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对峙:皇帝为什么给教皇下跪?

1.1、政权与教权二元并立,既合作又斗争,是西方中世纪文明发展的主要脉络。教权为政权提供合法性论述,提供高级人力资源,提供法律和基层管理。政权为教权提供政治保护,政治和经济资源,而且在征服过程中承担传教的任务。

1.2、但两者是宗旨,功能和利益不同的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各自成熟,亲密无间的关系就走向了紧张和对峙。

教皇革命发起者是格里高利七世,从教会下层出身,成为教皇后开始向世俗政权开战。

2.1、通过给查理曼加冕,教权地位大大提升,教皇高于皇帝。但是教会觉得与政权合作,自己吃亏了,另外教皇认为自己能赢。认为吃亏的原因是查理曼及其子孙紧紧控制住主教和修道院长,教皇长期被意大利的王公贵族所控制,罗马教廷几乎成为皇帝的私家教会,教皇简直就是手下的一个部长。

2.2、教会上层,如主教与修道院院长充实了帝国的管理队伍,成为了官员和诸侯,而下层出现了反对力量,称为克吕尼运动,运动先是修道士在修道院追求纯洁的精神生活,后扩散到整个社会。而上层过上了王侯将相生活,奢侈腐败,成为克吕尼运动批判的对象,后发展为教权与政权的冲突。

冲突点是主教与修道院院长的任命权,史称“叙任权之争”。

教皇的纵横捭阖

3.1、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是从克吕尼运动中成长的能臣干将。10730年他一上台就对神圣罗马帝国发难,拉开了政权教权斗争的大幕。他颁布浩令《教皇如是说》27条,条条都是强化自己的地位,而将皇帝压低。如只有他有权任命和废黜主教,只有他有权颁布法律调整主教会的范围,只有他能召集大公会议,他有权废除皇帝,任何人不能撤销他的判决,他不受任何人审判等。

3.2、罗马皇帝亨利四世宣布废除格里高利七世并发兵罗马,但军队还没有翻过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就得知了后院起火。因为诸侯们说教皇已经宣布废黜皇帝了,所以他们不再负有忠诚的义务,要起兵造反。

3.3、因为神圣罗马皇帝有几大公爵领地,这些诸侯都不是加洛林皇室的后裔,但谁做皇帝的资格都不比其他人差。格力高利七世充分利用了这个矛盾,与和诸侯事先打好了招呼。

3.4、结果皇帝本人服软,故意破衣烂衫光脚露臂,跑到教皇度假的卡诺莎城堡下跪求饶。(史称卡诺莎之辱,人类文明史上恐怕仅此一例)教皇用对西方的全覆盖,对付封建统治的高度分散,一是正宗教权,一是隐匿的合纵连横,勾心斗角,打败了皇帝。

3.5、教皇原谅了皇帝,当皇帝回去后,收拾残局之后又发兵,教皇故伎重演再次成功。后来两人都死了,继任者还在斗法,直到公然1122年双方签订了《沃尔姆斯协定》,各退一步,表面化解了政教之争。

但事实上一直到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发动宗教改革,才彻底摧毁罗马教皇的权威。

政教关系的三大走向

4.1、在沃尔姆斯协定签订的关口,教皇显然是占上风的。格里高利七世发动的教皇革命,扫除了政权悄悄蚕食和收编教权的格局,教权自此巍然屹立。有三个重要的后市走向明朗起来。

4.2、一是西方文明二元结构成为了有政治保护的基本社会结构。政权再也吃不掉教权,教会迅速变成一个权力的金字塔,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一元状态里去。

4.3、其二教皇国成为现代国家的雏形和榜样。称之为教皇国,是因为围绕教皇的权力,教会进化成一个权力的金字塔,教皇拥有最高立法权和最高司法权的权力体系。教皇颁布的法律对整个西方世界有效,是最高的立法者,同时教会成为一个司法上诉体系,教皇是西方世界的首席大法官。

由此,各国国王也纷纷效仿,国家间的制度建设竞赛展开,教会引领了西方中世纪秩序建设。最终结果就是我们熟悉的现代国家。

4.4、在教皇拥有正宗教权,来利用封建格局中诸侯天然和皇帝国王们不同心同德,教皇基本上是稳操胜券的。由此世俗政权战胜教会的机会微乎其微,导致了神圣罗马帝国和各个王国,都担心是否自己也会被教会所收编,从而寻找新的对策。

20190724

你可能感兴趣的:(27对峙:皇帝为什么给教皇下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