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你好

今年以来没有复过盘,看吴军老师的《格局》里有写到休息和工作的辩证法,刚好自己国庆期间休了年假准备好好休息一下,重新审视自己,于是想到对自己大半年来的情况进行一个复盘。

01 读书方面

这大半年读了21本书,其中小说占了9本,比较喜欢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其实大部分都是之前看过,再看一遍罢了,技能类的书籍6本,都是Excel数据分析类,还会跟着另一半看一些职场、鸡汤类的文章,偶尔给自己打打鸡血,另学了4套视频课程,统计学、Excel相关。

读书方面的感悟就是,自己喜欢的类型的书看起来是真的快,球状闪电我两天就看完了,但像《见识》、《刻意学习》这样的书我大概要读一个月,还是那种逼迫着自己读下去,技能方面的书看起来也很快,毕竟知识都大同小异,有些内容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我想要寻找的是那些我还不知道的技巧。

最近在读《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讲的是物理学的发展史,有人评价这本书是中国版的《时间简史》,好吧,我也没看过时间简史,只是觉得这本书写的非常好,用大白话生动地讲述了物理学上的重要实验、公式,让每个人都能理解到位,只恨自己上学时没能用心去领会,不然也不会物理学的那么差了。同时《女士品茶》这本书看了个开头,这本书是白话统计学的,把它们俩一起说,是因为它们都是这种类型的书籍,讲述一个学科的发展历史,却有不失幽默风趣,不会让人看不下去,作者对某些概念的讲解深入细致,反而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02 写作方面

这大半年来业余生活有两件大事吧,第一是【可乐的数据分析之路】这个个人IP居然受到了这么多网友的关注,我从19年年初正式开始运营微信公众号、知乎,刚开始的4、5个月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写的文章只有寥寥几个阅读量,有过怀疑、有过坚持不下去,这时候我都是告诉自己,没关系,就权当是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但还好没有放弃,6、7月关注人数渐渐增多,也有人问接广告和出书的事宜,感觉业余生活才慢慢走上了道路,以前都是在杂草中自己找路。

写作的这期间感受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含义,时间积累是一个指数递增的关系,没有前期漫长低谷时期的积累,是无法瞬间呈指数爆发的,就像我国GDP增速一样。80%的人死在了量变的路上,没能看到质变的曙光,所以说,如果你知道一个东西长期做下去就能看到成效,那只要去做就好了,坚持还是有用的,只是可能现在还没用出来。

因为要持续输出文章的关系,也逼的我不得不持续地输入,以前随心所欲看剧的时光已经不复存在,发一篇文章其实还挺费劲,至少对我个人来讲是如此,所以很膜拜那些每天都能发文的大佬,如果不是全职,那就是精力始终在线,输入始终跟得上输出,那也是很厉害的事情。

因为这个个人IP,我整个人的状态和去年相比完全不一样了,去年的我在工作、睡觉、追剧中度过循环无聊又空白的时光,倒不是说追剧不好,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娱乐生活方式,但如果我将80%的业余时间都用来追剧,我会感觉自己是虚无的,是被工作这只股票给套牢了的,我不是很喜欢这种方式,而且去年整个人很堕落,很疲惫,对什么都很不屑一顾,总想言语抨击两句,充满了戾气,明明只毕业1年,却呈现出一种临近退休的状态,另一半是个十分自律且上进的人,我的这种状态明显跟不上他的节奏,也一度怀疑两个人的价值观是否一致?今年开始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改变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希望,开始写作就是我的希望吧,让我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并不断地提升和改变,在另一半的带动下开始看书,看剧也越来越少了,并且看的越少就越感觉剧吧,也就没什么可看的了,其实就是要做剧的主人,想看的时候看你一下,不想看的时候甩到一边,而不是做剧的奴隶,啊,我好想看,求求你更新吧,让我再看一集,我错过了什么???拓展开来,不仅是剧,任何事情掌握主动权就等于掌握了全部。现在的模式是工作——看书——写作——弹琴。

03 兴趣方面

我一直觉得,如果有一天我实现了财富自由、时间自由,那么我就去当一个乐者(音乐爱好者),把所有的乐器都学一遍,然后去演出。

机缘巧合地认识了一个很厉害的古琴老师,8月份开始正式学琴,学古琴的过程中,感觉乐器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相通的,但是呢不同的乐器又有它自己的特色,像吉他拨弦,你说向下拨还是向上拨好像没啥太大的关系吧,至少尤克里里是这样,有的人是大拇指向下拨4根弦,我比较喜欢4根手指对应4根弦(有上有下),这在吉他或尤克里里里向下向上是一个音,一个音色,但在古琴里就不一样,中指向下拨叫勾,向上拨叫剔,这是两个音色,是两种指法,因为力道会不同,想来就很奇怪,很有特色。不能再说古琴了,感觉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乐器吧,再说就没人看了。

学古琴这件事,也是我这大半年来第二件重大的事情,因为以前没有想过自己会找老师学这种乐器,所以兴趣还是要有的,万一以后就成为副业了呢。

04 职场感悟

入职场最大的一个工作效率上的感悟:慢即是快

工作吧,并不是一个单线程的东西,它是多线程的,有的还是突然之间紧急加进来需要处理的,我以前觉得为什么我要做这么多奇奇怪怪、多线程并联的工作,为什么就不能交给我一个工作,做完了再去做下一个的工作,后来我想明白了,这样的工作不是没有,流水线啊,流水线就是这样的吗,不过现在流水线都被机器取代了,难不成要和机器抢饭碗吗。

工作一多,又着急的情况下,就容易出错,犯多几次错以后,我在我的电脑前贴了一个标签:慢即是快。刚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简直就是真理好吗,怎么会有这么浓缩又简洁的道理,慢即是快,不要为了图快,匆匆忙忙搞定一个线程的工作,这样你可能会多花一倍的时间去找到底是哪儿出错了;也不要不舍得多花5分钟的时间去核对,或者在工作开始前多花一点时间去想逻辑,要实现XX,应该先XX,再XX。

写于2019.9.29

你可能感兴趣的:(10月,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