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新蝙蝠侠 The Batman》有感

因为之前的正义联盟宇宙被搞得一团糟,所以这次我本来是抱着吐槽的心态去看的,结果影片的质量远远高出我的想象,无论是演员还是剧情,我几乎找不到槽点(最大的槽点大概就是蝙蝠侠脸接炸弹,毫发无损这一点了),而且这三小时我一点都不觉得冗长或者无聊,主角本身很有趣,反派们都塑造得很突出,很有个性。一开始看到是谜语人The Riddler做主要反派的时候,我立刻做好了大段文戏看不懂的心理准备,我向来对于猜谜解谜兴趣缺缺,观看之后感觉其实也还好,那几个谜题在影院中能看明白七七八八,下来再看看大家的详细解析就完全明了了(尤其是那个西班牙语谜语,我觉得不太懂西班牙语的人们可能都得查查解析),谜语人这次没那么烦人,疯倒是很疯,表情丰富,嗓音嘹亮。至于企鹅The Penguin,由于在影片中太过还原漫画中的长相,我和大家一样没认出来这个角色居然是大帅哥科林·法瑞尔Colin Farrell扮演的。猫女Catwoman我简直不能更满意,长相肤色身材气质没有一处不是从像漫画里走出来的,举手投足真是非常迷人,猫奴属性戳我萌点。毕竟这个姐姐在《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 Fantastic Beasts: The Crimes of Grindelwald》就已经是万人迷了,纯血贵族Lestrange,当之无愧的赫奇帕奇的帅哥收割者,哈哈。


这一次的《新蝙蝠侠 The Batman》片长足足有175分钟,这种长度是要冒风险的,毕竟商人不是做慈善的也不是做艺术的,盈利肯定是放在首位的。一般的商业大片我也不指望它深入探讨什么晦涩的哲学问题或者很有争议性的政治话题,教化人民不是它的主要任务。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剧情流畅且能带给我快乐,这样的商业大片我就会给它打高分。显然,对商业作品而言,“有趣”比“经典”更重要,重要得多。《新蝙蝠侠 The Batman》长度仅次于《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 Avengers: Endgame》的181分钟,其实我当时看复联4的时候真没注意到它居然这么长,打打闹闹就过去了。这是蝙蝠侠电影重启后的第一部作品,说明商人们对它有足够的的信心,毫无疑问,他们认为蝙蝠侠的个人魅力足以媲美漫威布局十几年打造的漫威宇宙的魅力,人们只是为了在大屏幕看到他就愿意毫不犹豫地掏钱。这一次导演被给予了足够的时长将青年蝙蝠侠的故事讲述完整,故事中每个角色都有成长,有完整的人物弧光(各种线索不是为了给第二部留伏笔而留伏笔,出现在这一部中的人物本身也是非常完整的),反派的动机也算是很充足的(那种恐怖分子式的妄想式充足),我也得到了大满足,没有那种故事中途被打断意犹未尽的感觉,这都要归功于175分钟的时长,无论导演和编剧有多少好点子,有多少深沉的思想想要表达,演员贡献了多少精彩的表演,要展示这一切,一个足够长的影片时长都必不可少。例如,在蝙蝠侠正式出场的那场戏中,缓慢的,沉重的脚步声响起,然后一个高大的身影慢慢从黑暗的通道中浮现出来,如果这里设计为他突然冲出来秒杀所有人就没那味儿了。其次,老管家阿福Alfred Pennyworth在爆炸中受伤之后,布鲁斯Bruce Wayne等在床边,在阿福醒了之后和他认真地聊了一会儿,意识到之前法尔科内Falcone可能欺骗了自己,甚至自己的父母可能就是被法尔科内杀害的,导演为了表达布鲁斯内心的改变,给了他很多很长时间的面部特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的,迷茫的,困惑的,脆弱的韦恩少爷,在这里,人物的内心是一步步慢慢发生改变的。如果为了省时间删掉了这些,看起来对剧情没什么影响,但是对塑造青年布鲁斯这个重要人物绝对是有很大影响的。去年《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第一季 Arcane Season 1》大获好评的时候,大家也讨论过一个问题,就是《双城之战》要是被制作成上中下三部电影,会不会比现在这样做成9集动画更好?我的看法是,不讨论赚钱的问题,只讨论对观众的观感,不会更好。要想完整讲述一个故事是有一个最小篇幅这样的底线存在的,为了时长减少了的每一个细节都会破坏观众的观看体验,那些没有给出的线索只能由观众去猜,用自己的脑子去补全,如果丢失的线索太多,就意味着作者本身对人物的塑造是不完善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是因人们的三观不同而对同一位人物的看法不同,而不是指作者想要塑造一千种类型的哈姆雷特。毫无疑问,《双城之战》这9集动画应该是经过反复讨论,各方平衡过的能讲完这个故事的最短的篇幅了。甚至很多地方我都觉得进展过快了,需要倒回去反复观看和推敲。其实很多小说改编影视剧变得不好看的原因也在于此,考虑到商业回报,影片时长过短以致于不能好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很多影视剧不得不对情节进行大幅删改,内心戏更是直接删除,甚至出现主要人物的性格大变的情况。哈利波特电影的最后几部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书越来越厚且伏笔众多,电影能展现的情节实在是太少了,出场的人物也太少了(魔戒三部曲加长版超过十二小时大家也愿意打地铺去观看,能多看中土世界一秒算一秒,要啥自行车)。电影火焰杯中魁地奇世界杯被一带而过我就很不满意,那可是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了。说回《双城之战》动画剧集,做成动画比电影更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让读者一口气得到一个完整的故事很重要。现在很多三部曲电影的第二部极其难看,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说(点名批评《星球大战》新三部曲),因为它处在一个发展之中而又没到高潮,总有差一口气的感觉。《双城之战》完整的9集动画和《新蝙蝠侠 The Batman》高达3小时的电影时长足够一口气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也不用等上好几年才能看到同一个故事的剧情发展(甚至某些电影续集由于拍摄时间跨度太长直接太监了),自然心情很好。


