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作为一种面向对象语言。最为重要的两个概念那就是类和对象:
类:类是一个模板,它描述一类对象的行为和状态。
对象: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有状态和行为。
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就像人类和某个人之间的关系,人类拥有一些行为和状态,这些行为和状态作为了人类的特征;用面向对象的思维来说,每个人可以说是人类这个类实例化的对象,在拥有人类的行为和状态下还拥有各自的特点。
数据类型分为四大类八种,四大类是:整形、浮点型、字符型、布尔型;整形可以细分为byte、short、int、long;浮点可以细分为float、double。
1、整数类型默认为int类型,占4字节,当使用字节大小是大于它的long类型时,除了需要定义变量为long类型,还需要在值后面加L或者l才能将该变量表示为long类型。如:long l = 123456789l;
2、浮点类型默认为double类型,占8字节,在值后面加上F/f就是float类型了。如:float f = 3.14f;
package com.java.TypeDome;
public class TypeDo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自动类型转换
// 占内存小的类型的变量可以赋值给内存占的大的类型的变量
byte a = 10;
int b = a; // 发生了自动的类型转换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System.out.println("---------------------------------------------");
// 2、表达式的自动类型转换
// 表达式的最终结果类型由表达式中的最高类型决定
int i = 10;
int j = 10;
double ij = 1.0;
// int ji = i + j + ij; java: 不兼容的类型: 从double转换到int可能会有损失
double ji = i + j + ij;
System.out.println(ji);
// 在表达式中,byte、short、char是直接转换成int类型参与运算的
byte one = 20;
byte two = 25;
// byte three = one + two; java: 不兼容的类型: 从int转换到byte可能会有损失
int three = one + two;
System.out.println(three);
System.out.println("---------------------------------------------");
// 3、强制类型转换
// 强制类型转换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
// 下面的数据都为有符号位
int o = 1500; // 00000101 11011100
byte t = (byte) o; // 11011100
System.out.println(t); // 输出结果:-36
// 小数强制转换为整数是直接舍弃小数保留整数
double dou = 81.5;
int interesting = (int) dou;
System.out.println(interesting); // 输出结果:81
}
}
Java提供了两类修饰符。分别是访问修饰符和非访问修饰符。
访问修饰符是一种用来限制类、接口、类成员(字段、方法、构造函数等)访问权限的关键字,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为了实现一些其他的功能,Java 提供了很多非访问修饰符,如:
package com.java.operator;
public class Operator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运算符有+、-、*、/、%,和c、和python中的运算符一模一样
// 2、+除了做基本的数学运算符,在与字符串进行+运算时会被当成连接符,其结果还是字符串;加法口诀:能算则算,不能算则拼接成字符串
int i = 10;
String str = "Thank You";
System.out.println((str + i)); // 输出显示:Thank You10
System.out.println("---------------------------------------------");
// 3、自增运算符++和自减运算符--的运算规则:++或者--在变量的前面表示先自增或者自减后再运算,在变量的后面表示先运算再自增或者自减
int m = 10;
int n = m++;
System.out.println(m); // 11
System.out.println(n); // 10
System.out.println("---------------------------------------------");
// 4、赋值运算符:+=、-=、*=、/=、%=;赋值运算符格式:变量 赋值运算符 (变量的类型) 值
int o = 10;
double t = 20.0;
o += t;
System.out.println(o); // 显示结果:30
System.out.println("---------------------------------------------");
// 5、条件运算符:==、!=、>=、<=、>、<;如果条件成立就返回true,条件不成立就返回false
int d1 = 10;
int d2 = 5;
System.out.println(d1 == d2); // 显示结果:false
System.out.println("---------------------------------------------");
// 6、逻辑运算符: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逻辑异或(^)、短路与(&&)、短路或(||);
// 逻辑与:必须都为true,有一个false就为false,但前一个为false后一个依旧执行
System.out.println((d1 <= d2) & (++d2 >= 10));
System.out.println(d2);
// 短路与:必须都为true,有一个false就为false,但前一个为false后一个就不执行
System.out.println((d1 <= d2) && (++d2 >= 10));
System.out.println(d2);
// 逻辑或:得有一个为true,全部为false就为false。但前一个为true后一个依旧执行
// 短路或:得有一个为true,全部为false就为false。但前一个为true后一个就不执行
// 逻辑非:取反
// 逻辑异或:相同是false,不同是true
System.out.println("---------------------------------------------");
// 7、三元运算符格式:条件表达式?条件表达式为true时返回的值: 条件表达式为false时返回的值;
int zhen = d1 >= d2? d1: d2;
System.out.println(zhen);
}
}
package com.java.ProcessControl;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IfEls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if(条件表达式1) {
// 条件表达式1返回值为true时执行的代码……
// } else if(条件表达式2) {
// 条件表达式1不成立但条件表达式2成立时执行的代码
// }……else {
// 如果上面的所有条件表达式都不成立时执行的代码
// }
Scanner sca = 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该同学的成绩:");
int grades = sca.nextInt();
if (grades < 0 || grades > 100) {
System.out.println("成绩不存在");
}else if (grades >= 90) {
System.out.println("该同学必成龙凤!!");
}else if (grades >= 80) {
System.out.println("该同学成绩优秀");
}else if (grades >= 70) {
System.out.println("该同学成绩一般");
}else if (grades >= 60) {
System.out.println("该同学成绩及格,还需努力!");
}else {
System.out.println("挂科");
}
}
}
switch case 语句判断一个变量与一系列值中某个值是否相等,每个值称为一个分支。
package com.java.ProcessControl;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witchCas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 = 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当前汽车挡位");
int i = s.nextInt(); // 输入一个整形数据
switch (i) { // switch (表达式) {}中表达式不支持double、float、long类型
case 1: // case给出的值不允许重复,且只能是字符串常量或字面量。
System.out.println("很稳健!");
break; // 不要忘记写break,不然会往下执行,直到退出switch
case 2:
System.out.println("你准备加速了!");
break;
case 3:
System.out.println("请注意别超速");
break;
case 4:
System.out.println("请注意减速!");
