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故宫留了把“金锄头”,现已更新到4.0版加强版

故宫成为网红,似乎已经变成了老生常谈。

每次故宫上新就会被翻开一次。比如4月间,故宫博物院第6任院长单霁翔正式退休。

毕竟,故宫的网红化,是在他任上七年达成了。


且不论故宫和老单谁成就了谁,我打小就知道故宫,大约02年老单在文物局长位置上,我恰好在做记者,也见识过他。

可故宫已经网红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每每和友人谈及此,几乎论点都会落在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如何开脑洞、接地气和聚人气之上,顺道再拉上现实中搞得上元节之夜等等。


就算你有脑洞,哪里再找一个博大精深的“故宫”?就算你找到了下一个博大精深的“故宫”,人家真的允许你放肆吗?

最后,友人得出的结论总归是,故宫你学不会。

真如此吗?或许所有的观点都被带偏了,故宫的真相就是把金锄头,没有之一。

金锄头1.0:想象力和财富自由无关

“金锄头”本身就是一个流传许多年的笑话,说的是两个农民聊帝后生活,一个认为皇帝的白面馒头吃不完,另一个觉得皇帝下地干活一定是用的金锄头。

你可以说贫穷限制了想象力,也可用视角问题来探讨一下街谈巷议。但关键点在于金锄头。

首先是锄头,换言之,对普罗大众来说,想象力的根本还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的,哪怕光怪陆离。

说到这里,委实要给宫斗剧做下翻案文章。

就拿《延禧攻略》来说吧,神剧一出,所向披靡。自然在学界和舆论圈里,各种批评声浪都是正确的拉。


如服饰、穿搭都和那个年代的历史“真相”不符合。

如此这般藐视权贵,只怕在等级森严的旧制度下活不过半柱香时间。

如各种用语,特别是小主、老佛爷之类,要么压根是才生造出来的,要么在当年也仅仅只是私底下的嚼舌根称谓……

如此种种,不胜繁举。就好像早年间,《康熙王朝》大热,颇多文史论者微词于斯琴高娃饰演的太皇太后,开口闭口是我孝庄如何如何。


诚然,孝庄是谥号(还是挺长的谥号中的头2字),生前不会知道。如果开口闭口就孝庄了,确实有点那个啥。

但你要她自称啥?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对于这个角色最熟悉的名字,就2个,一个是孝庄,一个是大玉儿,甭管是看潘迎紫版的,还是宁静版的。

自称大玉儿更不好,面对的又不是多尔衮;还是自称一下孝庄,就自带背景解说和弹幕了。有点违和,但其实压根没啥。

这不!影视剧里,大凡太后出来,总叫老佛爷。过去我们脑子里联想到的都是慈禧,现在打击面变大了,反正都知道是辈分是太后这个层面。

至于古代,明里暗里用不用这个称谓,民间才不管呢。

君不见,好多戏台上的服装,都是清装。

比如《四郎探母》。咋没见几个嚼舌根的说,杨延辉降的是辽不是金,公主咋就旗袍了呢?何况,百年后的那一波女真人,也还没晋级到旗袍时代。


一切都还是要服从服务于受众的审美,甭太出格就好。

对,这就是金锄头,甭管它外形是宋元明清哪个版,但家伙事还是您早就使惯了的。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同理,同联想。玉白菜,尽管你见过白菜,未必那么容易联想,总有点弯弯绕,何况想到又如何?有点贵!且不实用。

金锄头您先拿好,脑洞随后就到……

金锄头2.0:要实用更要快速迭代

接近性的原则出来了,可这不够用。为什么必须是锄头呢?

有杠精就会说,玉白菜也很有接近性,宫里民间都爱用,白菜=白财,可比锄头吉利多了。


但真的不能是玉白菜,那是工艺品范畴。金锄头可是日用品。

于是乎,故宫文创的第一条规则就出来了——实用的生活工具。

玉白菜不实用,只是装饰品。倒不是说,过去的文创也都是走的不实用路线。

恰恰相反,文创产品最早的形态,自然是过去的各色旅游纪念品,都是走的实用风格。但大多就是印着地标的背包、扇子,缺少了些花样。

再者说,就算是收集狂、爱好者,在全国各地走一圈,结果家里堆满了图画和字样不同的一堆同款扇子和包包,这个真的好吗!

