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林徽因

        第一次听到林徽因,是她与民国浪漫诗人徐志摩在英国伦敦的唯美爱情故事。原以为她只是娇滴滴的大小姐,读完她的一生,才知道她是中国建筑史的开创者,是民国众多才子的梦中情人,她是温柔的,是绚烂的,她一生被才子爱着护着,是幸运的,同时她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不幸的!

        1904年6月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父亲林长民,自幼跟随祖母生活,直到8岁才移民到上海,入读上海虹口爱国小学。母亲何雪媛是林长民的续弦,因出生于商贾之家,又排行老幺,不善女工和诗词,性格泼辣,亦不善交际,所以何雪媛很不讨出生书香门第的丈夫林长民跟婆婆的喜欢。何雪媛婚后生了一男两女,但只有林徽因活下来,在半封建家庭,无后为大,从此何雪媛更不讨家人喜欢。林徽因的父亲后来娶了上海女子——程桂林。程桂林,虽然文化不高,但性格温柔体贴又善于交际,婚后一连生了几个儿子,父亲林长民对程桂花更加喜爱,把林徽因母女彻底遗忘在后院。童年的记忆对林徽因是不美好的,她一方面爱着父亲,一方面又恨父亲对母亲跟自己的冷落;一方面爱母亲,一方面又气母亲的不争气;她爱着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却又常常被半封建社会扭曲的人际关系深深地刺痛着。

童年时代的林徽因

        1916年因父林长民任职北洋政府,举家迁入北京,四年后,17岁的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做建筑师的女房东的影响,立志攻读建筑学,也是在这段时间,她结识了23岁的徐志摩。徐志摩带她去参观剑桥大学,他们在康桥上看落日,看天上的云彩,看欧洲的建筑,他们讨论着诗词歌赋,讨论着建筑学,才子佳人,是那么般配。徐志摩为她着迷,她为徐志摩倾心。但此时的徐志摩已经结婚生子,林徽因并不知情。徐志摩的婚姻是旧式的,妻子张幼仪跟徐志摩是政治联姻,就连生孩子也是为了完成任务。徐志摩是新式的人,他希望追求自由,追求自己的爱人——林徽因。猛然间林徽因才发现自己爱上的人,原来不仅早已有家室,还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她是痛苦的,她不见徐志摩,而徐志摩却爱她爱的发狂,他要为她离婚。消息传到了张幼仪耳中,同时也传到了林家,遭到了两家的强烈反对。林徽因是理智的,母亲的遭遇让她不能破坏别人的家庭,抢走另一个女人的丈夫。

        后来林徽因跟随父亲回到北京,徐志摩也从欧洲追到北京,这位浪漫的才子,把他对林徽因的爱告诉了全世界,他要让林徽因知道,他爱她,即使背叛整个世界。在徐志摩的坚持下,他跟张幼仪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而徐志摩跟张幼仪也成为了民国离婚的第一对夫妻。外面的流言蜚语,刺痛了林徽因的心,说她抢走别人的丈夫,破坏了别人的婚姻,明明她什么都没做,她不想破坏别人的家庭,但徐志摩确实因为她跟张幼仪离婚了。她不知道怎么办,直到遇到了梁思成,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儿子,他对林徽因也是喜欢的,从在林家书房匆匆见过14岁的林徽因那一刻就喜欢上了她。而此时林徽因对他是没有印象的,梁启超跟林长民商量送他们两个去美国留学,攻读建筑学,忘掉国内的事情,同时学有所成以后,将来也可以为国家的建筑事业做贡献。