break;
case 5:
System.out.println("你开的太快了!");
break;
case '6':
System.out.println("此车没有倒挡!");
break;
default:
System.out.println("没有此挡位!");
}
}
}
switch case 执行时,一定会先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就开始执行case 语句之后的语句,再根据是否有 break,判断是否继续输出,或是跳出判断。
package com.java.circulate;
public class Circulat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for (初始化数据语句;循环条件;迭代语句) {
* 循环代码;
* }
* */
int sum=0;
for (int i=1;i<6;i++) {
sum += i;
}
System.out.println(sum);
/*
* while (循环条件) {
* 循环语句;
* 迭代语句;
* }
* */
int i=1;
while (i<=1000) {
int num=1;
int j=i;
for (;i!=0;i/=10) {
num*=(i%10);
}
i=j;
if (num == i) {
System.out.println(i);
}
i++;
}
/*
* do {
* 循环语句;
* 迭代语句;
* } while (循环条件);
* do{}while循环的特点:一定会先执行一次循环体里的内容。
* */
int n=1;
do {
System.out.println("我是" + n);
n++;
}while (n%2==0);
/*
* break:跳出并结束当前所在循环的执行,或者结束所在switch分支的执行
* continue:用于跳出当前循环的当次执行,进入下一次循环,只能在循环中使用
* */
}
}
package com.java.ArrayDemo;
public class Java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数据类型[] 数组名称 = new 数据类型[]{元素1、元素2……} // new代表创建的意思
int[] arr1 = new int[] {1,2,3,4,5,6};
// 简化写法:
int[] arr2 = {7,8,9,10,11,12,13,14,15};
// 取值:数组名[索引];
System.out.println(arr2[5]);
int i = arr1[3];
System.out.println(i);
// 赋值:数组名[索引] = 值;
arr2[3] = 100;
System.out.println(arr2[3]);
// 获取数组最大的长度:数组名.length;
System.out.println(arr2.length);
// 数组其他写法:数据类型 数组名称[]
int arr3[] = {1,2,3,4,5};
// 什么类型的数组只能存放什么类型的数据
// 数组一旦定义出来之后,类型和长度也就固定了
/*
* 动态初始化数组:当前还不清楚要存哪些数据就使用动态初始化数组
* byte、short、char、int、long动态初始化默认值为0;float、double动态初始化默认值为0.0;boolean动态初始化默认值为false
* 类、API接口、数组、String动态初始化数组为null
* */
int[] arr4 = new int[3];
System.out.println(arr4[0]); // 0
System.out.println(arr4[1]); // 0
arr4[2] = 100;
System.out.println(arr4[2]); // 100
}
}
package com.java.method;
public class Method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方法格式:
*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参列表){
* 方法中要执行的代码
* return 要返回的值; // 方法声明了具体的返回值类型,内部必须使用return返回对应的数据类型的数据
* }
* 注意:基本类型数据传入到方法中是传入的值,修改传入到方法的值是不会影响到全局变量;
* 而引用类型数据传入到方法中的是地址,修改方法内的值是会改变全局变量的
* */
int s = sum(100,200);
System.out.println(s);
}
public static int sum(int a,int b) {
return a+b;
}
}
面向对象是Java的重中之重,之间简单介绍了对象和类的关系,现在正式来讲解一下面向对象相关知识。
每个类都有构造器。如果没有主动的为类定义构造器,Java 编译器将会为该类提供一个默认的无参构造器。构造器的主要作用是初始化对象的数据成员,在创建一个对象时,构造器会被自动调用来为对象的各个数据成员赋初值。
面向对象基础实例:
ClassMethod.java文件
package com.java.ClassObject;
/*
* JAVA类声明中关键字public起到什么作用呢?如下ClassMethod类的声明:
* 按着字面的意思理解是:ClassMethod类是公共的,要求ClassMethod类与类文件名必须保持一致,并且一个java文件中只能有一个public关键字声明的类。
* public是表示公有的,private是表示私有的,私有的只能在面向对象中访问。
* */
/*
* Java面向对象底层原理:
* Java面向对象底层是由三个区域组成,分别是方法区、栈内存、堆内存,执行流程大概如下所示:
* 1、将类加载到方法区
* 2、将类中的main方法压入栈内存当中
* 3、执行main方法中的代码,如果创建对象又会将对象对应的类加载到方法区,并且将对象的相对偏移地址压入栈内存中存储,而对象在堆内存中存储。
* 4、堆内存中的对象不仅可以存储属性数据,还可以存储方法(即对象的方法),但方法是以引用地址的形式存储在堆内存当中,方法代码需要通过引用地址去方法区调用。
* 5、方法区中存储了类的结构信息,包括类的属性、方法、常量池等。
* */
public class ClassMetho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对象:类名 对象名 = new 类名();
Zoo z = new Zoo("市中心动物园", 10);
z.n = 1;
z.main("长颈鹿", 11.4, 0.8);
}
}
Zoo.java文件
package com.java.ClassObject;
public class Zoo {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int num;
// 定义无参数构造器,构造器就是对面向对象属性进行初始化
public Zoo() {
System.out.println("这是无参数构造器!");
}
// 定义有参数构造器
public Zoo(String name, int num) {
this.name = name; // this关键字代表用于存储当前对象的存储地址
this.num = num;
System.out.println("动物园叫" + name + ",动物园有" + num + "动物园区");
System.out.println("这是有参数构造器!");
}
// 定义/初始化变量:修饰符 数据类型 变量名称 = 初始化值;
public int n;
public static void dong_wu(String name,double h,double w) {
System.out.println("在动物园看到了" + name + ",它身高有" + h + "米,它宽度有" + w + "米");
}
public void main(String z, double h, double w) {
for (;n!=0;n--) {
dong_wu(z, h, w);
}
}
}
封装指的是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封装在一个单元内部,并通过访问权限控制来限制外部对该单元的访问。
例如,下面是一个简单的Java类,它封装了一个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
可以看到在这个类中,姓名和年龄都是私有成员变量,只能通过公开的getter和setter方法来访问和修改。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外部控制和限制对这些成员变量的访问。
继承就是子类继承父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得子类对象(实例)具有父类的实例域和方法,或子类从父类继承方法,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相同的行为。
Java中的继承是单继承的,也就是说每个子类只能继承一个父类。Java中通过使用关键字"extends"来实现继承。
继承的语法格式如下所示:
class SubClass extends SuperClass {
// SubClass 类的属性和方法
}
其中,SubClass是子类,SuperClass是父类。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同时可以添加自己的属性和方法。
Java中的所有类都继承自Object类。因此,如果没有指定父类,Java中的类默认继承自Object类。
Java中的继承关系可以形成继承层次结构,也就是说一个子类可以成为另一个子类的父类。Java中的继承层次结构可以使用继承关系图来表示。
在子类继承父类后,构造器会有以下特点:
子类中所有的构造器默认都会先访问父类中无参的构造器,再执行自己。这是因为子类在初始化的时候,有可能会使用到父类中的数据,如果父类没有完成初始化,子类将无法使用父类的数据。
如果父类中没有无参的构造器,子类必须使用super关键字显式调用父类的构造器,并传入相应的参数。例如: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SuperClass {
