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数据。
(2)分析数据。而分析数据需要设定相关指标来分析数据。
提示:有些数据从不同角度看,可以属于不同的分类。例如,收藏量,从收藏行为来说,可以属于行为数据,而从产品角度来说,也可以为产品提供样本,因此,也可以属于产品数据。
衡量业务的标准就是指标。
理解数据—>发现指标—>分析问题
鱼塘里有3种用户:新增用户,活跃用户和留存用户。
新增用户——指标:日新增用户数
活跃用户——指标:活跃率
留存用户——指标:留存率
一、用户数据:
(1)新增用户:新增用户来自产品推广,通过观察不同推广渠道新增了多少用户,可以知道渠道推广的效果。
(2)活跃率:要算活跃率,需要知道活跃用户数。而这和活跃的定义的有关。所以在活跃率这个指标之前,要先搞清楚活跃是怎么定义的。
(3)留存率:留存和流失概念正相反。通过渠道推广的新用户,经过一段时间流失了,而留下来的用户就是留存用户。
第一天新增的用户中,留存率=(第N天使用过产品的用户数)/(第1天新增总用户数)
总结
二、行为数据指标(PV和UV,转发率,转化率,K因子)
(1)PV和UV
PV:(page view)访问次数。一定时间内某个页面的浏览次数。例如,一个页面被访问次数是10次,那么,PV是10
UV:(unique visitor)访问人数。一定时间内访问某个页面的人数。某一个网页一天中被1个人打开过10次,那么UV是1。虽然这位用户在1天中打开该网页10次,但是这位用户都只能算一个人,所以UV是1,不是10
如上图所示,通过比较PV的大小和UV的大小 ,看到用户更喜欢“思维能力”这个功能。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用户行为来进行产品优化,将“思维能力”这个菜单放入公众号显眼的位置。
(2)转发率
转发率=(转发该产品的用户数) / (所有看到产品的用户数)
例如,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给10万用户,转发这篇文章的用户数是1万,那么转发率=1万(转发这篇文章的用户数) /10万(看到这篇文章的用户数) =10%。
(3)转化率
1、例如,有一家淘宝店铺,有100个人进入店铺,而最后在这100人中只有10个人买了东西,那么转化率就是10%,而这里,只要进入到店铺的人数,就都属于咱们上面讲到的访问人数(UV)。
2、再例如,有的公众号接广告,在文章末尾的广告业务中,有100个人看到了广告,而其中有10个人点击广告中,那么,广告转化率就是10%。
(4)K因子
K因子:一个发起邀请(推荐)的用户可以带来多少新用户,是用来衡量推荐效果的。
K因子=每个用户发出邀请的人数 X 被邀请的人成功变成新用户的转化率
假设平均(每个用户邀请人数不同,平均来算的话)每个用户会邀请20个朋友,而平均的转化率为10%的话,那么K因子=20 X 10%=2
当K>1时,新增用户数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增大。
如果K<1的话,那么新增用户数到某个规模时就会停止通过自传播增长。
(1)总量
成交总额(GMV)包括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和退货订单金额。(所有的都包括在内,这才是成交总额。)
成交数量对于电商产品就是下单的产品数量。对于教育行业,就是下单课程的数量。
访问时长指用户使用App或者网站的总时长。
(2)人均
(3)付费
付费率:例如,某App产品有100万注册用户,其中10万用户有过消费,那么该产品的付费率=付费人数(10万) 1总用户数( 100万) = 10%
复购率:
例如,微信收账管理小程序可以帮助商家统计通过微信转账的用户,图1-19是某商家2019年的统计界面,其中累计顾客数(付费人数)是1099, 回头客数(重复购买用户数)是46,那么复购率=重复购买用户数(46) /付费人数(1099) =4.2%
(4)产品
从产品的角度去看那个产品好,那个产品不好。好的产品进行推广,不好的产品分析原因。
最终总结:
推广付费指标
包括了(展示位广告,搜索广告,信息流广告)
展示位广告(CPM)
按展示次数付费。例如开屏广告这种的,打开一个手机APP,开屏之前的几秒钟广告时间就是CPM
搜索广告(CPC)
按点击次数付费。
信息流广告(CPA或CPC)
按实际效果或者点击次数付费。
一般来说,如果是推广一个新的产品,要选择按App的下载数付费(CPD,信息流广告的一种) 。因为新产品还没有人知道,用下载数来衡量,是比较划算的。等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积累了,再用按点击次数付费(CPC)或者按投放的实际效果付费(CPA)。
如何选择指标
(1)好的数据指标应该是比例。通常要想理解一 一个数字的真实含义,最好把它除以一个总数,换算成一个比例。例如,告诉你公众号打开次日文章用户数(活跃用户数)是1万,让你分析公众号是否有问题。这其实是看不出什么的,如果告诉你总粉丝量是10万,那么可以计算出次日活跃率=1万(活跃用户数) 1 10万(总用户数) =10%。 和行业平均活跃率( 公众号的平均活跃率是5%)比较,会发现这个公众号活跃率很高。
所以在工作里看到指标时,要看这个指标是不是比例,如果不是,换成比例。
(2)北极星指标
根据目前业务的重点选出北极星指标。不同公司的业务指标不同,当然了,同一家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北极星业务指标也不同。例如,音频App喜马拉雅。喜马拉雅的用户最重要的行为是什么?是听音频,所以他们公司内部定的核心指标是用户的收听时长,就是每一个用户进来以后,他能听多久的音频。
指标体系和报表
指标体系:不同维度的多个指标形成体系。指标体系=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作用:(1)监控业务情况(2)通过拆解指标寻找业务问题(3)找到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优化
如何建立指标体系?
(1)一级指标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这是评价部门最核心的指标。
例如,某部门对会员积分方面开销较大,业务部门关心成本,所以定的KPI是合理利用积分抵扣金额这样可以节省成本。所以,这个案例的一级指标定为积分抵扣金额。
一级指标可以是一个指标,也可以是多个指标。例如,某网贷公司的产品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贷款产品,要求高业务量(贷款量)的同时,也要看业务质量,因此,该案例的KPI有2个:放款金额,坏账率。
(2)二级指标(业务运营情况)
怎么找二级指标?要看业务具体的运营情况来拆解。销售部门按地区运营,二级指标就按地区拆解。市场部门按用户运营,二级指标就按用户拆解。
例如,积分抵扣金额案例,按订单维度拆解:积分抵扣金额=订单数*平均每个订单抵扣的金额数。从会员角度拆解:积分抵扣金额=积分抵扣的会员数*平均每名会员抵扣金额数
(3)梳理业务流程,找到三级指标
前面讲过的一级指标是业务流程最终的结果,只看最后一个结果是无法改善业务的。需要一些更细致的指标,而这就是三级指标,可以根据业务流程设定更细致的三级指标。例如,会员可以分为LV1级会员,LV2级会员。。。,而购买的旅游产品也可以分为酒店订单数,机票订单数。就是这样通过业务流程拆解的更细致,这就是三级指标。
如上图所示,指标体系金字塔,包含了一、二、三级指标。
(4)通过报表监控指标,不断更新指标体系
将指标制作成报表,再利用报表监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