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阿婆”让我们感觉新冠病毒很近

落日余晖中的市政公园

作者 / 怡然恣意

五月21日,广州荔湾区一名75岁郭婆婆因发热就诊被确诊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这是一年来广州首个本地新冠病例,“荔湾阿婆”成了热搜,阿婆发病前的行动轨迹是医院、市场、和5间茶楼和餐厅,也成了重点调查对象。

相关机构跟据郭婆婆发病前行踪,顺藤摸瓜,不断扩大范围,追踪与郭婆婆曾同时在某茶楼喝茶的所有人员,与郭婆婆接触过的所有人员,与郭婆婆同一住宅区的,甚至是荔湾区的市民,都要进行核酸检测排查。

5月22~27日,街道电话通知人们去定点采样检测核酸,有更多的人自发涌向疫苗接种点排队接种疫苗,与前段时间人们对接种疫苗的不积极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荔湾阿婆”带动了市民接种疫苗的高潮,大家都认为脱口罩吃东西,边吃边说话,是新冠传染的窗口,这真是一个“荔湾阿婆”病例通报比新冠预防专家的呼吁更有震撼力啊!

幸亏我早在3月就果断地响应号召,接种了第一针疫苗,4月接种了第二针疫苗,按理现在我处在高抗体保护期,就算是新冠病毒新变异株(印度疫情的新冠病毒株),我也是有抵抗力的。因此我的心是平静的,密切关注市政府通告的指引,该干嘛就干嘛。

可是,这段时间在外出差的人,有的就没这么幸运了,看他们晒的朋友圈,有的住宿受阻,有的坐飞机受阻,更多的是刚落地就打道回府。去年初的疫情经历提示我们:虽然我们是健康的,但是,一旦得知我们家所在的城市有一例本地新冠病例时,快快回家是最优选择,居家是最安心方式,听政府指引是最明智行为,为此,我提前取消了周末外出的行程。

随着新冠核酸检测结果公布,每日都有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虽然阳性数只是个位数,但也给一年来无本地病例,精神放松,过着轻松舒服正常生活的人们当头一棒,彻底惊醒,原来新冠病毒离我们这么近,而且,荔湾阿婆感染的正是印度新冠变异病毒,是适应了温热地区,传染率更高的新冠病毒。

于是,老人家减少出门了,街上的行人都戴起口罩,市场、公园、超市有专人检查“绿码”和测温了。幸运的是,我所在的街区暂时还是低风险区,是绿码,我依然能够如平日般到公园快步走运动。

这两天入公园的人明显少了许多,听不到唱歌和奏乐的声音,看不到翩翩起舞和耍拳舞剑的身影,往日熙熙攘攘,人流不断的园区,变得安静空旷。鸟儿也大大方方地落到草坪上啄食虫子,湖里游船停了,皮划艇只有零星几艘……我拿起手机拍照,难得拍到落日余晖时,如此美丽清净的市政公园景色。

今天上午广州市政发通告(第13号),明确规定5个街区是封锁,所有人员以居家为主,停止非日常生活必须的一切活动,每户每天限1人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其他人员不得外出。荔湾区的其他街区和广州其他区的另10个被点名街区,人员要减少外出,所有聚众场所停业,餐馆禁止堂食,幼儿园和托管班停课,中小学马上开展线上教学。全市其他区域正常活动,但要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减少人员集聚。

看了第13号通告,我意识到,在未来数十日,随着核酸检测结果,将进一步分级分类,上榜“黄码”的街区还会增加,工作和生活次序必定有所改变,更多时候是居家吃饭,于是,我到街市买些肉类和瓜果,补充冰箱里的食品。

小区附近的街上人真多,往日此时在茶楼饮早茶的人们,似乎都来街上买东西回家自己弄吃的,茶楼门口也摆起了种类繁多的外卖茶点、招牌肉菜和“大杂烩”等,平时卖牛肉档主总是殷勤地为买牛肉的客人切牛肉片,现在也因买牛肉人太多而没工夫帮切片了;排骨、瘦肉等早早就卖完了。

这个周末,最忙的是采集核酸检测样品的医护,和注射疫苗的医护人员,他们奔赴各高校,进校园为在校大学生接种疫苗。老师们随时打卡,汇报绿码(健康码),下周是线下还是线上授课,就等学校通知,有去年初上网课的经历,一切都胸有成竹,淡定得很。

这时,手机短讯发来气象局提醒:5月30日至6月6日,我市将有一轮持续性强降水,伴短时大风和雷电……。灾害天气到来,我们要注意个人安全,风雨过后有彩虹,阳光明媚依然,欢欣喜悦依旧,我们有信心相信,这次的疫情很快过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荔湾阿婆”让我们感觉新冠病毒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