public SubClass(int x, int y) {
super(x); // 调用父类的有参构造器
// 子类的构造器逻辑
}
}
3.子类通过this(...)去调用本类的其他构造器,本类其他构造器会通过super去手动调用父类的构造器,最终还是会调用父类构造器的。例如:
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SuperClass {
public SubClass(int x) {
this(x, 0); // 调用本类的有参构造器
}
public SubClass(int x, int y) {
super(x); // 调用父类的有参构造器
// 子类的构造器逻辑
}
}
4.注意:this(...)和super(...)都只能放在构造器的第一行,所以二者不能共存在同一个构造器中。
继承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提高代码的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同时可以使代码更加灵活和可扩展。通过继承,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从而减少了代码的编写量。此外,继承也可以使代码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的变化。
继承的缺点在于它可能会引入过多的复杂性,使程序难以维护和扩展。如果继承关系设计不当,会导致代码的耦合性过高,增加了代码的复杂度和维护成本。因此,在设计继承关系时,需要仔细考虑继承的层次,避免出现过多的继承关系。
面向对象三大特性之多态
在 Java 中,多态是一种基于继承、多态和重载的特性。它允许同一种类型的对象在不同的场景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Java 实现多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继承和接口。
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方法,并且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从而实现多态。当子类重写了父类的方法后,当通过父类对象调用该方法时,实际上会调用子类重写后的方法。
示例代码:
class Animal {
public void makeSound() {
System.out.println("未知的叫声");
}
}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public void makeSound() {
System.out.println("汪汪汪");
}
}
class Cat extends Animal {
public void makeSound() {
System.out.println("喵喵喵");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animal = new Animal();
Animal dog = new Dog();
Animal cat = new Cat();
animal.makeSound();
dog.makeSound();
cat.makeSound();
}
}
输出结果:
未知的叫声
汪汪汪
喵喵喵
接口是一种规范,它定义了一组方法,但并不提供方法的具体实现。不同的类可以实现同一个接口,并且每个类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实现接口中的方法,从而实现多态。
示例代码:
interface Animal {
void makeSound();
}
class Dog implements Animal {
public void makeSound() {
System.out.println("汪汪汪");
}
}
class Cat implements Animal {
public void makeSound() {
System.out.println("喵喵喵");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dog = new Dog();
Animal cat = new Cat();
dog.makeSound();
cat.makeSound();
}
}
汪汪汪
喵喵喵
无论是通过继承还是接口实现多态,都可以使代码更加灵活、可扩展性更强。
虚函数的存在是为了多态,虚方法是实现多态的重要手段,可以使不同的子类对象调用同一个方法时产生不同的行为。虽然Java 中没有虚方法这个概念,但是Java中每个方法都是虚方法,除了被 final 关键字修饰的方法。
在Java中,虚方法的实现依赖于方法表和虚方法表。方法表是每个类的一部分,它包含了该类所有的方法的信息,包括方法名、参数类型、返回值类型等。虚方法表是每个类的一个隐藏的数据结构,它包含了该类所有的虚方法的信息,包括方法的地址、偏移量等。每个对象在内存中都有一个指向其所属类的虚方法表的指针,称为vtable指针。
当调用一个虚方法时,Java虚拟机首先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找到其对应的虚方法表,然后根据方法的偏移量找到要调用的方法的地址,并执行该方法。如果子类重写了父类的虚方法,则子类的虚方法表中会覆盖父类相应的方法地址,从而实现了多态。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
class Animal {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Animal is eating");
}
}
class Cat extends Animal {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Cat is eating");
}
}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Dog is eating");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a = new Animal();
Animal b = new Cat();
Animal c = new Dog();
a.eat(); // Animal is eating
b.eat(); // Cat is eating
c.eat(); // Dog is eating
}
}
在上面的代码中,Animal、Cat和Dog都有一个eat方法,但是它们的行为不同。在main方法中,分别创建了一个Animal、一个Cat和一个Dog对象,并调用它们的eat方法。由于eat方法是虚方法,因此在运行时会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来确定要调用哪个方法,从而实现了多态。
方法重写指的是在子类中定义一个与父类方法名、返回类型、参数列表都相同的方法,但是方法体不同的过程。
当子类对象调用被重写的方法时,将优先调用子类中的方法,而不是父类中的方法。
方法重写的条件为:
下面是一个方法重写的例子:
public class Animal {
public void move() {
System.out.println("动物在移动");
}
}
public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ve() {
System.out.println("狗在奔跑");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animal = new Animal();
animal.move(); // 输出:动物在移动
Dog dog = new Dog();
dog.move(); // 输出:狗在奔跑
}
}
在上面的例子中,Animal类中定义了一个move()方法,输出“动物在移动”。在Dog类中重写了这个方法,并输出“狗在奔跑”。当我们调用animal.move()时,输出的是父类Animal中的move()方法的内容;当我们调用dog.move()时,输出的是子类Dog中重写的move()方法的内容。
static是静态的意思,可以修饰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在内存中只用存储一份,因为可以被类和对象共享访问、修改。
static注意事项:
1、静态方法只能访问静态成员(静态变量或者静态方法),不能直接访问实例成员,因为静态成员是属于类的,而不是直接属于对象的,静态成员会同类一同创建。
2、实例方法可以访问静态成员,也可以访问实例成员,因为静态成员是可以被共享访问的。
3、静态方法中不可以出现this关键字,因为this只能代表当前对象,而静态方法不一定使用对象调用。
4、静态方法中也不能使用super关键字,因为super关键字代表父类对象,而静态方法没有对象的概念。
5、静态方法也不能被子类重写,因为静态方法是属于类的,而不是属于对象的。
package com.java.day1_static;
public class User {
public static int usernum;
public static int Val(int num1, int num2) {
return Math.max(num1, num2);
}
}
package com.java.day2_static_code;
public class StaticCode {
// 静态代码块:如果在启动系统时对静态资源进行初始化,则建议使用静态代码块完成数据的初始化作用
public static String username;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静态代码块对静态资源进行初始化啦!");
username = "张三";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main方法开始执行了!");
}
}
抽象类是不能被实例化的类,如果你是新手,那你是不是很疑惑,一个类不能被实例化那还有什么卵用?