对于粉丝们而言,我们已经在漫画中看着布鲁斯在无数个平行宇宙中用无数种方式过完了自己的一生,电影宇宙只能算是补充,虽然它可能是最能赚钱的。蝙蝠侠这个角色初次登场于《侦探漫画》(Detective Comics)第27期(1939年5月),距今已经83年,一个如此高龄的角色,居然还不断焕发勃勃生机,居然还能在全球斩获新粉丝无数并引发无数热烈的讨论,居然还有无数爱好者免费为他创作海量的同人故事,他必然有些非同寻常的地方。我一直很奇怪的一点就是漫画中非常重要的罗宾们Robin几乎没在真人电影中出现过,更不要说蝙蝠女孩们Batgirl,蝙蝠家族的成员们长期不出场,搞得好像蝙蝠侠从小到老都是一个人单打独斗似的,难怪总是那么苦大仇深,其实老蝙蝠的亲人朋友超级多的,真爱也超级多的,大部分时间韦恩庄园都挺热闹的。中老年蝙蝠侠身边有个活泼快乐,插科打诨的罗宾该是多么好玩啊。在漫画中,所有我们能想出来的伙伴和敌人都已经出场过了(还有很多高人气角色有自己单独的漫画期刊,即使没有蝙蝠侠,这些故事也很好看),为了增加蝙蝠侠这个人物的深度,所有的苦难,所有需要面临的人性考验,在不同的宇宙中,布鲁斯都已经经历过了,甚至是反复经历,他失去过很多亲人朋友,他也得到过很多真诚的保护和关爱,他面对过至亲的背叛,他和好朋友反目成仇,他也收获过敌人的爱情和友谊。只要创作者们一直保持创作,蝙蝠侠就不会死。我们能在大屏幕上看到的真人蝙蝠侠真的只选取了布鲁斯韦恩极小的一面展示给观众而已。


在影片的最后,蝙蝠侠成为了那束光,引领着哥谭人民继续前进,他们最后都走出了迷茫和阴霾。哥谭市民看到了自己的光,我们看到了自己喜欢的英雄和想象中的光,我猜,这就是这个故事的全部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新蝙蝠侠 The Batman》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