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DRM会议简记

35th ChinaDRM Forum Meeting
@Huang Shan,xlyu
Date: 2012-04-09

A.M. Session: Presentation
1. Speech by Mr. Wenhua Ding, Chairman of ChinaDRM Forum
a) 在过去的一年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会马上开始;OTT业务由增值业务向主流业务转变。需要我们快速发展。
b) 希望论坛讨论下一步的部署及具体的项目,推进整体工作。
2. Report by Mr. Li Zhao, Secretary of ChinaDRM Forum
a) 标准报批近期进展通报:
i. 12年2月23日通过预审:广播电视数字版权管理元数据规范,广播电视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内容标识,广播电视数字版权管理广播电视内容分发-广播控制标记 3个标准,并根据专家组完成进一步修改,上报科技司,等待正式评审。
ii. 12年3月初:家庭网络数字版权管理 第一部分 系统主体,第二部分 连接保护,预计4月15日完成审查,并上报等待召开预审会。
iii. IPTV内容分发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规范 修订测试方法,以前的黑盒测试不行,需要一些白盒测试,已有具体方案,需要沟通。
b) 3个新成员
c) 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技术沙龙,2012年1月5号
i. 主题:OTT互联网趋势及前景。
ii. 以后将加强日常交流,经常举办更多交流活动。
d) ChinaDRM采用新的Logo
3. Report by Mr. Qingyang Kang, leader of Content Production(CP) WG
a) 报批进展:3个标准等待正式评审(参考2->a)->i部分),ISAN组织也在制订数字内容标识方面的标准,担心冲突。
b) 康担心随着应用的变化,在现实应用ChinaDrm可能会出现一些挑战
i. 环境变化:国家政策的变化,三网融合。
ii. 角色分工的界限模糊:内容提供者,内容分发者,内容使用者的角色融合。
iii. 传播方式与介质统一: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智能终端进化为数字家庭的信息中心。
iv. 电视形态多样化。
v. 用户需求的变化:消费行为的变化;互联网,移动网络3G提供的增值服务。
vi. 针对变化,康给出了建议:调研分析,跟踪;ChinaDrm标准体系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研究DRM的应用和运营模式,推进ChinaDRM运营模式创新。
4. Report by Mr. Jie Yang, leader of Content Distribution(CD) WG
a) 会议回顾: 2次会议+ IPTV草案修订会议1次
b) 标准进展:IPTV内容分发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标准,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广播电视内容分发—广播控制标记, 双向DTV内容分发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标准,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和内容保护技术规范,精简的权利对象系统-精简权利对象描述,精简的权利对象系统-精简权利对象获取协议,B2B内容分发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标准 方面目前的报批进展
c) 讨论IPTV标准草案测试,科技司要求加入白盒测试,准备在黑盒测试基础上加入部分白盒测试,测试主要是一致性测试方面的问题,准白盒测试方案讨论