别急嘛!抽象类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被子类继承和实现。抽象类中可以包含抽象方法,抽象方法是一种没有实现的方法,只有方法的声明,没有方法体。
抽象类的特点如下:
下面是一个抽象类的例子:
public abstract class Animal { // abstract表示该类是抽象类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Animal(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abstract void move();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name + "在吃东西");
}
}
public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
public Dog(String name) {
super(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ve() {
System.out.println(super.getName() + "在奔跑");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animal = new Dog("小狗");
animal.move();
animal.eat();
}
}
在上面的例子中,Animal类是一个抽象类,它包含了一个抽象方法move()和一个非抽象方法eat()。在Dog类中继承了Animal类,并实现了move()方法。在Test类中,我们创建了一个Animal类型的对象,实际上是一个Dog对象,然后调用了它的move()和eat()方法。由于Dog类重写了move()方法,因此输出的是“小狗在奔跑”,而eat()方法是从父类继承而来,输出的是“小狗在吃东西”。
接口是一种特殊的抽象类,它只包含了抽象方法和常量,没有任何实现。接口中的所有方法都是公共的,不能包含实例域或构造器,因此不能被实例化。
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但只能继承一个类。
接口的定义格式如下:
public interface 接口名 {
// 常量定义
// 方法声明
}
接口中的方法默认为public abstract类型,可以省略这两个关键字。接口中的常量必须是public static final类型的(这三个修饰符表示该变量是公共的、静态的、不可改变的,也叫该变量为常量),可以省略这三个关键字。接口中的方法不能包含方法体,必须由实现类去实现。
下面是一个接口的例子:
public interface Animal {
int LEGS = 4;
void move();
}
public class Dog implements Animal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ve() {
System.out.println("狗在奔跑");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animal = new Dog();
animal.move();
System.out.println("狗有" + Animal.LEGS + "条腿");
}
}
在上面的例子中,Animal是一个接口,包含了一个常量LEGS和一个抽象方法move()。Dog类实现了Animal接口,并实现了move()方法。在Test类中,我们创建了一个Animal类型的对象,实际上是一个Dog对象,然后调用了它的move()方法。由于Dog类实现了Animal接口,因此可以使用Animal类型来引用Dog对象,从而实现了多态性。输出的结果为“狗在奔跑,狗有4条腿”。
内部类其实就是在一个类里面再定义一个类,内部类可以访问其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括私有成员。内部类可以分为成员内部类、静态内部类、局部内部类和匿名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就是在一个类的内部定义的另一个类,它可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括私有成员,并且可以使用外部类的引用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成员内部类的定义格式如下:
public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x = 10;
public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x = " + x);
}
}
}
在上面的例子中,Inner是Outer的成员内部类,它可以访问Outer的私有成员x。在外部类中创建Inner对象的方法如下:
Outer outer = new Outer();
Outer.Inner inner = outer.new Inner();
inner.print();
2.静态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是在一个类的内部定义的静态类,它和普通的类一样,不依赖于外部类的实例,因此可以直接通过类名来访问。静态内部类不能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成员,只能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静态内部类的定义格式如下:
public class Outer {
private static int x = 10;
public static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x = " + x);
}
}
}
在上面的例子中,Inner是Outer的静态内部类,它可以访问Outer的静态成员x。在外部类中创建Inner对象的方法如下:
Outer.Inner inner = new Outer.Inner();
inner.print();
3.局部内部类是定义在方法内部的类,它只能在该方法内部使用,对外部不可见。局部内部类可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包括私有成员。局部内部类的定义格式如下:
public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x = 10;
public void test() {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x = " + x);
}
}
Inner inner = new Inner();
inner.print();
}
}
在上面的例子中,Inner是Outer方法内部的局部内部类,它可以访问Outer的私有成员x。在方法内部创建Inner对象的方法如下:
Outer outer = new Outer();
outer.test();
4.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是没有名字的内部类,它通常用于创建一个只需要使用一次的类。匿名内部类可以继承一个类或者实现一个接口,它没有构造方法,但可以使用构造代码块进行初始化。匿名内部类的定义格式如下:
new 父类构造器/接口() {
// 匿名内部类的内容
}
在上面的例子中,父类构造器可以是有参数的构造器,也可以是无参数的构造器;接口可以是有多个方法的接口,也可以是只有一个方法的接口。下面是一个使用匿名内部类实现接口的例子:
public interface Animal {
void move();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nimal animal = new Animal()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ve() {
System.out.println("动物在移动");
}
};
animal.move();
}
}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实现Animal接口的匿名内部类,并实现了move()方法。在main方法中,我们创建了一个Animal类型的对象,实际上是一个匿名内部类的对象,然后调用了它的move()方法。输出的结果为“动物在移动”。
Java中的异常指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异常情况,例如类型错误、数组下标越界等。Java提供了异常处理机制来处理这些异常情况。
Java能提供的异常类是有限的,不可能为全世界出现的问题提供异常类来代表出现的问题。如果某个企业出现自己的问题,想要通过异常类来表示,那就需要自己来定义异常类了。接下来我们自己自定义异常类,假设我们需要收集每个用户合理的年龄,如果检测到某个用户输入的年龄不合理就抛出我们自定义的异常。
自定义运行时异常类:
package com.java.day5_exception;
// 1、自定义运行时异常类必须让这个类继承RuntimeException,这样才可以成为一个运行时异常类
// 2、需要重写构造器,当我们创建异常对象时可能需要将参数传给有参构造器进行初始化
public class AgeUnreasonableRuntimeException extends RuntimeException{
public AgeUnreasonableRuntimeException() {
}
public AgeUnreasonableRuntimeException(String message) { // message参数是用来封装我们自定义异常出现的原因
// 将封装我们自定义异常出现的原因的参数传给父类的有参构造器,最后由父类来封装我们自定义异常出现的原因
super(message);
}
}
自定义编译时异常类:
package com.java.day5_exception;
// 1、自定义编译时异常类必须让这个类继承Exception,这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编译时异常类
// 2、需要重写构造器,当我们创建异常对象时可能需要将参数传给有参构造器进行初始化
public class AgeUnreasonable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public AgeUnreasonableException() {
}
public AgeUnreasonableException(String message) { // message参数是用来封装我们自定义异常出现的原因
// 将封装我们自定义异常出现的原因的参数传给父类的有参构造器,最后由父类来封装我们自定义异常出现的原因
super(message);
}
}
创建一个Java类,用于实现收集每个用户合理的年龄,如果检测到某个用户输入的年龄不合理就抛出我们自定义的异常:
package com.java.day5_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Scanner; //导入 java.util 包下的 Scanner 类。
