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文化通史104

今日启发:

Elton:

第六章 古代文化的全盛(一)

第五节 艺能的新发展

催马乐

藤原明衡之所以在“猿乐”之上加上一个“新”字,体现了一种新样式的出现。可以说,奈良时代从中国引进的散乐,经过消化成为猿乐,发展到一种日本化了的新样式的新猿乐。这些元素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混为一体,一种新的戏曲——猿乐、能乐和狂言等正在胎动中。因此,新猿乐的发展,在日本曲艺史、戏剧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时期,从中国唐代和三韩输入乐器,已不能满足日本人对音乐的享受需要,于是日本模仿外来声乐的风格,创作新的声乐,便成为这一时代的要求。新的声乐——催马乐和时曲——应运而生。平安时代初期已存在这一新的声乐,到了这一时代中期已相当发达。紫式部在《源氏物语》对催马乐写得十分详尽,她写道,“内大臣对夕雾说:‘你整日笼闭一室,也太辛苦了。有时也该做些学问以外的事。比如吹笛,也是古代传下来的韵事。’说罢,他便拿一支笛给夕雾吹奏。夕雾吹得生趣洋溢,非常悦耳。内大臣暂时停止弹琴,轻轻地替他打拍子,唱起‘满身染上获花斑’的催马乐来。”这“催马乐”的全部歌词是:“诸公听我言,我欲换衣衫。行过竹林与野原,满身染上荻花斑。”从这一例可见催马乐的歌词,是完全适合贵族的趣味的,是一种贵族的乐曲。

催马乐的伴奏主要是管乐器的笙、笛、筚篥,弦乐器的琵琶、筝、和琴等。《源氏物语》这样描写了乐器的伴奏:“源氏把头中将柏木与弃少将红梅两人留下来,让人把各种弦乐器拿来,将琵琶交给萤兵部卿亲王,将和琴赐予柏木,由自己弹筝。弦乐合奏,音色清丽,异常动听。宰相中将夕雾吹奏横笛,曲调与春季时令吻合。”

图片

时曲

时曲,原文为“今样”,是平安时代新兴的流行歌曲,类似民谣曲,它最初是与佛教结合而产生,而且歌词口语化。所以,时曲比起催马乐来,更易为庶民所接受,故又称俗谣。时间的出现提早见诸于《紫式部日记》在记录八月二十日以后,“在土御门殿内轮流当值的人们,在桥廊、厢房的回廊上,或侧身在昏昏欲睡,或彻夜未眠在拨弄管弦。那些不会琴、笛的年轻人则互相颂佛经或时曲。这种情景,颇有情趣”。时曲的内容,不限于宜扬神佛精神,而且表达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包括贵族、僧侣、武士和底民的生活感情。《枕草子》就引用了一首颇具特色的时曲:“小柳枝呀,随风摇曳,垂下的藤花哟,镜放芳香。哎哟哟,亲密依恋呀,迎风招展。柳条青青哟,染上多么娇嫩的色彩呀,哎哟哟!”这首时曲是属于民谣系的,它表现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就显示了它的特色。所以,日本学者指出:“时曲的表现,是佛法歌系、神歌系、民谣系相互渗透,艺术表现和传承表现深深地交错,这是其特质之所在。从歌谣史的角度来看,这一点是特别值得注意的。换句话说,它是贵族的东西与庶民的东西交错融合起来的。”更重要的是,“很明显,时曲中的佛教精神是超越佛教的教义、知识,并逐渐将佛教精神内在化、血肉化。众所周知,作为时曲的特色,就是讴歌当时社会一切阶层的生活和精神。它比起前代的歌谣来,贵族化的东西少了,是贵族、僧侣、武士和庶民等在同等的位置上创作出来的。这一点,是它最大的特色”。可以说,平安时代是古代艺能“和风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它逐渐摆脱照搬外来的中国和三韩各种舞乐的形式,掀开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戏曲史第一页,也是构成日本文化从“汉风化”到“和风化”的不可忽视的一环。

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