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SP.NET Core中IOC与DI的理解和使用

说起IOC和DI,使用过ASP.NET Core的人对这两个概念一定不陌生,早前,自己也有尝试过去了解这两个东西,但是一直觉得有点很难去理解,总觉得对其还是模糊不清,所以,趁着今天有空,就去把两个概念捋清楚,并将学习过程的知识点记录下来。

 一、IOC和DI的理解

1.1 什么是IOC?

Ioc—Inversion of Control,即控制反转,其是一种设计思想,而不是一种技术。再没有使用IOC之前,我们一般是通过new来实例化,从而创建一个对象。但是我们使用IOC之后,创建这个对象的控制权将由内部转换到外部,那么这个过程便可以理解为控制反转。

1.2 什么是DI(依赖注入)?

全称为Dependency Injection,意思自身对象中的内置对象是通过注入的方式进行创建。形象的说,即由容器动态的将某个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

1.3 IOC和DI的联系?

IOC是一种设计思想,而DI是这种设计思想的一个实现。理解IOC和DI的关键是:“谁依赖谁,为什么需要依赖,谁注入谁,注入了什么”。
●谁依赖于谁:当然是应用程序依赖于IoC容器;
●为什么需要依赖:应用程序需要IoC容器来提供对象需要的外部资源;
●谁注入谁:很明显是IoC容器注入应用程序某个对象,应用程序依赖的对象;
●注入了什么:就是注入某个对象所需要的外部资源(包括对象、资源、常量数据)

 1.4 为啥需要反转?

为了在业务变化的时候尽量减少改动代码造成的问题。

1.5 使用DI的好处?

1)让程序之间松散耦合,减少依赖,有利于功能复用。
2)让程序整体结构更加灵活,有利于单元测试。

1.6 常见的IOC框架。

微软自带DI、Autofac、Unity

二、.NET Core自身DI使用

2.1.NET Core自身DI

ASP.NET Core本身已经集成了一个轻量级的IOC容器,开发者只需要定义好接口后,在Startup.cs的ConfigureServices方法里使用对应生命周期的绑定方法即可,常见方法如下

在start.up类中ConfigureServices方法对实例进行注册

services.AddTransient();
services.AddSingleton(); 
services.AddScoped();

这三个方法都是将我们实例注册进去,只不过是生命周期不一样。

AddSingleton:整个应用程序生命周期以内只创建一个实例,相当于一个静态类。

AddScoped:在同一个Scope内只初始化一个实例 ,可以理解为( 每一个request级别只创建一个实例,同一个http request会在一个 scope内)。

AddTransient:每一次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实例。

 2.2 Demo应用

1)首先定义好一个IUserService接口,然后实现该接口
  2)在startup.cs类中ConfigureServices方法中添加下面代码
3)通过构造函数来注入

4)运行,查看结果

 三、 采用Autofac替换IOC容器

Autofac是一款轻量级的IOC框架,目前和ASP.NET Core结合的非常好,官方网站http://autofac.org,源码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autofac/Autofac。

1)在Nuget中引入两个:Autofac.Extras.DynamicProxy(Autofac的动态代理,它依赖Autofac,所以可以不用单独引入Autofac)、Autofac.Extensions.DependencyInjection(Autofac的扩展)
2)在startup.cs类中ConfigureServices方法中添加以下代码:(注意:把返回值类型改为IServiceProvider)
var builder = new ContainerBuilder();//实例化Autofac容器
            builder.RegisterType().As();//注册要通过反射创建的组件
            builder.Populate(services);
            var ApplicationContainer = builder.Build();
            return new AutofacServiceProvider(ApplicationContainer);//第三方IOC接管

3)同样也是通过构造函数进行注入

4)运行,查看结果

四、总结

本篇文章,主要是讲了IOC和DI的关系,以及通过微软自带的IOC框架和Autofac实现在ASP.NET Core中进行简单注入,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了解耦的作用。同样,本篇文章也是为了记录自己学习的过程,后续有时间将会继续深入研究关于Autofac的内容。

好文参考:https://www.cnblogs.com/laozhang-is-phi/p/9541414.html(老张的哲学)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Erhao/p/11118642.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测试,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