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现代新儒学

现代新儒学是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它虽立足于传统儒学,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儒学。体现在“新”字上,它将中西方学术思想向融合并且注重构建本体论。

宋志明把现代新儒家分为狭义新儒家和广义新儒家。狭义新儒家在他看来是由比较明显的学派特征,强调道统意识,比如梁漱溟、熊十力、徐复观、牟宗三等,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而走理性主义道路的广义新儒家,有冯友兰和贺麟。

梁漱溟


梁漱溟率先举起现代新儒家的旗帜,他融汇柏格森的理论、陆王心学和佛教的唯识学建构了自己的生命宇宙观和意欲本体论。

他说,生活就是生命,只不过生命为体,生活为用。宇宙的本质就是生命,我们要了解宇宙,也就首先要了解生命。由生命宇宙观也就自然而然地走到了意欲本体论。

他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而生活就是无尽的意欲。所以接下来,他以意欲的不同,把文化分为三个路向,其代表分别为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世界未来文化观和中国现实文化观。为中西文化的融合开了一个起点。

熊十力

熊十力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从他的处世态度和给自己更名为十力也可以看出。他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1944出版《新唯识论》,创立了他“新唯识论”的思想体系。他站在哲学的角度来看佛学,认为佛学“了尽空无,使人流荡失守,未能解缚,先自逾闲,其毒不可胜言。”

他批评佛学但没有诋毁佛学,可是却遭到同门师兄弟的猛烈抨击,甚至连赶来见老师最后一面也被师兄弟拒之门外。但是他的思想得到了哲学家们的认可,他与梁漱溟成为好友,又被介绍给欧阳竟无做学生,后来章太炎也称赞他的学问千年无人能及。

他认为佛学是消极的,而儒学是积极的。于是他以儒学为基础,兼采佛学,构成了他在中国哲学中“体用不二”的论点。因为体和用的统一,所以产生两种动势,翕和辟,它们的相互作用推动了宇宙的发展。

冯友兰


关于广义新儒学,想说说冯友兰。我一直记得之前朴槿惠说过,曾经在最困难的时期,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帮她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灯塔。

冯友兰的本体论是“理世界”,用理的确定性解释客体世界的确定性。他还提出了人生的四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处在前两个境界中的人境界都不高,处于道德天地的人也只能成为“贤人”,而处在天地境界中才可达到“圣人”,圣人是觉解宇宙大全的人。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上句是说先生做的学问,不但要“照着讲”,还要“接着讲”;下句是先生要达到的境界,事实证明,他达到了圣人的境界。

图片发自App


现代新儒家起于中西文化的危机之中,有它的时代性。宋志明说,君主整体被推翻后,儒学的主要栖息地失去了一个,但还剩下两个,也就是家庭和心灵深处。所以我认为,儒学的现代化也将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一起,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现代新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