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吴歌•夏歌》:西施美在哪里?

上一篇和大家谈了子夜吴歌的第一首,春歌,以春天的代表秦罗敷采桑为代表,那么夏歌应该选取哪一位蕙质兰心的女子为代表呢?李白选中了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有人说了西施不应该是挽纱么,才有成语沉鱼落雁。诗中为什么设置西施采莲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子夜吴歌·夏歌》

诗的第一句就给大家打开了一个宏大的场面,三百里镜湖开满了荷花。一里等于500米,那么三百里就相当于150公里,也许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可谓场面壮观。菡萏代表荷花的花苞,这一句里一个“发”字把荷花写绝了,刚刚还是平静的镜湖,后半句场面瞬间动起来,花苞正竞相绽放,从娇美到壮美。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的也是荷花的多与美,但是和李白这一句比起来就少了一点灵动。

第二句主人翁出现了,美人西施来采莲了,之前的疑问在这里就可以解开了。为什么安排西施采莲,因为五月采莲比起水边挽纱更加娇艳动人,通过莲花映衬出她的美艳。大家美其名曰欣赏莲花,其实都是来看比莲花还要美丽的西施。这里提到了另外一个地名,就是若耶。在古代,镜湖和若耶溪经常被诗人打包在一起点赞。若耶这条溪,至今仍然沿用的古代越语地名,其中一支西折经稽山桥注入镜湖,一脉继续北向出三江闸入海,它是镜湖三十六水源之最大水源。也就是说,看西施的人多到什么程度,把整条若耶溪都挤满了,一路挤到了镜湖。其中一个“隘”就把人多体现的淋漓尽致。可谓一人压倒三百里荷花。

最后一句开始升华了,解密了这个西施美女的身份。还没有等月亮出来,西施就发舟离开了。刚刚还在兴致勃勃优雅泛舟采莲,人们都还没欣赏够她的美色,怎么说走就走呢?原来她要回越王家,因为她被越王选中,身系复仇复国重任。历史上西施和越国、吴国是分不开的,王维有句诗“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说的就是西施多变的身份。那么为什么李白只提及了越王,而没有提到吴王呢?我想李白此时的发心还是要对西施的赞美,只要国家需要她,她就义不容辞的付出,突出的是她的动机,舍生取义,为国复仇。而王维同时写了越吴两国不同身份的西施,突出的是她的结果。比较一下,大家会感觉到动机更美,而结果更沉重,李白还是希望能够保留美好。

最后问下大家,六句诗读完了,大家感受到西施很美,那么西施究竟长什么样?是清水芙蓉,还是浓妆淡抹?不知道了吧,春歌中的秦罗敷,诗人用两句专门描写秦罗敷的美,“素手、红装”描写的很清晰,但是在夏歌六句诗中,没有任何一次字是直接描述西施的长相。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用的是背面敷粉的技巧,她的美都倒映在镜湖中,都映衬在荷花里,都沉醉在观赏人的眼中,最后留在大家脑海里的就是一幅可以任意遐想的美。这是不是又与她即将成为名留千史的复国女英雄的身份相映衬了呢?只能说夏歌写出了很多,启发后人思考的更多,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最后让我们完整的欣赏一下这首诗

子夜吴歌·夏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子夜吴歌•夏歌》:西施美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