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西宁的一日三餐4/大辣子8月原创

      西宁人吃夜宵的氛围还是比较弱的,夜生活也不丰富。一来是天气原因,高原温差大,即使在盛夏的七月晚上都得穿外套,不像是其他地域等到夜晚十一二点气温才降下来,人们在路边摊乘凉吃东西摆龙门阵,川渝一带的冷淡杯啤酒夜、潮汕地区的生滚粥、东北的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湖广的小龙虾口味蛇...二来是青藏地区传统食物以肉类面食为主,祖辈父辈西宁人晚餐的主角以拉面、面片最常见,都是碳水爆表的那种,也就形成了西宁人不怎么吃夜宵的生活习惯。年轻人中间的夜宵也是以近两年兴起的烧烤、小龙虾为主,故而颇具地方特色的夜宵美食怕是难以界定,但在一些隐蔽的小店,还是能在深夜寻得美味。

      阿爷烤大饼。城东区某街头的一个摊摊,长年累月晚上8点之后出摊,没有座位,管你站着蹲着累不累,不叫号,先到先得。一人排队若想买多人份,还得看阿爷的心情。阿爷卖的食物很简单,烤白饼里加烤羊肉串,烤饼就是普通的烤饼,烤羊肉串就是常见的烤羊肉串,其实没什么创意没什么惊喜。冬夜里冻的搓手也不肯另寻一家店,放弃大老远过来的心情,夏夜里炉边等的冒汗还不肯靠边站,生怕后面插了队。若是打包带回去便索然无味了,排队的时候偷听前后左右的聊天、抱怨怎么这么多人、好奇为什么阿爷不开一家店......这不就是夜宵消磨黑夜的无聊又有趣之所在么?

      小桥“鬼杂碎”。第一次听到这个店还以为是朋友在逗我,后来又还听好几人提过,原来是真的有。只不过人家不叫“鬼杂碎”,确实是每天深夜才开门,后半夜关门,整个白天都不营业。别说,这歪名起的还挺恰当。杂碎,一般都是早餐吃的,简单来说就是牛或羊的下水,心肝脾肺肾的,煮成汤撒上葱花,配一个白饼。不少食客口中的点睛之笔是眼睛,需要单独加钱点,中国人爱说的“吃啥补啥”兴许不是没有道理,吃了兴许能耳聪目明。但杂碎吃多了痛风是一定的。去这家的食客,不是喝多了就是喝多了。夜是酒精挥发的地方,也是与过去告别的去处,还是思考人生的片刻,这一间小小的杂碎店里,不知发生过多少故事或喜或悲。

      大厦胡子烤肉。西宁人中最常见的夜宵便是烤羊肉了吧,大多数烤羊肉店都是傍晚开门营业到凌晨,迎接一家人的口腹、加班族的别无他选、三五好友的小聚、外地游客的打卡,可丰可简。黄焖、生烤、白条、串儿、冰抓,不同烹饪方法可体现羊肉的多样口感;板筋、腰子、肠子、肚子,每个部位都有独特的风味。麦仁,一种粥,在麦粒里加入羊肉沫、羊油、生姜、花椒等,锅就架在烤羊肉的炉子上小火一直熬,粥会被熬成粘稠的胶状。喝一碗浑身暖起来,是最适合高原的夜晚了。糊辣羊蹄,该店的招牌,羊蹄上胶原蛋白的爽滑和蹄筋的Q弹相得益彰。热滚滚的nao茶和口塌蒜是消解油腻腻的肉食最好的搭配。nao茶,本地颇具特色的茶饮,茯茶里加入盐、花椒,有些店家还加一种加荆芥的香料,看似大同小异,行家可是能品出来哪家nao茶更为讲究的。大蒜,最寻常的调味料,生吃来辅佐肉类和面食就成了西宁人的口塌蒜,俗话说“吃肉不吃蒜,味道减一半”是经过无数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童年时代的我就是在西宁大厦生活的,记忆里街边的绿帐篷、矮矮的桌凳、露天的烤炉,在城市的创卫创城中消失不见,现在都成了一家家窗明几净的门店。城市的发展不能说不好,却少了些许滋味,就像成长中要付出的代价,成熟与纯真成反比。

    我与西宁的3+1餐结束了,期待下一次和大家分享更多美食和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西宁的一日三餐4/大辣子8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