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车

一、

下了地铁以后,距离家还有1.5公里的路。

这段路上有条横跨京沪高速的桥,走起来费劲些,平时是不大愿意走的,总是选择6块钱的滴滴快车。

不过,假期里的时间总是廉价一些,所以今天愿意花时间来走走了。

正准备上桥,一位50来岁的阿姨拖着她的卸了蓬的早餐车从横向一拐,缓缓地也上了桥。阿姨弯着腰卖力拉着,身子比早餐车还矮了。

于是下意识地,把双手搭了上去。

阿姨一回头,冲着我笑了笑。说了声:“谢谢”。等到我反馈给她一个笑容,她便又回头继续拉了。不过,这次腰直了起来。

我们便像顿时建立起了默契一般,无言地合作着。

车轮在地上笨重地微微跳动着,震得早餐车上的铁皮发出尖尖的噪音,贴在上面的微信和支付宝的二维码轻微地晃着。我的思绪也跟着晃了起来,晃到十几年前,那个似曾相识的画面。

二、

我上小学的时候,还没有流行电动三轮车,村里每家都有一个板车。一块拼接的大木板架在一对车轮上,两根长长的手柄上系着一根方便跨在肩上的绳子,这便是家里唯一的庄稼运输工具了。

村子和小学的路程中,有一条长长的坡。

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能遇到像蜗牛一样缓缓上坡的板车。

庄稼人重效率,能一车拉完绝不作两车,所以车上总是塞得满满当当的。有时拉的是刚割的水稻,有时是刚收的黄豆,有时是刚从镇上碾好的大米。

每当我和一起回家的小伙伴们撞到坡上有板车,总是心照不宣地一起上去推一把。

我们总是悄悄地上去推,跟恶作剧一样。等到拉车的人回过头来寻找这从天而降的力量来源时,看着拉车的人脸上那一瞬间的诧异,我们像是恶作剧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一样,咧开嘴笑了。

拉车的人也笑了,但通常不会说“谢谢”。庄稼人是很少说这个词的,但是从他的笑容中我们都读得懂,于是更卖力地推了。

一步,两步,我们重重地向前迈着步子上坡,文具盒在书包里颠得哐当作响。

如果用得力气太大了,刚割下来的稻谷和秸秆划得手心有点疼又有点痒。

坡顶接近村口。如果拉车的人不是我们村的,推到坡顶便放手了;如果遇到同村的人或者是其中一个伙伴的爷爷或奶奶,推到坡顶还要继续跟着,一直送到家,俨然一群龙门镖局的护卫。到家以后,我们几个伙伴便四散开,各自回家做作业了。

三、

到达目的地以后,阿姨要给我拿水和榴莲,我笑着摆摆手,连声喊着“举手之劳,举手之劳”,便跑开了。不过,虽是举手之劳,心里还是开心的。

回家的路上,我回忆着当年自己费劲推车的样子时,不禁感叹:时间太快了。

十几年过去了,那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已经成了有了家庭的大人了。当年气喘吁吁才能完成的事,如今微微出点汗就能搞定了。

这么些年,变化好大。

不过,总该有些东西没变吧?

我想,可能是下意识搭把手推车的理由吧。

和十几年前一样,我又想起我那拉着满车的稻谷上坡的爷爷和奶奶了。



个人公众号:小径分岔的后园

主题:分享别人的书,记录自己的生活

希望能交到更多爱书和生活的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