public class ExceptionOn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ry……catch用于捕获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
try {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合理的年龄:");
// 创建了一个Scanner对象,并将System.in作为其参数。System.in取得用户输入的内容后,交给Scanner来作一些处理。
Scanner scan = new Scanner(System.in);
// nextInt()方法会等待用户输入一个整数,并将其返回。如果用户输入的内容不是一个有效的整数,则会抛出InputMismatchException异常。
int num = scan.nextInt();
// 调用detection方法,如果年龄符合我们定义的合理年龄就正常执行,如果不合理detection方法就会向这里抛出AgeUnreasonableRuntimeException异常
detection(num);
} catch (RuntimeException e) { // 如果执行try中代码捕获到RuntimeException异常类以及其子类的对象,那就会执行catch中的代码
// 打印异常信息
e.printStackTrace();
}
try {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合理的年龄:");
Scanner scan2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num2 = scan2.nextInt();
// 调用detection2方法,如果年龄符合我们定义的合理年龄就正常执行,如果不合理detection2方法就会向这里抛出AgeUnreasonableException异常
detection2(num2);
} catch (Exception e) { // 如果执行try中代码捕获到Exception异常类以及其子类的对象,那就会执行catch中的代码
// 打印异常信息
e.printStackTrace();
}
}
// 编译时异常
public static void detection2(int age) throws AgeUnreasonableException{
if (age>0 && age<150) {
System.out.println(age + "岁年龄是合理的");
}else {
// 用一个编译时异常对象封装这个问题。那我们就需要自己创建一个编译时异常类,所以我创建了一个编译时异常类AgeUnreasonableRuntimeException
// throw:用于抛出这个异常对象,它会将异常对象先抛到方法的入口这里,再抛给方法的调用者。
// 所以我们自定义异常会将编译时异常对象先抛到detection方法入口处,再抛给detection方法的调用者。
// 我们将需要自定义编译时异常类抛出的异常信息作为参数传给了我们自定义的编译时异常类的有参构造器并创建一个编译时异常对象,并将创建的编译时异常对象抛出去。
// 编译时异常写代码的时候就会强烈提醒你,所以我们自定义编译时异常类被实例化的时候报错是正常的。想要解决这个报错需要用到throws
// throws:用在方法上,它会将方法内部的异常抛给调用该方法的上层。如果用在main方法上,那就会将main方法内部的异常抛给JVM虚拟机。
throw new AgeUnreasonableException("The age you entered is" + age + "years old is not reasonable");
}
}
// 运行时异常
public static void detection(int age) {
if (age>0 && age<150) {
System.out.println(age + "岁年龄是合理的");
}else {
// 用一个运行时异常对象封装这个问题。那我们就需要自己创建一个运行时异常类,所以我创建了一个运行时异常类AgeUnreasonableRuntimeException
// throw:用于抛出这个异常对象,它会将异常对象先抛到方法的入口这里,再抛给方法的调用者。
// 所以我们自定义异常会将运行时异常对象先抛到detection方法入口处,再抛给detection方法的调用者。
// 我们将需要自定义运行时异常类抛出的异常信息作为参数传给了我们自定义的运行时异常类的有参构造器并创建一个运行时异常对象,并将创建的运行时异常对象抛出去。
throw new AgeUnreasonableRuntimeException("The age you entered is" + age + "years old is not reasonable");
}
}
}
当输入的年龄合理时:
当输入的年龄不合理时:
虽说当将异常对象抛给main方法或者main方法出现异常都可以将异常对象抛给JVM虚拟机,然后JVM虚拟机会进行处理后将异常信息抛给用户,这对于用户来说是极其影响体验的,所以接下来讲讲开发中一般会怎么处理异常。一般情况下处理异常会用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捕获异常,然后将合适的信息响应给用户。
第二种、捕获异常,然后尝试修复异常。
在前面我们简单处理异常的时候,如果用户输入非int型的数据,那肯定是会抛出异常的。所以我们还是围绕收集每个用户合理的年龄这个主题,使用这两种异常处理的方式将之前的代码完善。
捕获异常,然后将合适的信息响应给用户:
package com.java.day5_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ExceptionTw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runs();
} catch (Exception e) { // 如果调用runs方法因为输入非int型的数据触发了Exception异常就打印对应的中文异常信息
System.out.println("您需要输入整数型数据,而非其他类型数据!");
}
}
public static void runs() throws 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合理的年龄:");
Scanner scan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num = scan.nextInt();
try {
detection(num);
detection2(num);
} catch (AgeUnreasonableRuntimeException e) { // 如果出现我们自定义的运行时异常就打印对应的中文异常信息提醒用户
System.out.println("您输入的年龄不合理!触发了运行时异常。");
} catch (AgeUnreasonableException e) { // 如果出现我们自定义的编译时异常就打印对应的中文异常信息提醒用户
System.out.println("您输入的年龄不合理!触发了编译时异常。");
}
}
// 编译时异常
public static void detection2(int age) throws AgeUnreasonableException{
if (age>0 && age<150) {
System.out.println(age + "岁年龄是合理的");
}else {
throw new AgeUnreasonableException("The age you entered is" + age + "years old is not reasonable");
}
}
// 运行时异常
public static void detection(int age) {
if (age>0 && age<150) {
System.out.println(age + "岁年龄是合理的");
}else {
throw new AgeUnreasonableRuntimeException("The age you entered is" + age + "years old is not reasonable");
}
}
}
我们进行输入测试结果:
捕获异常,然后尝试修复异常:
package com.java.day5_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ExceptionThre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捕获到下层抛来的异常对象就告诉用户需要重新输入,并重新执行runs方法,直到用户输入的int型数据合理就会break
while (true) {
try {
runs();
break;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您需要输入整数型数据,而非其他类型数据,需要您重新输入!");
}
}
}
// 如果捕获到AgeUnreasonableRuntimeException、AgeUnreasonableException异常对象就让用户重新输入。
// 想要终止输入,就需要用户输入的int型数据合理就会break
// 如果捕获到Exception异常对象而非我们自定义的异常对象,就将Exception异常对象抛给上层调用者。
public static void runs() throws Exception{
while (true) {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合理的年龄:");
Scanner scan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num = scan.nextInt();
try {
detection(num);
detection2(num);
break;
} catch (AgeUnreasonableRuntime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您输入的年龄不合理!触发了运行时异常。");
} catch (AgeUnreasonable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您输入的年龄不合理!触发了编译时异常。");
}
}
}
// 编译时异常
public static void detection2(int age) throws AgeUnreasonableException{
if (age>0 && age<150) {
System.out.println(age + "岁年龄是合理的");
}else {
throw new AgeUnreasonableException("The age you entered is" + age + "years old is not reasonable");
}
}
// 运行时异常
public static void detection(int age) {
if (age>0 && age<150) {
System.out.println(age + "岁年龄是合理的");
}else {
throw new AgeUnreasonableRuntimeException("The age you entered is" + age + "years old is not reasonable");
}
}
}
问:Java中的反射是什么呢?
