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误解了自己》之人本思想的发展脉络4-7小节

晓庆问:最近有一个问题一直在纠缠着我,感觉佛教有点束缚人,就是佛教里面强调的因果,但比如有人借钱不还,明明是赖账,却说那是你欠他,你前世欠他,还有明明对方是不讲理式的无理取闹,结果还让自己拿出高的姿态原谅他,甚至原谅之后对方更是变本加厉,还要让修忍辱心,所以感觉佛让自己卑微到尘埃里认命有时感觉心不甘。

文淦:是的呢,有点随遇而安,不争不抢,个人觉得还是要有棱角,保证自己的权利

晴天呀:我的认识是这样的:缘起的思维也就是因果关系,是我们看待万事万物的思维,也就是分析方法。

佛法的底层思维有一点是自利利他,你要先学会爱自己才会爱他人。

拿借钱不还这件事来说:

我们的底层思维是自利利他,学会爱自己,不要在借钱不还这件事的漩涡里反复折磨自己,让自己身心烦躁不安。我们要有选择的能力。

如何选择,就要分析:用缘起的思维来分析借钱不还,你借钱给她(他),是因为亲情友情还是其他?当信用破产,借钱不还是果。这时候你清楚了这件事的因果,你要有选择的能力。你有选择通过法律起诉他的能力,也有选择不处理以后直接纳入黑名单的能力。但是最重要的选择是你不能让这件事烦恼你困惑你,这样我们反而会因小失大。

我之前也是怕随遇而安的思想影响我上进的心,但是学习后,发现不管是无明还是缘起的思维,都是通过分析思考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之后你才有处理事情的能力。


杨:整个西方的文明中,神本和人本基本是并存的,即使到现代也是如此, 人本是解决世俗生活,神本是解决形而上的终极追求,是说生活靠理性和科学解决,终极问题问题靠信仰解决.佛教是两者统一的,把世俗问题和终极问题打通,


晴天呀:今天的阅读比较多特殊的词汇,要理解也需要一定的学习。我自己也是似懂非懂,就用一句话总结今天的晨读: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杨:世人皆具如来之相,个个心中有仲尼


文淦:人类共同的追求就是探讨宇宙和生命本质,在探寻过程中找到终极归宿,实现人生意义。

哲学家是通过理性思考,宗教师是通过修行体证对世界做出解释。

佛世时,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对宇宙提出了不同认识佛经归纳为六十二见,包括世界有没有边际、生命有没有开始等。这些认识来自宗教体验,他们通过禅修看到什么,就觉得是什么,事实上,一切所见都是个人经验呈现的影像,关键取决于认识本身。如果认识能力不足,由此形成的认识,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一种认识能不能使我们看清真相,成就解脱一这样的审视很重要。必须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伪的,什么是究竟的,什么是不究竟的,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没价值的,如果没有分辨的智慧,很可能被误导。


美少女战士: 在西方,虽然张扬人本主义,但始终无法完全取代神本,所以,人本思想与神本共存,神本主要解决宗教层面的问题。而佛教的人本思想,既能通过缘起因果引导我们建立健康的人生、和乐的生活,同时也能解决信仰诉求,所以完全取代了人本思想。

      佛教认为,每个生命本来具足佛性,可以成就生命的独立、解脱、自我拯救,无需依赖另一种外在力量。西方哲学则认为人有灵魂,来自宇宙的最高精神本质。但归根结底,人类共同的追求,就是探讨宇宙和生命本质,在探寻过程中找到终极归宿,实现人生意义。不同在于,哲学家是通过理性思考,宗教师则是通过修行体证对世界做出解释。

      在西方,人本、神本思想并存,一方面,西方人本思想无法解决宗教诉求;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神本思想也无法解释很多现象,无法阻挡人类的理性探索和欲望膨胀。但佛教很独特,可以把世俗问题和终极问题打通。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误解了自己》之人本思想的发展脉络4-7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