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敏感孩子

第一次知道“敏感孩子”这个词是来自于一本《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的书,作者伊莱恩·阿伦(ElaineN.Aron)美国太平洋研究生院临床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大学教授、心理医生和作家亲密关系研究和高度敏感者研究领域的领先者,最重要的是阿伦博士是一位高度敏感者同时也是一个敏感孩子的母亲。她希望把这本书献给所有敏感的孩子,记忆给与他们温柔,抚养他们成长,让他们能克服世间重重困难的父母。

虽然说这是一本育儿书,但是它却适合大部分人阅读,因为除了了解敏感孩子,还可以了解到你身边的敏感的成人。作为一个三岁男孩的妈妈,看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我所遇见的问题。我做过书中关于敏感孩子和敏感父母的测试,确定我和我的的孩子都是那敏感的人群之一,不算是高度敏感,至少符合敏感人群的特质。书中所讲的的敏感孩子特征,容易受惊吓,指正比惩罚更有用,会注意细节,有敏锐的直觉,不能太兴奋,不然晚上睡不着,会注意他人情绪,喜欢安静,对疼痛敏感,确认安全才行动,在熟悉环境表现更好,每一点都让我有一种对号入座的感觉,感觉找到了属于我的育儿的圣经。

原来这就是敏感,而敏感是一种天性,人群中15%-20%的儿童具有这样的个性,男女比例相同。敏感一词从来没有想过用来形容我的孩子,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形容他胆子小,不主动,内向,害羞,从未想过敏感才是对他更准确的定义。敏感孩子和同龄的孩子一样的成长,只是在某些环境和情景里,表现出不够勇敢,退缩,害怕,冷淡,在情绪容易受伤,更爱哭,更敏感,更容易焦虑,更关注各种细节变化。敏感孩子总是在遇到开心的事,抑制不住的开心;他们经常看起来深思熟虑,深沉稳重,经常用一些小大人的话语和你沟通,似乎有着超乎本身年龄的心思。略显羞怯的时候,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在仔细观察,在不断地输入信息,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准备,确认有把握了才做真正的输出行为。 再大一些后,这些孩子会显得更友好和善解人意,更富有同情心,与此同时,若被不公平或者不负责任地对待,或面临残酷事实时他们会更沮丧。高敏感孩子,大多具有浓烈的艺术气质,培养得当,他们会表现得优雅而有礼貌,同时他们非常善良,很少会与别人发生冲突,具有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的孩子,性格上,很多对他的评价都是,内向,胆小,粘人,害羞,怕生,爱哭鼻子,冷脾气,温吞,磨叽,磨蹭加上分离焦虑。在这之前我总是想要去改变他,想要他更外向,果断,勇敢,独立,当然到目前为止是失败的。直到看到了《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这本书我所有困惑的问题终于都有了答案,甚至对自己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同时随着时间改变和他的成长,相对于同龄小朋友,他的敏感特征也更加明显了。我一直以为是我做的还不够好,读完《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这本书我已经释然,重新认识了我的孩子,他就是他自己,他不需要做任何改变,只是需要父母的慢慢引导,给他足够的时间做自己,给他正确的指引发挥他的优势,谁又能说敏感不会发展成为最大的优点呢?现在的我再也不会用内向,胆小这些词来形容我的孩子,我更乐意说他慢热,看似沉默的外表,其实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只是需要时间来和他熟悉,让他以他的方式和这个世界相处。

关于睡觉。从出生那一刻因为他的敏感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在医院的病房里,第一天晚上刚出生,隔壁床隔壁房间的小宝宝都哭天喊地的宣告自己的新生,然而我家那位,只有在产房刚生下那一刻哭过,之后的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任何哭声,吓得我们以为他不正常,奶奶和外婆每隔一两小时就看看他,一直没动静,后面忍不住抱到值班医生那里问医生我们家宝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人家都一直哭,他却一点反应都没有。最终的结果就是,没问题,他只是在睡觉而已。

关于胆量。在学走路上,他小心翼翼,谨小慎微,两岁时,小区里面比他小一个月的小男孩看到台阶就是奔跑直接上下,毫不犹豫,我家那位下一个十几公分的小墩子至少需要考虑10分钟,关键是人家还没考虑好要不要走,最终的解决方式要么是你牵着下来,要么是他自己双手爬下来,不然他可以一直站在那里安静的等待。真正能够独自走下一个台阶那是两岁半之后才具有的胆量,当然三岁之前他从小区门口的台阶下来都是扶着扶手的,如今我已经习惯了他的小心谨慎。和他一起玩耍的小朋友,都和他只差个半个月一个月的,他们在学习从高处跳下来的时候,我的孩子还在扶着栏杆下台阶,我一度觉得是不是我们对他的训练他少了,导致他运动能力跟不上。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滑板车的时候,他也是最小心的那个,看到别人滑板冲过来了,马上停下来做个防御的动作,生怕人家碰撞他,有时候还会说一句,你不要碰到我咯!经常会被外面的巨大响声吓到要躲起来,看动画片,有危险害怕的情景也会躲到门口,站到很远去看。

