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八)2022-02-22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一)

文/高明云

2022年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以以下三个出发点为目的:

1、书中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2、书中的值得借鉴的做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3、书中的美言警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序言:

1、李政涛:《教育的情调》不只是一本书,它是一份礼物。它告诉“教师”,如何带着敏感、机智和爱,进入孩子的世界,敞开孩子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进而“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 教育行动”,形成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个人生活的独特性。它告知“教育学者”,教育学是一门复杂而细腻的学问,是面向可能性、独特性这一“生命事实”的学问,是面向每一个个体所拥有的不可替代的生命体验、成长体验的学问。他蕴含了一种“教育学的角度”和教育学式的“看”:“保存”、“保全”、“尊重”和“保护”每个孩子的独特体验。它同时也指向一种能力:能积极分辨出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的能力。它告诉“学生”:“你们”每个人都会被“看到”、“体贴”和“聆听”,“我们”将会和“你们”共同去行动、实践和创造生活。

2、李镇西:它蕴含着人的生命,辐射着人的温度,散发着人的气息,激荡着人的情感,燃烧着人的思想。教育的智慧不是为了“摆平”“搞定”班级的手段,不是为了“收拾”“制服”学生的“兵法”。只有站在教育人性的高度看教育智慧,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大智慧——拥有这样的大智慧,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的“情调”。

3、刘铁芳: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教育的情调涉及我们如何习得一种儿童立场,努力以儿童的方式走近孩子的世界,切实的关心孩子,理解孩子,顺应儿童发展的内在可能性去引导儿童、成就儿童。

4、刘慧:教育之爱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它必须能满足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儿童需要什么样的爱?教师的爱怎样才能“送达”儿童的心上?品读《教育的情调》一书,深感他是关于儿童生命的研究,是现实生活情境中对儿童生命成长的描述与揭示:她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成人是如何与儿童的真实体验与感受“擦肩而过”的;她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成人“走进”儿童生命世界之门;她展示了成人与儿童“打交道”时,如何才能“踏上”儿童的生命“节拍”,给予儿童所需的教育之爱,“奏出”教育情调的美妙乐章。

5、檀传宝:珍贵启发:第一,教育和教育爱不可有须臾的分离。老师必须以教育学的眼光看孩子。这就是说,作为一个保护、培养孩子的观察者,老师要意识到正在成长的孩子的存在,并且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们的“在”。而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孩子,给孩子希望,更开放、更宽容地与孩子相处。总之,教育爱意味着教育者对于学生道德与人道方面的责任,以及合乎每一个儿童个体发展实际的教育性陪伴。第二,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无比重要。一位机智的教育管理人员知道什么该说而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提而什么不该提。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是教育管理人员进入孩子的体验世界的能力。其实,关于“知道什么该说而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提什么不该提”的“教育敏感性和机智”,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确保对于孩子的“教育爱”之有效实现以及教育独特性的不二法门——“教育是一种与人相处的学问,一种成年人与孩子相处的学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智慧和敏感性比教育的技术性更加重要。”第三,好的教育一定离不开教育学反思。《教育的情调》十分生动、深入地解释了诸多教育智慧(对孩子好奇心、可能性以及个人秘密体验的保护,所教学科与教学行为的物我两忘,以及爱护与纪律的平衡处置。)从而得出了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教育学指向的是一种能积极地分辨出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的能力”的重要结论。鉴于教育现象学特别强调“智慧的教育者”应当形成“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个人生活的独特性”,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保持对教育行为的经常性反思,一确保对特定教育情境的敏感性以及对特定个体所做的教育安排的适切性。

教育的敏感和机智

6、教育问题:孩子觉得他自己处在什么样的情境中?或者,更深一层:孩子是如何体验这种情境的?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对不上号。教育者应该这样想:这个男孩遭遇了什么?这件事和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对他来说这意味着什么?我应该说什么,怎么做才能让他从这件事中获得教育?我如何才能给这个孩子适合他年龄的成长空间?我该如何教育他,才能使他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14】《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八)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