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第83天

16.1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上心的地方:看的时候要明察;听的时候要灵敏;容色要注意温和;举止要注意恭敬;讲话的时候要注意忠诚;办事要注意敬慎;遇到疑问要留意询问;忿怒发火时要当心后患,见到利益要想着道义。”

知识点:

          有五个方面的事情你要注意。言行举止要注意恭敬,说话要让人听得进去,有说服力。看事情要眼光独具,看得清楚,看到本质。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有敏锐的理解力。思考问题要有智慧,能够全面深入周密。


16.11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同赶不上趟似地急切追求,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用手试沸水一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避世隐居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义而行来贯彻自己的政治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齐景公纵然有马四千匹,到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值得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直到今天还在称颂他们。(疑有脱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与众不同的讲述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庭中,我恭敬地快步从庭里走过,他忽然问我:‘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无法讲话。’我回去就学《诗》。

      又有一天,他独自站在庭中,我恭敬地快步从庭里走过,他忽然又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无法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退下去后很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个收获,听到了《诗》的道理,听到了礼的道理,又听到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知识点: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两句话,就是孔子对儿子的叮嘱和教导。可见,他对待学生和对待儿子一视同仁,都是强调对于大小六艺的学习,对于诗和礼的重视。


16.14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本国人称她为君夫人;对外国人则称她为寡小君,而外国人也称她为君夫人。


      -----看见过现代人穿所谓的“汉服”吧?你是怎么看待这种潮流的呢?

        现代人把着“汉服”作为一种仪式,寄托了多种寓意。比如为孩子举办成人礼时,身穿汉服,让孩子体验传统文化和礼仪;婚礼上,新人们着汉服,感受中国传统习俗的魅力。

        对于通过这些比较庄重仪式来体验和传承文化的行为,我认为应该予以鼓励,这是人们延续中华文明的一种方式。

          但是,也不乏一些人利用汉服制造噱头、博眼球,文化不过是他们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我认为这种行为缺乏对文化的尊重,不值得提倡。

        随着时代变迁,古老的汉服很难再作为日常着装,但它代表了古老灿烂的文明史,应该作为永远的文化印记好好保存和传承。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论语”-第8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