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语言真的是博大精深,一个词可以延伸出好几个含义。比如下面这段场景对话:
小明给小强送礼,小强说:“你这是什么意思?”小强回答说:“没什么意思,这只是小小意思。”
两句对话出现了三个“意思”,会把刚来中国学中文的外国人弄得晕头转向。
同样中文也有很多俗语,多知道一些俗语不仅在说话或者写文章都可以起到润色的作用,让文章和说话内容大放异彩。
只是没想到下面10个俗语竟是被误传的,估计一般人也不知道,因为没有研究那么深,只是看大家那么说也就跟着那么说了,符合俗语的本意也就可以了,但是深究起来似乎也挺有意思的。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中的“乞”和“叟‘’转音变了“鸡”和“狗”。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因是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随着人们的流传,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是指古代的楚国。“荆山玉”是指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4.不到黄河心不死:原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要变成了黄河,这个转变不知道让人如何解释了。
5.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如果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还好理解。因为四川方言管“鞋子”发“孩子”的音。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那也太无情和恐怖了。
6.狗屁不通:这个成语原本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到了炎热的夏天,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身体这个“不通”的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情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比喻,也就将就将就吧!
7.王八蛋:这个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本字面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指的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又是八个层面:
第一层面:“义”与“忠”
“义”---人间正道的向导,是道德的灵魂,是道德和精神境界的导向。
“忠”---尽己报国的责任,是道德核心,是道德自觉意识和价值目标。
第二层面:“悌”与“信”
“悌”---兄弟姐妹的友爱,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
“信”---立身兴业的基点,是道德品质,是道德人格要求和经济价值。
第三层面:“礼”与“廉”
“礼”---人际文明的规范,是道德品质,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文明价值。
“廉”---清白正气的根基,是道德良心,是道德外在表现和政治价值。
第四层面“孝”与“耻”
“孝”---生生不息的爱心,是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基础和价值动源。
“耻”---人之为人的底线,是道德心理,是道德心理基础和价值选择。
此八端指的是做人的根本。忘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后来被讹传为王八蛋。
8.无毒不丈夫:原本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大丈夫---自然是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称之为男人。这个讹传和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
9.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原本是“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由于我们对“上”、“下”的具体含义认识不全。常将它们误解,其实这两个字还有尊卑的意思,愿意应为---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法,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在文明社会之外。
10.无奸不商:原本是“无尖不商”,是说古代开粮行、卖谷米都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尽量让利,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与无奸不商的含义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