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7

文化通史133

今日启发:

Elton:

第八章 中世文化的初兴

第四节 连歌的盛行

“地下连歌”

当时的连歌会,还有以寺院为中心举行的,其中昆沙门堂、法胜寺、清水寺、法轮寺、鹫尾神社、北野神社等由道生、寂忍、京月、无生等僧人连歌师频繁地主持的连歌会,最引人注目。他们按照古代的宗教仪式在寺社院内的樱花树下举行,即兴连作,并由先驱者道生始创趋于庶民化的“地下风体”,也称“地下派”。他们的连歌会称“地下连歌会”(又称“花下连歌会”),他们的连歌称为“地下连歌”,多吟咏“无心连歌”,但地下连歌会多无记录,现“无心连歌”几乎无留存。这时新兴了职业连歌师。良基就这种情况在《九州问答》中写道:“花下幽人月前吟,客道生等咏物而创造出‘地下风体’,渐次流布于天下也。”

“堂上连歌”与“地下连歌”两派共存共荣,雅俗相兼,彼此还开始有了交流。据二条良基的《菟玖波集》记载,最早的“花下连歌会”,是于宽元三年(1245)三月在毗沙门堂和翌年三月在法胜寺举行,并记有道生、寂忍等人的诗句。这些连歌会,最初只有僧侣、武士、庶民参加,其后于正和元年(1312)三月法轮寺的“花下连歌会”,连贵族也出席,共吟千句。到了镰仓时代中后期。连上皇、关白大臣、显赫的贵族权势者等高层贵族,也作为客人光临这种“花下连歌会”,有的还带头咏发句。定家在《明月记》中也有“年年玩花道场”的记载。可见连歌确是“不分贵贱雅俗,普天同吟”的。元应二年(1320)春,在镰仓花下举行的一次连歌会上,参加者兴致勃勃地同咏了万句,由此可以推想其况之盛,其规模之大。

图片

“风暴与花相为敌”

这时期,许多寺社在春、夏两季都举行开放式的“花下连歌会”,吸引广大歌众,不少是同吟千句、二千句者。其时,连歌的享受层,以僧侣和武士为主,普及到包括贵族和庶民的全国各地方各阶层,连歌已然成为地方文化圈的一环。良基对这种情况在《连理秘抄》中作了如下记述:“当时堂上一些有身份的人,也是确实规范, 有精通地下连歌者。”这说明其时堂上派的“堂上连歌”与僧侣、武士为主的“地下连歌”有了自由的交流,促进了连歌的发达与提高。此时,地下歌坛更为活跃,地下连歌师辈出,知名者有善阿、顺觉、信昭、良阿,尤其是救济的“幽玄”歌风,影响着一个时代连歌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连歌带有某些宗教咒术的因素,比如,祝愿身体平安,祈求出征战胜等。连歌不仅与神事、佛事和游艺有关。而且成为战乱时代一种集团创作的艺术,在武士出征或战斗中也高吟连歌,鼓舞士气。据《太平记》记载,元弘三年(1333)举兵反幕的楠木正成坚守千早城,包围该城的镰仓幕府军队由于久攻不下。唯恐将士军心涣散,于是从京城请来连歌师连续吟咏万句,以鼓舞和激励将士的士气。现举发句和附句两句为例:“(发句)冲锋得胜如樱色,(附句)风暴与花相为敌。”《太平记》对此做了这样的评述:“词缘巧,句体优,喻官兵为花,喻敌为风暴,这是禁忌的预示。”因为最后还是以幕府灭亡而告终。这是不同于“地下连歌”的滑稽谐谑性,也不同于“堂上连歌”的高雅优美性,而是一种少有的异类的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