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6我们到底是该常无,还是常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缴。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为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一篇,众妙之门。

有,无,是我们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情,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在经历的事情。但是,看似如此平常的事情,却是众妙之门。今天,重新听到这一篇,对于“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缴”有了新的理解。

之前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只是理解字面的意思。常无,你能看到事情的本质,常有,你能看到事情的特点特征。但是今天,听着听着就联系到了生活中。比如说,你很讨厌一个人。是因为常有,你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在你的心里对他已经有了一个定位或者说一个印象,所以在他做一件事或者说一句话的时候,你心里先有了一个预想,带着这个预想的有色眼睛去看待他所做所说。生活中,我们对于身边的人总会有一个大体的认识,比如说张三是一个善良的人,王五是一个吝啬鬼,李六是个心胸狭窄的人。那么,在他们做出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根据之前对他的印象,对他所做的事情进行判断。但是这种情况下,往往看不到事情真正的样子。如果我们是站在常无的这个角度,我们会去看事情本身的样子,而不是根据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去看这个事情。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视频。视频里是一个乞讨者,在一个商铺的屋檐下睡觉。然后某一天,老板打开门看到门前被人弄脏了,他二话不说,就将乞讨者赶走了。但是在他回放店里视频的时候,才看到事情的真相。原来,乞讨者晚上睡觉的时候,一个醉汉在商铺门口吐了,乞讨者将他赶走了。视频中的商铺老板因为提前对于乞讨者在心里给出了一个定位,一个刻板印象,他就是邋遢的,就是肮脏的,所以看到门口的污秽时想当然的认为是乞讨者干的好事。所以引发了后面赶走他的行为。如果在他心里对于乞讨者并没有这样一个提前设定好的印象,那么,在看到门口的污秽时,他也许会先去回放店里的录像,看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那么,也就不会造成那样的误解。

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提前有了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加高效的处理事情。但是同时也是因为这种认识,让我们有时候看不到事情本来的样子。那么,我们到底是该保持一颗常无的心,还是常有的心呢?我想也许这就是玄之又玄的地方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2-06我们到底是该常无,还是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