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后的思考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是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佐野洋子的代表作。绘本讲述了一只猫的传奇故事。这只猫先后做过国王的猫、水手的猫、魔术师的猫、小偷的猫、老婆婆的猫和小女孩的猫……这只猫一次次死去,又一次次重生,它死了一百万次,又活了一百万次。这中间,它一次也没有哭。直到有一次,它变成了一只属于自己的野猫,它不光喜欢自己,还爱上了一只白猫。它和白猫养育了一群小猫,当心爱的白猫死去后,它放声大哭,随着白猫一起死去,并且再也没有活过来。这是一个关于生与死、关于爱和自由的故事。执教老师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虎斑猫的一生,并从中领悟生命的意义。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对教学环节的思考。

      作为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本节课围绕“虎斑猫的故事”展开。通过观看视频,帮助学生回顾虎斑猫的一生。之后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虎斑猫的一生,让学生尝试给虎斑猫的一生分阶段,再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每一个阶段。最后把教学重点引导到“爱上白猫”这个阶段。“爱上白猫”让虎斑猫发生了变化,逐渐明白了什么是爱,这确实是虎斑猫一生中的重要阶段。不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我看到每个小组都有提到虎斑猫成为“自己的猫”这个阶段。这说明学生们都发现了成为“自己的猫”其实在虎斑猫的一生中也特别重要。在这个阶段中,虎斑猫获得了自由,变得喜欢自己,这也是它之后“爱上白猫”的前提。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时可以顺着虎斑猫成为“自己的猫”这个阶段让学生深入讨论下去,便能挖掘出学生对于自由的看法,让思考更加有深度,而不是直接将话题通过一个问题转入“爱上白猫”这个阶段。

        二、对信息化手段的思考。

        在课堂上老师运用了IRS反馈系统,提出问题并且即时得到了全班学生的反馈。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爱上白猫是不是虎斑猫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在最初小组讨论虎斑猫的人生阶段时,“爱上白猫”这个阶段有的小组提到而有的小组并没有提到。老师直接提炼出问题再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这样小组内大家的想法趋于一致,不会产生思想的火花。我觉得可以调整为进行组间交流讨论,这样不同小组间的不同思维才能更好地进行碰撞,最后得出答案。还有一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失去爱的人,我们还能活下去吗?IRS反馈系统显示大概32%的学生认为能活下去,68%的学生认为不能活下去。之后老师在认为能活下去和不能活下去的学生中分别请出一位学生自愿来回答。接着就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对于这样的需要深层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还是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且就人生观而言,68%的学生认为失去爱的人,我们就不能活下去了,这还是需要必要的引导。老师在处理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做出选择,之后不出示每个选项的人数比例,只单纯出示32%和68%这两个数据,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让不同想法的学生互相交流。如果小组数据中我们看到有的小组全体成员都认为失去爱的人不能活下去,那这时老师可以介入小组讨论中进行必要的引导。

        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单,组织学生在课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交流前,特别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交流过程中,也要求让小组每个成员都发声,并且对小组成员进行了任务分工,有的学生负责朗读,有的学生负责记录。在这过程中,是否有小组成员没有真正参与讨论呢?如果进行以下调整,会不会更能保证每个成员都参与到讨论中来。以第一次讨论的任务为例:把虎斑猫的人生分阶段,再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人生的每个阶段。这时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动笔写下自己心中的几个词语,之后小组讨论,留下大家都认可的词语,去掉不认同的词语,以此形成小组最终的答案。把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这样修改一下,是不是更能够让每个小组成员都真实参与了讨论呢?

        以上是我对于这节课在三个方面的粗浅思考。对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寻找到最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并且合理运用,如何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助力的课堂中更有收获地学,我还在不断摸索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