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雅智航李军 | 我种了一个小宝贝,却收获了一枚炸弹--致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前几日写了一些关于焦虑和抑郁相关的文字《李军 | 不管你奔几了,能让你内心不抑郁焦虑的只有这个!》,有不少学员和读者反馈阅读后有所启发和受益,也有不少读者向我提出了新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孩子青春期焦虑叛逆,一言不合就冷战,父母该怎么办?


虽然,难以用只言片语告诉大家具体该怎么办,但我还是禁不住想说些什么。

知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一句话:我种了一个小宝贝,却收获了一枚炸弹。这枚炸弹指的就是青春期焦虑叛逆的孩子,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容易会让父母情绪失控、内疚自责。


的确,疫情期间很多的咨询求助问题大都指向亲子主题。因为疫情带来的教学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变化、升学的压力逼近、开学时间不确定等等,焦虑情绪从四处涌来,让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严重的犹如装满弹药的火炮,一点就炸。


在一次华雅智航老学员的“空中相聚”中,一位学员抱怨孩子不理解她,和她对着干,非常懊恼地分享了她与女儿之间的事情,以故事的形式还原如下:


疫情居家隔离期,为了让孩子免受打扰,集中精力应对高考,轩轩妈全天禁止家里开电视,自己和孩子爸也只有在睡觉前可以刷会手机。然而,这一切净网措施,因为网络直播课的开展宣告失效。


网络直播课对于此前严格控制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轩轩(化名)来说,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各个课外班的app、学校直播课用的软件、同学们之间流行的短视频软件、休闲玩的游戏软件……手机桌面上的应用程序短短几天就多了起来,这让轩轩妈紧绷的神经更加紧张了起来。


“能跟得上吗?” “喝水不?”“要不要吃水果”……轩轩在上课的时候,轩轩妈隔一段时间就要走进孩子卧室去关问。同时,她会用余光不露痕迹地快速扫一眼ipad画面,有时候正好看到孩子在切换页面,她就会想孩子是不是在干别的学习无关的事情?


权衡之下,轩轩妈决定全面管控轩轩的ipad,轩轩每次使用手机都要向她申请,两人的冷战就此展开!因为轩轩也是华雅智航《玩出思考力》的小学员,也比较喜欢我,所以轩轩妈向我求助,让轩轩和我进行了一次电话交流。


“李军老师,我已经记不清因为这些芝麻大的事情跟我妈吵了多少次了,我的任何问题在她眼里都能被放大。刷手机只不过是我放松的方式,聊天玩游戏也是我和同学沟通的基本需求,我不能理解我妈为什么那么不信任我!您知道吗?不被信任的感觉真的很不舒服,我已经很努力了,天天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功课,还得应付着我妈,感觉快要窒息了,好累啊……”

透过电话里的声音,我能感受到孩子的隐忍和倔强。

类似事情并非特例,大部分父母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表面上说尊重孩子,但是却在无时无刻的管控着孩子的方方面面,从写作业的先后顺序、课外活动的项目、到交什么样的朋友,生怕出一点差错。看似在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爱,却对什么是最好的爱充满迷茫。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独立、自主、有责任心、能够自我驱动的人。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父母就严阵以待,孩子入学、升学、大学毕业,乃至找工作结婚,每一个环节都有父母精准规划的影子。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过度控制孩子的同时,也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和内在驱动力的形成。这一代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焦虑和叛逆问题都比以前更严重了!


父母越来越不安的催促,孩子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和越来越迷茫的未来,交织在一起让孩子更加焦虑。特别是疫情期间,重大突发事件导致的焦虑跟恐慌感、不被理解的深深孤独感、自制力薄弱导致沉迷网络、学业的压力等,都是可能是导致孩子心理焦虑叛逆的隐患。


这个期间,父母任何不太恰当的介入,都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更深的芥蒂,产生亲子冲突。相比之下,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状况,这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不无关系。


心理学作家冰千里在文章里如此描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渴望独立又希望依赖,渴望表达又极其敏感,渴望友谊又各种嫉妒,渴望爱与性又压抑爱与性,讨厌学习又不得不提高成绩,生理开始了高速成熟,心理却赶不上成熟的速度……父母们贴心贴肺的理解,在青春期这个充满矛盾的年龄段,在孩子飘忽不定,阴晴难测的情绪变化中,往往是徒劳的。

青春期是由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年龄范围一般在12~20岁左右。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也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从不成熟趋向成熟的发展过程。其中心理的发展变化,多数时候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情绪两极性,也就是我们家长常说的脾气忽阴忽晴,起伏不定。


另外,青春期还有一个明显的发展变化,就是认知能力在大大增强,同时独立意识也更加强烈。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受,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青春期身体上的“成人感”与心理上的“幼稚性”并存,使得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


所以,如果家长不能准确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接纳其行为,觉察不到其行为背后的情绪,而只是单纯关注孩子的学习,忽略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感受,就会导致亲子之间互不理解,难以顺畅沟通,出现亲子冲突,产生危机。

当亲子危机来临时,不少家长习惯性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已经发展变化了的孩子,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比如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和责罚孩子;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要求孩子,或者帮助孩子做决定。而这恰恰与青春期孩子需要获得独立和认可的心理背道而驰,如果他感受不到父母的信任和尊重,结果只有沟而不通。


也有很多家长认为沟通就必须要和孩子面对面坐下来,一板一眼认真聊聊彼此是怎么想的,但有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的打压,已紧锁心门,并不想和父母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有的孩子长期在父母的庇佑下,本身已经没有太多清晰独立的想法,所以沟通的效果也并不会太好或太持久。


沟通的核心是情感的流动和连接,并不是单向的信息输出或接收。所以,父母要先学习理解孩子,学习了解孩子情绪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放大的情绪表达,是“一沟就通”的关键。对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孩子,在危机中学会识别、调节情绪,转“危”为“机”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堂课。


当家长以更平和的情绪及更理智的方法应对孩子的情绪时,孩子就会更加顺从和合作,如果能掌握一些情绪管理&有效沟通的技巧,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也不是难事。同时,如何在焦虑感中找到安宁、放松的情绪状态,让他们成为积极的情绪力量?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这都是一种挑战和值得一生去修行的课题。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力量,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家长首先应该扮演好孩子的示范者和支持者。比如疫情期间,父母怎样淡定地应对恐慌和焦虑?怎样有条不紊地安顿事业和学习?怎样看待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本身就是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


在孩子生活中成为稳定的存在,和孩子一起做愉快的事情,是每一位父母爱护青春期孩子所需要学习的思维模式,而这无疑需要父母自己有智慧,且充满力量。

所以,还是那句话: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父母通过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滋养自己,比找到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更加重要和紧迫。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雅智航李军 | 我种了一个小宝贝,却收获了一枚炸弹--致青春期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