答:在Java中,反射是指在程序运行时能够动态地获取类的信息并操作类的成员(属性、方法、构造方法等)的机制。
问:那Java中的反射需要学习些什么呢?
答:
反射学习第一步:将类的字节码文件加载到内存中,然后获取类的class对象。因为Java提供了一个class对象来代表字节码,所以获取类的字节码其实就是获取类的class对象,class对象会封装类的各种信息。
反射学习第二步:获取类的构造器,而构造器也是一个对象,去获取类中的构造器,那就会返回一个constructor对象,该对象就会封装构造器的各种信息。
反射学习第三步:获取类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等,而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等都是一种对象。比如去获取类中的成员变量,会返回一个Field对象,就可以获取该对象的各种信息或者操作该对象;去获取类中的成员方法,会返回一个Method对象,就可以获取该对象的各种信息或者操作该对象。
总结起来反射就是学习获取类的各种学习或者操作它们。接下来我们一步一步讲。
反射学习第一步:将类的字节码文件加载到内存中,然后获取类的class对象:
获取class对象的几种方式:
package com.java.day6_reflect;
import com.java.day5_exception.ExceptionThree;
public class ReflectCla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第一种方式:Class<这里需要获取的Class对象的类名,不知道就可以填?> 变量名 = 类名.class;
Class a = ExceptionThree.class;
System.out.println(a.getName()); // 获取class对象的完整类名
// 第二种方式:调用Class提供的方法获取类的class对象。
// 格式:Class> 变量名 = Class.forName(类的完整路径);
Class> b = Class.forName("com.java.day5_exception.ExceptionThree");
System.out.println(b.getSimpleName()); // 获取class对象的类名
// 第三种方式:通过类的对象调用Object提供的getClass方法获取类的class对象。
ExceptionThree c = new ExceptionThree();
Class> d = c.getClass(); // 格式:Class> 变量名 = Object.getClass();
// 这三种方式获取的ExceptionThree类的class对象是同一份class对象,只是获取方式不一样。
// 因为ExceptionThree类的class对象在内存中肯定只有一份
if (a == b) {
System.out.println("这三种方式获取类的class对象是同一份class对象");
}else {
System.out.println("这三种方式获取类的class对象不是同一份class对象");
}
}
}
接下来通过运行结果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反射学习第二步:获取类的构造器:
Class对象既然代表类,那么Class肯定会提供相应的方法去获取类的各种信息。所以获取类的构造器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写一个简单的类来学习:
package com.java.day6_reflect;
public class Zoon {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int age;
public Zo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private Zoon(){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
第一种方式:获取全部构造器(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
Class> a = Zoon.class; // 想要完成反射第二步、第三步,那都需要得到类的Class对象
得到类的Class对象后,可以通过Class对象调用类的getConstructors方法得到类的全部构造器。但是这个方法会把类的每一个构造器都封装成构造器对象,然后把所有构造器对象放到一个构造器数组里面去。所以要使用以下方式获取类的全部构造器:
Constructor[] b = a.getConstructors();
我们获取类的全部构造器后,可以进行验证:遍历构造器数组中的每一个构造器对象,并打印构造器名称和参数个数
for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b) {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一种方式获得的构造器对象:"+constructor.getName()+",这个构造器有"+constructor.getParameterCount()+"个参数!");
}
打印结果:
可以看到只打印出了一个有参数构造器,而无参数构造器并没有打印出来,因为getConstructors方法虽然可以得到类的全部构造器,但是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
第二种方式:获取全部构造器(只要存在就能拿到):
Class> a = Zoon.class; // 想要完成反射第二步、第三步,那都需要得到类的Class对象
得到类的Class对象后,想要通过Class对象得到类的全部构造器且只要存在就能拿到,那就需要使用getDeclaredConstructors方法。但是这个方法也会把类的每一个构造器都封装成构造器对象,然后把所有构造器对象放到一个构造器数组里面去。所以要使用以下方式获取类的全部构造器:
Constructor[] c = a.getDeclaredConstructors();
验证:遍历构造器数组中的每一个构造器对象,并打印构造器名称和参数个数。
for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c) {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二种方式获得的构造器对象:"+constructor.getName()+",这个构造器有"+constructor.getParameterCount()+"个参数!");
}
打印结果:
这次可以看到将所有的构造器全部都拿到了,没有了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构造器这种限制。
剩下的两种方式与前两种方式类似,我就简单讲讲。
第三种方式:获取某一个构造器(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
Class> a = Zoon.class; // 不管怎样,想要获取Class对象中的各种信息,第一步永远是获取类的Class对象
得到类的Class对象后,想要通过Class对象得到类的某一个构造器,可以通过getConstructor方法获取到,但是问题也是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那怎么精准获取到想要的类的构造器呢?那就需要通过参数的差别:
获取某一个构造器的格式:Constructor 变量 = 类的class.getConstructor(Class>... parameterTypes);
获取有参数构造器:
// 获取有参构造器需要往getConstructor方法中填写对应有参构造器的参数类型来匹配有参构造器
Constructor e = a.getConstructor(String.class, int.class);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三种方式获得的有参构造器对象:"+e.getName()+",这个构造器有"+e.getParameterCount()+"个参数!");
获取无参数构造器:
Constructor d = a.getConstructor();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三种方式获得的无参构造器对象:"+d.getName());
打印结果:
可以看到打印出来了有参数构造器对象的名称和参数个数,但是获取无参数构造器却报错了,因为这个方式能获取public修饰的,而无参构造器却是private修饰的,所以获取不到报错了!
