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夏季,手上长出“透明”小水泡,又痛又痒,需要警惕一件事

每到炎热的夏季,很多人的手上,就会长出“透明”小水泡,又痛又痒。

很多人,痒痒得难受,便会用手去挠,但却越挠越痒,挠破了,水流出来,伤口会干涸,脱皮。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些“小水泡”,大多是“汗疱疹”,是湿疹的一种,是一种对称性的、复发性的、多发生在手掌的水疱性疾病。

同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灼热和发痒。

清代《疡医大全》中记载:“蚂蚁窝多生手足,形似蚁窝,俨如针眼,奇痒入心,破流脂水”。

即使不做任何处理,1到2周后,水疱里的液体也会变干,然后开始脱皮。

但是,汗疱疹会反复地长,严重的还会继发感染。

如果,天气炎热,手上长出“透明”小水泡,那么,需警惕一件事。

那就是——湿热重。

汗疱疹的大神,可能是真菌引起,并且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瘙痒。

此外,还可能是湿热重所致,与脾胃虚弱,也有一定的关系。

中医认为,“汗疱疹”多是因内有蕴热、脾失健运或阴虚内热,汗出不畅所致。

湿热上升时,则会在身体上反应,一般这类小水泡,是半透明或者是不透明,一般轻微瘙痒。

炎热的夏季,正是湿热重的时节,此时,很容易导致汗疱疹的发生,一定要高度重视。

体内湿热重,还会导致这些不适:

1、大便不成形,舌苔白厚。

2、身体发沉,四肢无力,昏昏欲睡、没有精神,头晕。

3、脸部出油、起痘,甚至头发也爱出油,有头屑。

4、、口干、口苦,口臭,有异味,泛酸。

5、爱出汗,而且汗味重、体味大。

6、皮肤起痘,长斑,湿疹,瘙痒,荨麻疹反复发作。

7、小肚子大,水肿型肥胖。

简单3招,帮你祛湿热

第1招:动手做祛湿茶

用一些健脾利湿的食材,搭配做茶,泡水喝,祛湿又健脾,效果加倍。

自己动手,黄花苗黄实茶,可健脾、祛湿、排毒。

材料:马齿苋、玉米须、薏仁、赤小豆、黄花苗、黄实、山楂、淡竹叶

做法:

①马齿苋、黄花苗、淡竹叶、玉米须,洗净切段,烘干备用;

②薏仁、赤小豆,炒熟备用;

③黄实、山楂,洗净,掰碎,烘干备用;

④取黄花苗0.9g,赤小豆1.7g,薏仁 0.7g,马齿苋0.1g,黄实0.3g,山楂 0.1g、玉米须 0.1g,淡竹叶0.2g,碾碎后,装入小茶包中。

⑤每次取一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解析:

黄花苗,擅长祛湿热,可泻火、利尿、除湿,改善湿热所致恶心、舌苔发黄等症。

黄实,归脾、肾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薏仁,可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

马齿苋,归肝、心、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祛湿之效。

玉米须,可利水消肿、平肝利胆,凉血、泻热,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

淡竹叶,以渗湿泄热见长。山楂,可健脾消食,有助于脾胃健康。

赤小豆,健脾利湿、消肿解毒,值得注意的是,要选用赤小豆,而非红小豆,切莫选错了。

第2招:热水泡脚

湿气重,泡脚可以帮助祛湿。

脚底穴位非常之丰富,泡脚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流通、舒缓压力、帮助体内排出体内湿毒。

泡脚水中,加入生姜、花椒,一起泡脚,祛湿效果加倍。

泡脚水深最好要没过小腿,这样除湿的效果会更好。

每次泡脚的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为好,泡到微微出汗即可。

第3招:穴位按摩

委中穴,位于双侧膝盖后方的凹陷处。

委中穴,是十二正经中肝经、肾经、膀胱经经脉循行区域。

膀胱经,是人体大的排毒祛湿通道。

经常按揉委中穴,可有效的帮助身体进行祛湿。

把手掌搓热,来回搓擦,间断按压穴位,以局部发热、酸胀为宜。

2个小方法,帮你“缓解”瘙痒

当出现这些小水泡时,尽量不要去抓挠,一旦挠破了,会让病情变得更严重,甚至出现并发症。

此时,可以试试下面2个小方法:

1、蒲公英煎水

蒲公英,可泻火除湿,还有广谱杀菌的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用蒲公英煎水外洗,可杀菌,减少瘙痒。

2、酒精+生姜

生姜切末,加点白酒,搅拌均匀,静止一小时。

然后,用棉签,蘸取涂抹长水泡的地方,即可。

此外,生活中,还要注意这几点:

1、忌食辛辣、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2、少吸或不吸烟,少用或不用碱性肥皂、洗衣粉、洗涤灵洗手。

3、出现水疱不要挑破,更不要撕皮。

4、局部治疗,以收敛止痒为主,如果瘙痒严重的,需要到医院去看一看。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炎热夏季,手上长出“透明”小水泡,又痛又痒,需要警惕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