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厂家给你说的,真的能信吗?

一直以来,

都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很丰富了,

今天,被现实上了一课,

做了一年多防水,立邦的,各个产品,怎么用,什么样的条件下用,会出现什么问题,都觉得,自己遇到什么状况都能处理了,

今天自己在家给洗手间做防水,发现我掌握的,也就是我给客户说的那一套,压根不好使,防水按照说明书做,做不好,也不好操作,加一些水会好用很多,但是,我们给客户根代理商说的时候都要求不要加水,

仔细想了想,我之前掌握的是理论性的东西,没经过实践,是不知道那一步会出问题,我们的知识都有一个避害的理,我们作为商家,给客户的信息都对我们有利的,我们在给客户回答之前的话术都是静心准备好的,遇到什么问题,给什么答案,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出问题,按照我们的操作大方向的问题都不贵出。如果有点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归结到操作不当,也有可能是因为人群太大,没办法去统一操作步骤,只能给出大方向的方法,具体细节需要自己把控,所以才造成了理论与现实间的差别,

但是大多数厂家或者商家,在回答使用或者某些问题的时候,都会找一些事事而非的理由,只要有一点说服你了,你都会顺着哪一个点想下去,觉得有道理,正是因为有这个避害的前提,很多回答都不是问题真正的解决之道。

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都不一样,就像一个目的地有不同的路线一样,只要结果一样,细节问题确实是各有千秋,真正对产品了解最深的不是厂家或者商家,而是产品的使用者,

没有使用就没有发言权,

以前做服装的时候,很多厂家都喜欢把自己对面料的了解强加到消费者上,总是用最好的面料来做,但是反馈缺不好,

我的观点就是,消费者是不懂面料的,也不知道面料多少钱。消费者只需要知道款式好不好,穿着舒服不舒服,起不起球,脱色不脱色,这些问题,你用200一米的面料跟10块一米的面料做出来的同款,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10元面料的,就是因为舒服,好打理,

诺基亚以前有一个很牛逼的slog,

科技以人为本,

这里的人就是消费者,一切从消费者出发,从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知道客户的需求点,痛点,才能做出符合市场的产品,

诺基亚之前在这一块是做的挺好的。之前手机对人来说是个奢侈品,摔了心疼,所以,诺基亚就做出了能砸核桃的手机,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了,想要方便拍照,就做出了拍照手机。想听音乐就做出了音乐手机......

但是,

后来诺基亚没有以人为本,

消费者对手机不在满足于打电话、收短信、拍照、听音乐了,消费者想要更加智能,更加傻瓜更加丰富的可玩性,恰好苹果能满足,所以诺基亚倒闭了,

柯达胶卷也是如此,当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升级,而你恰好不能满足于他的时候,你就会死掉。

有一个例外,

就是药品,

好像没有能把疾病根除的特效药,拿糖尿病来说,如果有一种药,吃几天病就好了,并且以后也不复发了,那么这种药在医学范畴内是很成功的,但是在商业领域这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品,

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不能持续盈利,你如果药到病除了,当你把这种病消灭了,那你也没有市场了,市场不需要你了,所以你就是失败品,

像胰岛素、短效避孕药、降压药、生长激素这类药品按照商业范畴是成功的,只要人群一锁定,最少都有两三年的使用期。

这也是现在那些大型的企业做生态的目的,拿小米来讲,你买了小米手机,体验到低廉价格高逼格的享受后,你肯定会优先考虑家里有需要的电视,行李箱,音响,电脑...... 因为他们可以智能联通,价钱也便宜,方便,

阿清是做大码女装的,13年到15年只做大码女装。到16年后增加了新业务。做减肥产品,一年赚的是大码女装的好几倍,原因就在于。他看到了大码女装这类人背后深层次的需求,胖子都希望自己瘦下去,再跟你买服装产生链接后,会更容易产生信任,从而去购买他的减肥产品,

所以,

需求是个好东西,

不管是做什么,都是在解决别人的需求,

结婚,为了要满足占有,合伙过日子,传宗接代的需求,

养狗,为了满足看家护院的需求,

上班,为了满足赚钱的需求,

吃东西,为了满足活命的需求,

有需求就有市场,不管做什么,都要围绕着需求二字来思考,才能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者服务,才能让自己更加优秀,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厂家给你说的,真的能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