第四种方式:获取某一个构造器(只要存在就能拿到):
Class> a = Zoon.class;
得到类的Class对象后,使用getConstructor方法去获取类的某一个构造器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而使用getDeclaredConstructor方法去获取类的某一个构造器就没有这个问题,因为getDeclaredConstructor方法也是只要存在就能拿到。
获取某一个构造器的格式:Constructor 变量 = 类的class.getConstructor(Class>... parameterTypes);
获取有参数构造器:
// 获取有参构造器需要往getDeclaredConstructor方法中填写对应有参构造器的参数类型来匹配有参构造器
Constructor e = a.getDeclaredConstructor(String.class, int.class);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四种方式获得的有参构造器对象:"+e.getName()+",这个构造器有"+e.getParameterCount()+"个参数!");
获取无参数构造器:
Constructor d = a.getDeclaredConstructor();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四种方式获得的无参构造器对象:"+d.getName());
打印结果:
这次可以看到不管是public修饰的构造器还是private修饰的构造器都打印出来了,没有了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构造器这种限制。
这四种获取类的构造器的方式全部讲完了,以下是完整代码:
package com.java.day6_reflect;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public class ReflectConstructors {
// @Test注释是JUnit框架中用于标记测试方法的注释。通过使用@Test注释,JUnit可以识别并执行被标记的方法作为测试用例。
// 在使用@Test注释之前,需要引入JUnit框架。可以通过在项目中添加JUnit依赖来实现。
// 被@Test修饰的方法必须是公共的、方法必须不能带有参数、方法必须没有返回值。
// 被@Test注释标记的方法不能抛出任何异常。如果测试方法需要测试某个异常情况,可以使用@Test注释的expected参数来指定期望的异常类型。
@Test
public void test() {
// 第一种方式:获取全部构造器(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
Class> a = Zoon.class; // 想要完成反射第二步、第三步,那都需要得到类的Class对象
// 调用类的getConstructors方法,可以得到类的全部构造器。但是这个方法会把类的每一个构造器都封装成构造器对象,然后把所有构造器对象放到一个构造器数组里面去。
Constructor[] b = a.getConstructors();
// 验证:遍历构造器数组中的每一个构造器对象,并打印构造器名称和参数个数
for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b) {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一种方式获得的构造器对象:"+constructor.getName()+",这个构造器有"+constructor.getParameterCount()+"个参数!");
}
}
@Test
public void test1() {
// 第二种方式:获取全部构造器(只要存在就能拿到)
Class> a = Zoon.class;
Constructor[] c = a.getDeclaredConstructors();
// 验证:遍历构造器数组中的每一个构造器对象,并打印构造器名称和参数个数
for (Constructor constructor : c) {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二种方式获得的构造器对象:"+constructor.getName()+",这个构造器有"+constructor.getParameterCount()+"个参数!");
}
}
@Test
public void test2() throws Exception{
// 第三种方式:获取某一个构造器(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
Class> a = Zoon.class;
// 格式:Constructor 变量 = 类的class.getConstructor(Class>... parameterTypes);
// 获取有参构造器
// 获取有参构造器需要往getConstructor方法中填写对应有参构造器的参数类型来匹配有参构造器
Constructor e = a.getConstructor(String.class, int.class);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三种方式获得的有参构造器对象:"+e.getName()+",这个构造器有"+e.getParameterCount()+"个参数!");
Constructor d = a.getConstructor(); // 获取无参构造器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三种方式获得的无参构造器对象:"+d.getName());
}
@Test
public void test3() throws Exception{
// 第四种方式:获取某一个构造器(只要存在就能拿到)
Class> a = Zoon.class;
// 格式:Constructor 变量 = 类的class.getDeclaredConstructor(Class>... parameterTypes);
Constructor d = a.getDeclaredConstructor(); // 获取无参构造器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四种方式获得的无参构造器对象:"+d.getName());
// 获取有参构造器
// 获取有参构造器需要往getDeclaredConstructor方法中填写对应有参构造器的参数类型来匹配有参构造器
Constructor e = a.getDeclaredConstructor(String.class, int.class);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四种方式获得的有参构造器对象:"+e.getName()+",这个构造器有"+e.getParameterCount()+"个参数!");
}
}
我们获取到了构造器自然要使用,而反射获取构造器的作用主要是初始化对象并返回。要怎么使用呢?我简单的讲解一下,我先把Zoon类的有参数构造器从public修饰变为private修饰,然后如下使用反射获取的构造器:
@Test
public void test4() throws Exception{
Class> a = Zoon.class;
Constructor f = a.getDeclaredConstructor(String.class, int.class);
f.setAccessible(true); // 将构造器对象方法setAccessible的flag参数设置为true,表示禁止检查访问控制(暴力反射)。简而言之:就算是修饰为私有的,我也能在外面访问。
// 通过newInstance构造器对象方法调用此构造器对象表示的构造器,并传入参数,完成对象的初始化并返回
Zoon f2 = (Zoon) f.newInstance("长颈鹿", 3); // 因为我们在获取类的构造器的时候,接收构造器对象的变量在接收时并不知道这个构造器是哪个类的构造器,导致构造器对象返回的类型还是Object类型,所以需要在这里强转类型。
}
现在反射第二步也算是完成了。
反射学习第三步:获取类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
获取类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与获取类的构造器类似,我就简单讲讲。
我先把Zoon类的成员变量age和成员方法setName从public修饰的变为了private修饰的。
获取并使用类的成员变量:
package com.java.day6_reflect;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java.lang.reflect.Constructor;
import java.lang.reflect.Field;
public class ReflectField {
@Test
public void fields1() throws Exception{
// 第一种方式:获取类的全部成员变量(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
Class> a = Zoon.class;
// 调用类的getFields方法,可以得到类的全部成员变量。但是这个方法会把类的每一个成员变量都封装成成员变量对象,然后把所有成员变量对象放到一个成员变量数组中去,只是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成员变量。
Field[] b = a.getFields();
// 验证:遍历成员变量数组中的每一个成员变量对象,并打印成员变量名称和成员变量类型
for (Field field : b) {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一种方式获得的成员变量对象" + "成员变量名称:" + field.getName() + "," + "成员变量类型:" + field.getType());
}
}
@Test
public void fields2() throws Exception{
// 第二种方式:获取类的全部成员变量(只要存在就能拿到)