好就好在,至少这些还能用,用废了还有得换!如果真是玉白菜,家里能供上几朵?光是北京、沈阳和台北三个故宫的出品,就没地搁了。哪怕工艺再考究。

这就是锄头的第二个意义所在,总有用废的时候,方便快速迭代。

但这远远不够,必须创造性的让受众把各种金锄头发挥出更大的用途,而不是成为摆件。

于是乎,从纪念品角度跳出来就变得很重要了。针对不同的人群,找到他们最爱的金锄头是啥。

金锄头3.0:称手兵器与七十二般变化

比如年轻人,自然不存在下地干活这码事。玩游戏、嗨嗨歌成了日常用品。故宫就把宫殿做进了游戏里、在歌曲里唱出来。


光一个《千里江山图》,就至少玩出了3种花样,先是在综艺《国家宝藏》里演小品,再找来易烊千玺高歌一曲《丹青千里》,随后又和网易联手将画卷的每一个细节都展示在手游《绘真·妙笔千山》里……

会不会有点四不像?绝对禁不起太多考据。

本来《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就是个迷,而游戏里更好,直接派了个一修和尚入画,也不知隔壁聪明的一休会不会生气,或者《聊斋》里的画中仙会不会跑出来索要版权……


这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受众能够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玩出快乐。顺便,也就被学习、被吸引了。

故宫口红这个被争议的东西,自然就是为了进入爱美时尚女性的世界,而专供的。总不能只用点胶带纸和印章去吸引文艺女青年的注意吧。

何况,文艺女青年也是要涂口红、穿新衣,迭代和消耗更快不说,而且款式还能千变万化。

结果,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郎世宁的《花鸟图》、《海错图》等五件文物,就变成了5个款式服装,C位出道了。这可比满街跑的汉服,更吸睛、吸金、戏精。

而且,看见没,故宫制造,官方认证,正版哦!


反正总有一款适合你,爱游玩,就故宫里走一走,开放更多的地方让你看通透;爱游戏,就掌上玩一把,开放更多的展品,让你看细节;爱时尚,就身上穿戴起,开放更多的元素,让你有面子……

老牌也就一下子变潮牌了。这不,老字号内联升不也都是这么玩的。连快闪店都弄起来,和时尚打成一片,半点不显老。

此乃金锄头的隐藏要义,一定要是称手兵器,量身打造。而不是甭管你喜不喜欢,我就这么一款。

此外,变化虽然会招来非议,但无试错就永远不知对错。七十二般变化,总归会变对。这才是文创之心。

金锄头4.0:不能只是正版

所谓金锄头,镀金、镶金、包金或其他成色不够的18K金,都不行。此处必须有十足真金,才能挖开最质地纯正的金矿。

此处,IP的原滋有味只是其一。质量上的十足靠谱,才是长久之道。所以,别八卦故宫口红玩下架的梗,至少人家向大牌看齐,以后说不定还会有召回。

故宫你真的学不会吗?先别扯故宫宇宙的宏大和积淀,就好像论及漫威宇宙那般。

不如换个视角看看十足真金怎么玩。

IP不够?主题先行。其实,故宫的上新策略,也是如此。尽管藏品汗牛充栋,但注意下2012年开始的故宫上新,很容易找到节奏。

主旋律就是2个大主题,起手式是雍正卖萌;这两年是《千里江山图》。


套路在哪?在于不太熟悉、但又不太陌生。直接上康熙、乾隆,当然脸熟,可戏说的太多就不好怎么再创作了。

雍正的形象,早年唐国强给固化了一下,就是一条英朗、严肃的汉子。于是乎,反差萌就颠覆受众三观了。

《千里江山图》也是一样,作为和《清明上河图》同期爆款,水准之高不遑多让。可清明上河图的各种产品何其多,千里江山图也就是在至多书画爱好者层面,有人知。

好办!伴“清明”这个民间爆款,说“江山”故事就好了。

其他文博IP不是抱怨馆藏不够用吗?可人家馆藏太多的故宫,精挑细选出一两个IP来打头阵,其实难度更大。走的不是博大路线,而是精深。

漫威宇宙也是如此,钢铁侠其实当初名气比较靠后,然后一个个来,你懂的。

至于是不是所谓的镇馆之宝,那就仁者见仁了。

套路还有!比如跨媒介去玩耍,别总想着在工艺品上打转转。人家卢浮宫都拍过《卢浮魅影》和《达芬奇的密码》;张家界景区没事就弄飞机穿越天门洞、还曾厚着脸皮蹭阿凡达的热点;还有悉尼歌剧院,2019年“上新”了一队狗保镖,它们可不会唱歌,只是帮食客驱逐海鸥,这到底算噱头呢,还是痒点呢,或许也是一种媒介,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


干嘛一定非要游客到现场来瞅上几个小时,有时候内心里有一个独特的位置,相见不如怀念更佳。

我有个朋友,就因为多次没有能去故宫、卢浮宫,而一遍又一遍在在淘宝上刷上新,一遍又一遍的看卢浮宫相关影片,一遍又一遍的在游戏里跑遍了巴黎的每一个角落。

结果,似乎也不用去了,现场说不定会很失望。但绝对比到此一游来的猛烈。

只是前提是,背着传承这个巨石,任何一个角度的文创,都要对得起这个金矿,先拿品质来做个铺保,才好。

换言之,这也是在迭代,是在试错,是在用金锄头去挖掘更多的坚硬田地,开荒才是最后的决胜王道。

而这,就是4.0版本之上的加强版概念了,敢于试错,才能加强。


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为故宫留了把“金锄头”,现已更新到4.0版加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