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端午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首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校工作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端午假期即将来临,为了让您的孩子快乐平安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现就我校2020年端午节放假事宜告知如下,请您支持和配合。

一、放假时间安排

根据国家法定假期的规定,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人力资资源部决定端午节放假具体安排如下:2020年端午节假期为6月25日(星期四)放假1天(正常放假不给予补课)6月26日周五正常上课。

                        继承优良传统

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蕴含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精神,节日期间,请家长引导孩子利用各种途径,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感受屈原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精神,体验民族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底蕴,结合当前时势,厚植孩子家国情怀,充分享受亲情、团聚带来的快乐。 

                          端午民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节日蕴含了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亲情的汇聚,乡风民俗的展示。在节日中要正确教育、引导、培育孩子孝老敬老、敦亲睦族、感恩惜福、诚实劳动、忠于家庭、谦恭有礼等优良传统美德和爱国、爱家、爱亲人、爱他人、爱自然的深厚情感,让孩子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一说是仲夏端午是龙升天的节日,以划龙舟形式祭龙。

                            挂艾草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

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

戴香囊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饮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到了晋代,正式定粽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品。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明清两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相传,那时凡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在赴考场前,要吃家中特意给他们包的“笔粽”,样子细长很像毛笔,谐音“必中”,为的是讨个口彩。

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东港城商业街三楼晓雯音乐

联系电话:0769--81699313

黄老师:13652671786

杨老师:13751278609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