Class> a = Zoon.class;
// 调用类的getDeclaredFields方法,可以得到类的全部成员变量。这个方法也会把类的每一个成员变量都封装成成员变量对象,然后把所有成员变量对象放到一个成员变量数组中去,但是只要存在就能拿到。
Field[] b = a.getDeclaredFields();
// 验证:遍历成员变量数组中的每一个成员变量对象,并打印成员变量名称和成员变量类型
for (Field field : b) {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二种方式获得的成员变量对象" + "成员变量名称:" + field.getName() + "," + "成员变量类型:" + field.getType());
}
}
@Test
public void fields3() throws Exception{
// 第三种方式:获取类的某个成员变量(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
Class> a = Zoon.class;
// 调用类的getField方法,可以得到类的某个成员变量。这个方法想要获取到某个成员变量,就需要告诉它要获取的成员变量的名字,只是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成员变量。
Field b = a.getField("name");
// 验证:打印获取到的某个成员变量的成员变量名称和成员变量类型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三种方式获得的成员变量对象" + "成员变量名称:" + b.getName() + "," + "成员变量类型:" + b.getType());
}
@Test
public void fields4() throws Exception {
// 第四种方式:获取类的某个成员变量(只要存在就能拿到)
Class> a = Zoon.class;
// 调用类的getDeclaredField方法,可以得到类的某个成员变量。这个方法想要获取到某个成员变量,就需要告诉它要获取的成员变量的名字,但是只要存在就能拿到。
Field b = a.getDeclaredField("name");
Field c = a.getDeclaredField("age");
// 验证:打印获取到的某个成员变量的成员变量名称和成员变量类型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四种方式获得的成员变量对象" + "成员变量名称:" + b.getName() + "," + "成员变量类型:" + b.getType());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四种方式获得的成员变量对象" + "成员变量名称:" + c.getName() + "," + "成员变量类型:" + c.getType());
}
@Test
public void fields5() throws Exception{
// 使用类的成员变量
Class> a = Zoon.class;
Field[] b = a.getDeclaredFields();
Zoon c = new Zoon();
for (Field field : b) {
// 在使用Field类来设置值或获取值时,都需要先获取到该成员变量的对象,然后通过Field对象来进行操作。
// 而且不管是设置值、还是获取值,都需要告诉Field对象需要对哪个对象的这个成员变量进行操作。
if (field.getName().equals("age")) {
field.setAccessible(true); // 禁止检查访问控制(暴力反射)
field.set(c, 5); // Field类.set(需要设置值的成员变量所属对象, 想要设置的值)
}else {
field.set(c, "老虎");
}
System.out.println(field.get(c));
}
}
}
打印结果:
获取类的成员方法并执行:
package com.java.day6_reflect;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public class ReflectMethod {
@Test
public void methods1() throws Exception{
// 第一种方式:获取类的全部成员方法(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
Class> a = Zoon.class;
// 调用类的getMethods方法,可以得到类的全部成员方法。但是这个方法会把类的每一个成员方法都封装成成员方法对象,然后把所有成员方法对象放到一个成员方法数组中去,只是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成员方法。
Method[] b = a.getMethods();
// 验证:遍历成员方法数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方法对象,并打印成员方法名称和成员方法参数个数以及成员方法返回值类型
for (Method method : b) {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一种方式获得的成员方法对象" + "成员方法名称:" + method.getName() + ","
+ "成员方法参数个数:" + method.getParameterCount() + ","
+ "成员方法返回值类型:" + method.getReturnType());
}
}
@Test
public void methods2() throws Exception{
// 第二种方式:获取类的全部成员方法(只要存在就能拿到)
Class> a = Zoon.class;
// 调用类的getDeclaredMethods方法,可以得到类的全部成员方法。这个方法也会把类的每一个成员方法都封装成成员方法对象,然后把所有成员方法对象放到一个成员方法数组中去,但是只要存在就能拿到。
Method[] b = a.getDeclaredMethods();
// 验证:遍历成员方法数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方法对象,并打印成员方法名称和成员方法参数个数以及成员方法返回值类型
for (Method method : b) {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二种方式获得的成员方法对象" + "成员方法名称:" + method.getName() + ","
+ "成员方法参数个数:" + method.getParameterCount() + ","
+ "成员方法返回值类型:" + method.getReturnType());
}
}
@Test
public void methods3() throws Exception{
// 第三种方式:获取类的某个成员方法(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
Class> a = Zoon.class;
// 调用类的getMethod方法,可以得到类的某个成员方法。getMethod方法想要获取到某个成员方法,就需要告诉它要获取的成员方法的名字以及参数类型,只是只能获取public修饰的成员方法。
Method b = a.getMethod("getName");
// 验证:打印获取到的某个成员方法的成员方法名称和成员方法参数个数以及成员方法返回值类型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三种方式获得的成员方法对象" + "成员方法名称:" + b.getName() + ","
+ "成员方法参数个数:" + b.getParameterCount() + ","
+ "成员方法返回值类型:" + b.getReturnType());
}
@Test
public void methods4() throws Exception {
// 第四种方式:获取类的某个成员方法(只要存在就能拿到)
Class> a = Zoon.class;
// 调用类的getDeclaredMethod方法,可以得到类的某个成员方法。getDeclaredMethod方法想要获取到某个成员方法,就需要告诉它要获取的成员方法的名字以及参数类型,但是只要存在就能拿到。
Method b = a.getDeclaredMethod("setName", String.class);
// 验证:打印获取到的某个成员方法的成员方法名称和成员方法参数个数以及成员方法返回值类型
System.out.println("这是第四种方式获得的成员方法对象" + "成员方法名称:" + b.getName() + ","
+ "成员方法参数个数:" + b.getParameterCount() + ","
+ "成员方法返回值类型:" + b.getReturnType());
}
@Test
public void methods5() throws Exception{
// 触发类的成员方法执行
Class> a = Zoon.class;
// 在使用Method类来触发类的成员方法执行时,需要先获取到该成员方法的对象,然后通过Method对象来进行操作。
// 而且想要触发某个类的成员方法执行都需要告诉Method对象需要对哪个对象的这个成员方法进行操作。
Method b = a.getDeclaredMethod("getName");
Method c = a.getDeclaredMethod("setName", String.class);
Zoon d = new Zoon();
c.setAccessible(true); // 禁止检查访问控制(暴力反射)
c.invoke(d, "熊猫"); // Method类.invoke(需要执行的成员方法所属对象, 执行成员方法所需参数)
System.out.println(b);
}
}
打印结果:
到这我们就将反射全部讲解完毕,我们已经充分认识了什么是反射,以及反射的核心作用是用来获取类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执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