不传也。通俗地说就是紧要机密之言或事只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要预防被“六耳”偷听到,于是乎为谨慎起见就有了“隔墙有耳”的说法。

      只是猕猴而“六耳”,它偏偏就“善聆音,能察理”,这就很麻烦。如果不存害人之心被“六耳”听去倒也无妨,只怕包藏祸心被人窃听到就会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了。“六耳猕猴”即是混世四猴之一,恐怕也不屑于聆察人间琐屑之音。它“知前后”就不会瞻前顾后,既是“万物皆明”也就难说神志不清。

      最要紧的是“知前后,万物皆明”。所以尽管“明灵石猴”大闹天宫,一路西去,降妖除魔,最后却被“六耳”整得神经错乱,以致上天入地求证清白真伪。最终的结果是一棍子被“泼猴”打死,实在是可惜得紧!“六耳”一死,所谓的“知前后”就剩下了“知后”,“万物皆明”也就黯然了“五千之数”。

      所谓“六耳”者,犹如人之“本心”,或可称之谓“梦想”。亦可譬喻为庄周梦中之蝶。或言“六耳”为“灵明”二心,亦确。只是这颗心还是嫩点,犹如小学生被老师问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有人答曰要做一名科学家,有人说要做一名美丽灵魂的工程师,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最终在前行的路上“科学家”卧毙街头,“灵魂的工程师”也不知所踪。只是不知哪一天“科学家”的幽灵复活,寻上门来要重续前缘,共温旧梦。这就很尴尬,要么善言劝慰其莫来纠缠,令自己难堪;要么如“泼猴”一般,一棍子打死,以除后患。由此也能看到“灵明心”的决绝和狠辣。所谓“灵明心”者,亦为“真我”。“真我”处决“本我”有时就是“空明”得无情,甚至自以为得意。实则是一种不自知的,莫大的悲哀。

      这样说来“六耳猕猴”倒像是一名“殉道者”。虽“知前后,万物皆明”犹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何也?怕还是有一些侥幸心理。只是今日之石猴已非昔日之石猴。即达山巅,佛光加身,谁还去复什么“虎皮裙围腰”的旧梦?不打死待何?

      非是“悟空”者,即便芸芸众众,莫不如是。但愿“灵明”之后,仍能“善聆音”,兼听则明;“能察理”,心地清明;至于“前后”么?不知也罢,徒增悲伤而已;万物虽不能“皆明”,但若能回首望一望“六耳”的旧冢也是好的。

      据说为了纪念那绝了种的六耳猕猴,有一种野桃子被命名为“猕猴桃”。据传多吃这种桃子能够延年益寿,只是不知是真是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耳猕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