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很多事开始了就成功了一半

导读:

1、万事开头难

2、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3、道理易懂,行动才是真懂

01

万事开头难

    很多人的口头禅是:“从明天开始,我怎么怎么样”,典型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代表,这种人是做不成事的。

“万事开头难”, 本质上是害怕变化,或者说是对不确定性恐惧和担忧。现在技术更新越来越快,早已经过了掌握一门手艺可以吃一辈子的时代。现在大学生学的知识,过个四五年就有50%过时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我们就可能被机器替代,被其他人替代了。

社会的不确定性确实在增高。变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过于确定的状态反而显得不正常,想想智能手机才发明10多年,已经改变了我们多少人的生活,现在简直离开手机,都不知道怎么生活了。10年前,打工人大部分都到沿海地区去打工,现在很多都在本地打工了,因为沿海地区因为招不到人,很多生产线已经智能化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搬迁到人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了,现在很多老人都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否则寸步难行啊,这两年疫情期间,没有健康码,哪儿都去不了,连进超市买个菜都需要健康码,不跟随时代,只能待在家里了。我们能做的,是努力地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万事开头难,只要肯登攀。人们对未知的领域,往往有恐惧的心理。很多事情之所以不敢开始,就是因为担心一旦真正开始,很多事情是没有回头路的,比如吸毒,有些人不信戒不了毒,一旦沾上,能戒掉的少之又少。又比如创业,一旦开始,如果失败,再回去上班,就不太容易。其实这毕竟是少数情况,人生本来就是没有剧本的演出,谁也没有前后眼,能知道干什么一定能成功。只要我们有放平心态,敢于去做,就一定有出路。

爱迪生在寻找电灯丝材料的时候,爱迪生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用炭条、白金丝,还有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都以失败而告终。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经过13个月的艰苦奋斗,爱迪生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发现可以用棉线做灯丝,足足亮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

考虑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犹豫一万次,不如去实践一次。

02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很多人不愿开始,除了畏难情绪以外,还有选择困难症。大家听说过布里丹毛驴效应吗?讲得是:布里丹是一名大学教授,他养了一头小毛驴,布里丹每天要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有一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尊敬,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可为难坏了,因为这两堆草料数量、质量都差不多,而且和它的距离完全相等。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也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看看,始终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布里丹毛驴效应虽然是个故事,但是却是现实中很多人生活的真实反映。有时候人总是想得太多,而没有行动,到最后反而被自己所累。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经说过“创业者最忌讳的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很多人想法很多,觉得这也很好,那也很好,但是仔细一想,又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导致自己迟迟不能做选择,眼睁睁看着机会从身边溜走了。面对职场的岔路口,有的人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乃至患得患失,错失大好机会。

有位先生的妻子和小孩不慎被洪水卷走,该男子勇敢地跳入洪水中救起了妻子,孩子却不幸被淹死了。很多人对应该先救妻子还是先救孩子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真的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后来记者采访这位先生,当时是怎么考虑的?该男子告诉记者:“我当时什么也没有想,当洪水袭来时,妻子离我最近,于是我便先抓起妻子往岸上游,等返回来时,我的孩子已被洪水冲走了。”幸好,这位先生当机立断做出了决定,否则,在洪水中还举棋不定的话,恐怕孩子与妻子一个也救不了。

很多事情没那么复杂,也没那么困难,大部分时候是自寻烦恼。在动物界,捕捉猎物的时候,捕猎者都是紧盯猎物,直到捕获为止。比如猎豹追羚羊时,猎豹的眼睛死死地盯住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直向它追去。羚羊跑得飞快,非洲豹更快。在追与逃的过程中,猎豹超过了一头又一头站在旁边观望的羚羊,但它没有掉头改追这些离它近的猎物,只是一个劲地朝着那头未成年的羚羊疯狂地追去。猎豹为什么放弃离他近的猎物,紧追选定的猎物,因为它知道一旦开始,这样成功率更大,这是自然规律选择的结果,以前猎豹也追过附近的猎物,结果是成功的机会很小,因为这些羚羊体力还很好,如果你换目标,反而是自己累了去追体力更好的羚羊。

作为老师,为了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一般在第一堂课充分准备,尽量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来征服每一位学生,使他们信服你,敬佩你,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下面的教学铺平了道路,好的开始,往往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03

道理易懂,行动才是真懂

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真正地去落实,去执行,却经常出现“眼高手低”、“知易行难”的现象。

我们常见很多领导干部在大会上讲得头头是道,讲应该如何保持清正廉洁,如何严格执法,但是背后却私下受贿,任人唯亲,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

比如孝敬父母是大家都知道应该做的,但是现实中,真正做到孝顺父母的并不是太多,很多人认为买保健品、买衣服、给老人钱就是孝顺了,其实真正的孝顺是陪伴,老年人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尤其是家里只剩一位老人的家庭,老人更是孤独。他们对吃穿要求很低,只是希望能看看孙子、外甥女等,想想天伦之乐,孩子们少给老人脸色就很知足了。论语中也讲到“孝”的时候,提到“色难”,就是要对老人和颜悦色,不要给老人脸色看。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讲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他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思想,既有王阳明基于事上磨炼的体悟,也是他思考社会现状、应对时代困境的成果。王阳明在教弟子的过程中,让弟子们在事上练,不要死读书。王阳明有个弟子是做官的,他有心学习知行合一的学问,但是他平时公务繁忙,担心学不好,于是问王阳明应该如何取舍。王阳明笑着对他说,我什么时候说过要你抛下公务来听我讲学呢?我的学问是行的学问,需要在事上磨炼才行。

我们常受限于“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但是在谋和思的过程中,我们做事的勇气却一点点被消磨掉,时间一长,人们就变成拖延症了。大部分事即使你想得再清楚,再完美,也会遇到突发情况,遇到自己想不到的情况,因为外界是一直变化的,你不去践行,根本不可能知道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真正行动时才发现,有很多问题是在行动中才呈现出来的。只有真正去做了,你才能知道问题所在,才能真正了解这个事情,才能解决问题。

马云在创建淘宝的时候,也不会想到发展到现在的样子,也是在企业发展中,不断遇到问题,处理问题,才成就了能支撑数万并发的在线交易体系。才有了后来的支付宝和阿里云,他也不是想清楚阿里应该怎么做才开始创业的,而是一步步践行,修正,在践行,再修正,不断完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

腾讯在创时期,也是困难重重,甚至马化腾都想把QQ卖掉,只是没人出合适的价格,才没有卖出。也是经历了不断得调整,最终把QQ发展成数亿用户的选择,后来又开发了国民沟通工具微信。

所以不要执迷于大道理,要“实践出真知”,要“行中学”和“学中行”,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事开头难,很多事开始了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