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为人父母,为人师》

        “我们谈到童年的时候,往往会把解决贫困问题放在第一位,而恰恰忽视了更为本质的需求——情感的满足度。情感的满足度对孩子建立安全感、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中的自我认同,包括对生命的信任度,是最为重要的。”

        我刚出来工作的第一年,女儿还未满三周岁,我们学校的幼儿园有年龄限制上不了,因此只能放在老家跟着奶奶。这一年虽然经常和孩子视频,但是每次视频的时候,不管我说什么,她都是一直不停的叫“妈妈”,像是在喃喃自语。每次看到有别的小朋友出现在我身边,她就会多说一句:“那是我妈妈。”像是生怕被别人抢走了一样。邻居经常戏弄她,告诉她妈妈带走了哥哥,不要她了。妈来电话跟我说孩子经常自己一个人搬着凳子坐在门口发呆,问她干什么,她就说要等妈妈回来……

        由于工作地离家太远,一年只能回去两次,每次回家看她,她连睡觉都拉着我的手不放。轻轻动一下,她会立马睁开眼睛问,:“妈妈你去哪?”好像一直没睡着一样。每一次离开都是在她熟睡的时候,否则她醒了,我们就走不了了。在路上,估计她快醒的时候给奶奶打电话,奶奶说她老早就醒了,好像知道你们要走一样,没睁开眼睛就叫妈妈,一听是奶奶的声音就问妈妈呢,奶奶说妈妈上班去了,她就一句话也不说,把自己蒙在被子里很委屈的流泪,也不哭出声……

      第二年孩子能上幼儿园了,我克服一切困难把她接到了身边。尽管我一直尽力弥补那一年对她的影响,但她始终是没有安全感的,对她说话严厉一点,她就会说“妈妈不爱我了”,因为开会或者上课晚接她,她就会说“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这一类的话,我的忙碌,让她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被照顾得很周到,但她却也因此比同龄的孩子要懂事的多,有时候懂事得让人心疼。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在顾城的诗里,陪伴就是这么简单而美好。一个孩子无从知道什么叫贫困,他们想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因为陪伴可以给孩子温暖。她们需要的,有时候只是一个爱的抱抱。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在这个竞争压力非常大的社会却很难实现。每一所学校都有大量的留守儿童,而这些孩子也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形成严重的性格缺陷,影响他们的一生。

      在我的朋友圈中,有很多二胎家庭,而大部分二胎家庭中普遍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两个宝宝的关系当中,家长往往会批评老大多一些,在兄妹关系中,老大总是要受委屈的,有的家庭则是无原则的偏袒二宝。这种现象,也偶尔出现于我们家,我们本身作为教育者稍有关注研究,因此在处理类似的事情时,尽量多了些公平公正,我也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有一个重大的惊喜发现,那就是在我批评二宝的时候,哥哥不会再对妹妹有敌意,反而是很有耐心的去哄妹妹。我们尤其不能在两个孩子有争执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大宝,不能总认为他大一点,就该让着妹妹,一定要问清楚缘由,耐心处理,也希望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顾稚子,勿忽长。

图片发自App

        张文质老师说:“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教育有时有个错觉,它特别容易忽视人天然的,与生俱来的东西,对待这些东西,最重要的方式是去尊重它,满足它,简单的说要把人作为人来对待。”

        春节在家和儿子一起看《熊出没之奇幻空间》,这部动画片里有一个收藏家,其中有一幕播放了这个大boss的童年生活。他的妈妈给他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奥数班,竞赛班,这个剧情还没放完的时候,我就跟儿子说:“儿子,你看看人家的童年,再看看你的,相比之下你是不是有点太舒服了。”我以为儿子会说各种理由,可他却反问了我一句:“妈妈,你觉得他开心吗?”

  我哑口无言。是的,大boss的童年是灰色的,没有好朋友,没有彩色的动画王国,他一点也不开心。小侄子偷偷告诉我:“姑姑,我跟你讲哦,阿哥说你每天就只会让他学习,不让他做其他事情。”对于儿子的这个说法,我既震惊又有点委屈,他没有提到我的辛苦,而只是记住了我对他苛责的一面。反思自己,作为教师的我,在家庭中往往会忘记及时切换角色。在儿子心里,他只希望我是个好妈妈,但是我却把对高中生的要求强加在儿子身上,对他的期望过高,我也犯了大部分家长容易犯的错误。我们想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期待的模样,却忽视了生命自己内在的节律,有它的可能性和局限性。我们深知社会竞争残酷,想让孩子将来适应社会要求,找到立足之地,却也毫不留情地剥夺了孩子的快乐,相信很多家长和我一样矛盾着,也不断地探索着。

    文中提到一个离家修行的孩子,出门前她妈妈跟她交待了一句:你要记得微笑哦!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一瞬间泪崩,每次儿子出门前,我都是再三叮嘱他上课要认真听讲!当儿子领回书法之星,科技之星,礼仪之星这一类的奖状回来时,他都是故意把奖状放在比较明显的地方,想引起我的注意,希望得到我的夸奖,而我明明知道他的小心思,却每次都是跟他说,你要是领个学习之星的奖状回来,妈妈会更开心。从这一刻起,我深刻反省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问题,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提醒,关于快乐的提醒,关于善于释怀的提醒,让他更善于微笑,更善于快乐,能用更有爱的方式去待人。

      社会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孩子变了,而父母却一直都没有改变。中国式父母,只给孩子自己认为好的,不管孩子想要的。我们要和孩子一起面对他成长中的各种问题,要用合适的方式去推动孩子的成长,不能急于求成,陪他们慢慢走在长大的路上。

      最后我想跟大家分享《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的故事,与所有的爸爸妈妈们一起共勉: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哎!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孩子:为人父母,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