少年时代的林徽因

        1924年6月,林徽因跟梁思成赴美读书,同年9月一同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读建筑学。在美国的日子,林徽因渐渐忘记了徐志摩,也忘记了国内的流言蜚语,她努力学习建筑学,第一次感受到了建筑的魅力,从构图、色彩的搭配、材料的选择、装饰等等,她不断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建筑知识。1927年夏天,林徽因跟梁思成又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朝夕相处中,她跟梁思成的感情也在不断升温。她感受的到梁思成的爱,他们还有共同的追求——建筑,同时她也钦佩他的才华跟格局。因为久久没收到父亲林长民的来信,她慌了,远在美国的她不知道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能求助梁启超,梁启超在国内经过多方打听终于传来消息,父亲林长民在战乱中被流弹击中身亡,听到这个消息,她哭得肝肠寸断。她不知道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更不知道整个家族该何去何从。此时的梁思成怕她伤心过度,在家人的提议下,向林徽因提出了结婚,这样他就可以跟她一起担负起照顾家族的责任。1928年春天,林徽因跟梁思成在美国结婚,林徽因因不喜欢西式婚纱,亲自设计了自己的结婚礼服,既符合中国传统,又跟随潮流。结婚的那一刻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新娘,因为她找到了包容她爱她的梁思成。

林徽因跟梁思成结婚

        婚后的林徽因跟梁思成在公公梁启超的建议下,开始游历欧洲,既当做历练,也当做他们的蜜月之旅。他们买了相机,开始了甜蜜的蜜月之旅,虽说是蜜月之旅,但所有的照片都是建筑,他们只是建筑里的陪衬。当两个人系统地学习了建筑知识,带着专业的眼光去看建筑,才真正感受到建筑设计者的思路,两个人沉浸在建筑美学的海洋中。游历完欧洲,林徽因和梁思成回国,此时国内建筑学还是一片空白,他们不知道去哪里任教。同年8月份,林徽因跟梁思成终于等来了东北大学的聘书。临走,梁启超嘱咐他们,离开北京吃苦是必然的,但吃苦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经历,不要怕。天寒地冻的东北,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林徽因跟梁思成在东北大学教同学建筑和英文,虽然年纪只比同学大几岁,但扎实的建筑知识,深厚的文学素养让同学们深深爱上了建筑美学。林徽因身体本来就不好,加上东北恶劣的天气,她常常感冒发烧。但无论梁思成怎么劝她休息,她都坚持上完自己的课。因为寒疾,她又一次病倒了,这一次她得了肺炎,同时医生告诉她她怀孕了。突如其来的小惊喜,让她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终于在梁思成的坚持下,她回到了北京。

        回到北京,她开始养胎,身体渐渐好转,1929年大女儿梁再冰出生,她看着怀里的小婴儿,幸福极了。回归家庭,她有了闲余时间,于是重新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她开始写诗,她是天生的诗人,跟徐志摩的爱情也随着时间的消逝让人忘记了。徐志摩依然跟她保持联系,常常拜访她,只是此时他是陆小曼的夫,他们成了朋友,一起讨论诗歌,这一段爱,发乎情,止乎礼。

        后来,梁思成因不喜欢张学良的军阀作风,从东北大学辞职,回到北京。从1930年开始,梁思成跟林徽因开始了中国古建筑考察,走访了15个省,190多个县,绘测了2738处古建筑。林徽因虽然身体瘦弱,但在野外的考察却总是第一个冲到前面,连队友都常常调侃说,不知道她瘦弱的身体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力量。她不怕野外的风餐露宿,不怕蛇蚁毒虫的咬食,不怕食不果腹,只想赶快把中国的古建筑都测绘完,只想中国的古建筑能永远保留下去。他们考察了河北赵州桥、武义延福寺、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因为他们的考察这些宝贵的古建筑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保护。