关于情绪。2岁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怎么哭闹,特别是晚上睡觉有时候真的像天使宝宝,到了2岁半之后真正开始了他的学哭人生。一岁半的冬天我把他放在老家外婆带着,刚开始放在外婆那里,处于陌生和不熟悉的环境,他不哭不闹,乖巧到让人心疼,每天晚上都很乖,外婆说他自己会独自转过身去睡觉,只有跟他视频的时候看到我就会哭闹。爱察言观色,你的衣服有一点细微变化他都可以察觉的到,空气中有特殊气味他也可以发现,只要有喜欢的玩具可以独自玩好久,现在也偶尔可以独自看会书。

关于交际。经常出现的状况就是,家里客人来了,不主动打招呼,再怎么赶鸭子上架,最终得到的都是沉默的退缩。就连连续带他半年一年的奶奶和外婆,只要他隔一个月半个月的不见,他就会表现出刚开始的陌生,视频电话中都是躲闪不搭理,然而一旦奶奶和外婆出现在他面前不出半天他就会主动和你沟通了。其他一年难得见一次的亲戚让他在初次见面时打招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直到现在他喊他主动姑姑和姑父的次数不超过5次,身边人对他的定义就是:你怎么这么没礼貌,要学会打招呼呀。其实我想说他并不是没礼貌,只是需要时间去熟悉。对陌生人陌生环境的距离感,不会自来熟,然而在家却像一个小话痨,没有陌生人在的时候表现得会特别好。

关于生活。一直以来最让我郁闷的就是出门在外上厕所问题,3岁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在外面的厕所大小便,宁愿憋着也不拉,只听过有人会认生,认床,第一次发现有人会认马桶的。最近才了解原因,是因为有一次爸爸带他去男厕所小便池的自动冲水把他吓到了,至今还有阴影,每次出门上厕所之前都得问一句,它会不会自己冲水??

作为一个男孩和现在社会对男孩的性格要求,要求他们大方,勇敢,大胆,敢冒险,勇往直前,不柔弱,而他总是表现得犹豫和退缩越发显得不符合男孩该有的标准。面对身边的人不停的说,这孩子怎么这么害羞,胆小。当妈的焦虑可想而知,有时候怕他不够与众不同,有时候又怕他过于特殊,缺少主流社会认同的特质,总是有想要改变他又怕改变了他的矛盾心理,我想首先还是得应该先接纳他,看到他就是他自己,至于他是否能够成为我期望的那个孩子,在于如何把接纳他的性格,如何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其实不需要给他贴上特殊标签,他只是比一般同龄儿童更敏感一些而已,敏感是一种特质,他不是一种症状,性格更无关好坏。

因为这本书我更理解了我的孩子也更理解了我自己。 如他所示的去爱他,是我最想做的事,何必改变,这就是他,这也是我。育儿的道路就是不断了解孩子,改变自己的过程,然后一起慢慢的一步一步往前走。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慢一些成长又有何妨,虽然在《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一书中的一些方法和实践在中国式家庭无法完全做到,但是其中的思想和认识角度,值得父母借鉴。

我很喜欢书上的这些句子:

“高敏感族群的孩子,是落入凡间的精灵,他们一定是走迷了路,才来到地球这个世界,被我们这些幸运的父母拥入怀抱,适应地球生活,适应人类规则,与人类互动交往,是高敏感族群一生的功课”

“你可以不喜欢他的反应, 但是你必须尊重他的感觉。”

“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这是他的真实的面貌。不是假装,不是他在操纵你, 更不是你把他宠坏了。”

“ 接受孩子的关键在于正视敏感特质的优点。更重要的是承认这种个性让你觉得奇怪、沮丧和失望的部分, 以及因为孩子的个性而错失的经验。 有得必有失,你必须学会接受失去的部分,没有人能够拥有一切。””只有当你接受现状, 经过了这些失落的过程, 你才能正在开始解决问题 ,才能发挥创意协助孩子。”

“如果你想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那你首先要愿意拥有他。”

“性格特征无关好坏。”

最后,上天赐予他们独一无二的特质,他们却因为高度敏感而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作为父母如他所是的去爱他,敏感只是特质,不是症状。要相信一定是因为你内心渴求一个独特的孩子,上天才会赐予你这样神奇的礼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见敏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