d) 4月9日下午召开CD组第51次小组会议
i. 讨论IPTV标准草案测试及报批工作安排。
5. 特别工作组报告
a) 数字电视元数据标准体系形成三读版本。
b) 三读版本修改:参考模型中删除”内容管理”,以及播放终端改为内容展现;体系结构的修改。
6. Report by Prof. Xingjun Wang, leader of Home Network (HN) WG
a) HN 相关标准包括:第一部分系统主体,第二部分连接保护, 第三部分语言和虚拟机,第四部分广播控制标识, 第五部分数据结构
i.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基本完成。
ii.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还存在部分问题,第五部分没有进展。
iii. 待解决问题:poc的白箱测试问题;广播控制标识的测试、终端文本审核;数据结构的一致性问题没有进展。
b) 对第五部分数据结构进行了讨论
i. 永新世博怀疑有无必要统一化元数据和许可证,在国际上,通用的是多套不同的DRM系统并存在家庭网络中。目前的ChinaDrm系统是基于硬件的, pc等其他非机顶盒开源设备上无ChinaDrm的硬件环境,存在它们之间的互操作性的版权安全问题。
ii. 广电直播中心认为,各家CA转DRM会出现许可证描述不一致的问题。
iii. 天柏认为在目前的CA系统上扩展DRM系统,解决数据结构的一致性问题至少需要2家CA,2家机顶盒厂商,但其他CA厂商不积极,天柏也不再拥有机顶盒厂商资源(号召力),所以造成目前数据结构部分无进展。
iv. Nagra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有2个技术趋势:1) 云端模式,云端上有多个DRM系统,按照终端DRM系统不同而使用不同的DRM系统。2)gateway模式,通过机顶盒实现家庭网络的超分发,机顶盒作为整个家庭网络的DRM代理,通过硬件(STB)+软件(pc等)实现多个DRM系统的不一致性问题。
v. 王兴军认为,gateway方式比云端模式更安全,因为gateway的安全风险在于家庭范围。
vi. 丁文华和永新世博认为可以先做1/N,先几家合作做把广电的高端内容资源的版权做好。
vii. 这个问题会在下午继续讨论。
c) 提案征集书
i. CDRM 家庭网络的互操作协议,可以首先做论坛内部成员的互操作。
ii. CDRM 家庭网络的内容存储保护规范,做的还很少。
iii. 基于上次会议,把CDRM家庭网络与CA的互操作并入CDRM 家庭网络的互操作协议。
iv. 基于上次会议,把CDRM 内容水印嵌入与检测规范延期至6月提案,内容水印在检索、统计会带来好处,到时讨论有无必要在家庭网络组内提案。
d) HN 72次会议将在4月25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希望有兴趣代表参加
7. Report by China Cable TV – ChinaDRM in B2B and B2B2C Application
a) 中国有线来源于总局的一个课题,该课题是第一个具有统一规范的跨地区、可信、可交换、可检索、可交易、可结算的数字媒体内容基础平台。介绍了中国有线电视B2B 和 B2B2C 内容分发平台及DRM技术在其平台上的应用. ChinaDRM是平台的一个选择。该课题目前处于半运营示范阶段。
b) 中国有线想结合目前现有平台和ChinaDrm做数字媒体B2B 和 B2B2C 的标准。
P.M. Session: Open Discussion
8. 标准落地的项目推进及试点工作
a) CP WG
i. Intel 建议CP组书写文档解释如何使用在CP标准中提到的DCID,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ii. 希望CP组能详细描述ChinaDrm CP标准中的应用场景。
iii. 代表? 阐述了在目前使用DCID中遇到的问题。
b) CD WG
i. 将在IPTV中建立ChinaDrm试点
c) HN WG
i. 呼吁政府(总局)给于试点等支持
9. DRM需求发展和变化
a) 目前在中国,IPTV内容运营商和集成商无强烈愿望使用DRM技术,因为他们认为使用专网/封闭网络就已经足够安全了。而且按照国外的系统计算,一套DRM系统至少50万美元+8美元/每台设备,投资巨大且无动力
b) 有利于DRM的趋势是:1)OTT业务的发展。 2)多屏互动,带来版权安全需求复。3)内容高清的趋势,高质量的内容要求高安全,且安全需求更复杂,如二次分发等。4)ChinaDrm规范的范围很广,比传统的CA及国外的DRM定义更广,能满足以上趋势的需求
c) DRM的需求,广电系大于电信系
d) 网络的扁平化及全IP化,全IP化的设备对ChinaDrm要求更高,更复杂,需要提出新的适合国情的解决方案
e) 新成员中海视讯提出了准备引入最新好莱坞等国外高清电影时,国外的内容制作商认为目前国内的运营商达不到版权保护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内容连接部分。将推动合作运营商解决版权保护问题
10. OTT互联网电视发展趋势和前景
a) 因为时间关系,要求主要说下OTT与ChinaDrm相关的部分
b) 目前,有7家牌照的运营商在OTT系统上采用的模式都不一样,各家各做一套东西
c) OTT厂商并没有把DRM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其愿望不强烈
d) OTT市场一片混乱,用户无法选择
e) 目前没有一个标准与OTT相关
f) ChinaDrm应该抓住OTT及家庭网络做为重点开展产业推广
g) 引出,随着市场的变化,其DRM需求还是2006年的,标准中相关的部分应该有变化
11. P.M. Session: HN Workgroup(note:开放讨论并入下午进程)
a) 基于数据结构解决互操作性的Poc解决方案的讨论
i. 如何推动,先写个文本,方案经组内讨论后报总局批准后再做,吸取IPTV方案测试教训。
ii. 把dicas(忘记拼写了)加入到ChinaDrm体系中。
iii. 天柏对Poc应用场景进行了描述,CA转DRM需要许可证转换,CA kernel提供接口,一个VOD系统,2个认证服务器。
iv. 天柏,永新视博做2个测试方案在本月25号讨论,中兴通讯提供终端。
v. 要求中国有线参与进来, Poc放在中国有线的多媒体交易平台基础上修改测试,把B2B应用作为该方案的一个demo。
vi. 小组在12年4月25日对方案进行详细讨论。
b) 水印部分以后再讨论。
c) DRM的新应用
i. OTT定义模糊,有时间再详细讨论。
ii. OTT中加入DRM很好,要与广电积极沟通。
ss

你可能感兴趣的:(会议,DRM,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