林徽因和梁思成野外考察

        1937年卢沟桥事变,林徽因跟梁思成开始了流亡生活,他们把之前测绘的宝贵资料,存在了天津银行的地下保险柜里,生怕日本人抢去。他们一路逃亡,先到长沙,以为可以安顿下来,谁知不久长沙就失守了。于是继续向南逃亡,在朋友的帮助下来到了云南,在云南他们设计了云南民族大学的女子校舍。林徽因在逃亡的生活中,得了肺结核,本来就弱的身体越来越差。残酷的战争让她第一次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因为日军的轰炸,林徽因常常带着孩子要躲避炸弹的袭击。她心疼在战争中毁坏的建筑,却无能无力。是的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她真的无能为力。云南最终还是被日军攻占了,看着刚刚建好的校舍,她是不舍的,但同时也是无奈的,这一次他们来到了四川的一个小山村——李庄。在山村里他们必须自己动手耕种才能获取粮食,这里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也正因为这样,才没引起日军的注意。林徽因的身体越来越差,这一次她又病了。山村很落后,没有医生,没有药物,梁思成不得不自己学习护理知识,他用蒸锅消毒,给林徽因打针,托人四处买药。生活是真的苦的,为了给林徽因补身体,梁思成不断变卖所剩无几的东西,但同时他们是快乐的,至少这里还是安全的。林徽因的身体,经过梁思成的精心照顾,渐渐好起来了,她又开始整理建筑学。

        1945年,终于传来了抗战胜利的消息。直到1946年,他们才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梁思成到清华大学任教,林徽因在家里休养身体。她常常穿着白色的睡袍,躺在榻上,朋友来看她,总能看到一个充满诗意的女子在榻上看书。病魔缠身,她很瘦,仿佛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身体好一点的时候,她又开始整理关于建筑学的资料,她要跟时间做斗争,跟病魔做斗争,她要争分夺秒整理建筑学。清华大学委托她设计教室住宅,她开心极了,终于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了,也可以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因为内战,通货膨胀导致物价如脱缰之马,不断上涨,梁思成的工资,如果不马上买了粮油,就会变成一堆废纸。内战还在继续,她忧心国内的建筑会被战争摧毁,她多么希望战争真正结束,一切可以恢复和平。她不怕死,她怕死后再无人保护中华大地上的古建筑,所以她跟梁思成开始日夜编写《中国建筑史》,她在用自己的生命在编写这部书。逃亡的路上,他们丢失了太多宝贵的资料,就连存于天津银行地下保险箱的宝贵考察资料也因为雨水的倒灌,毁于一旦。她记得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差点昏死过去,那时候她是恨的,她恨上苍如此不公,大半生的心血,就这样毁了。她希望这次,这部书可以留下来供后人参考,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中国的古建筑。朋友劝她保重身体,但她知道上天留给她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两名解放军的到来,让她担忧,但听到党和国家请她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她欣喜若狂,她知道这次真的可以把融入骨血的古建筑保留下来了。1950年,国家特邀林徽因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并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兼工程师。这一刻,她是幸福的,她终于可以用年轻时所学的建筑知识为祖国做贡献了。后来她还参与了人民纪念碑跟国徽的设计,完成的那一刻她用出色的设计证明了自己。

中年的林徽因

        1955年,她还是病倒了,同时梁思成也病了,肺结核早期,两个人同时住在北京同仁医院休养,梁思成身体好的时候就陪她聊天,他们一起回忆在野外考察时候的趣事,一起聊这么多年去过的地方,一起聊孩子聊家庭,好似恋爱中的少男少女。但渐渐地林徽因感觉梁思成的话越来越少,她不知道怎么了,从朋友那里得知,外面的报纸上批判他们写的建筑学,浪费材料。这一次她再也撑不下去了,她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建筑学竟然这么被人误解,让她情何以堪。但她跟梁思成没有错,虽然他们在书中写的大屋顶的设计确实存在浪费材料,但建筑在她的心里,不仅仅是住的房子,更是一门艺术。何况他们从来没有设计过一次大屋顶,更没有浪费材料。1955年4月1日早上,她还是去了,享年51岁。朋友责怪梁思成没有照顾好林徽因,但是梁思成说他们不后悔,因为他深知建筑对林徽因意味着什么。

病榻中的林徽因

        追悼会上,金岳霖为她写了著名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虽然命运对她确实不公,但林徽因的一生是诗意的,是怒放的,是比四月的百花盛开都绚烂的,她是人们心中最美的四月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四月天——林徽因)